APP下载

古村落的童年轶事

2021-09-03马立斌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21年7期
关键词:弹弓古村

马立斌

每当看见女儿从牙牙学语起,就沒完没了地学习,时常满脸泪水时,就想起了自己那放飞理想翅膀的童年,千年古村,如烟似霞。土墙上的枸杞叶,被晾干卷烟,大柳树上的麻雀,被弹弓击中,变成美味烧烤,沙河的五彩石、干渠的积水潭、村东的杏花林,大庙的老木瓜,无不亲密接触,回味绵长,什么诗与远方,就在故乡老村。

故乡的村,古朴端庄,印象深刻。细雨斜飞的季节,活了三五百年的古老瓦房,被青苔绣上了神秘的绿。淡淡的青烟,青石夹的门楣,精致但有些腐朽门扉,飘荡过小商贩“卖豆腐干来、凉粉来”的老调子,活脱脱就是一幅出彩的油画。她,屹立于晋冀交界,始建于北魏,兴盛于明清,子孙后代遍布大江南北,中国第四批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同市广灵县殷家庄村,与河北第一民俗镇暖泉一河相隔,一脉相承。

古村冬日,是最有故事的季节。懒洋洋的,农事没有了,不必再披星戴月,炊烟在灰瓦上袅绕,寒风吹得太阳苍白,饭后的人们倚在门洞前的角落里,不知疲倦的大明嘉靖年间“壬丙门”为子孙阻挡住西北寒风几百年,清咸丰年间镌钉“天下太平”巨型堡门依然巍峨屹立,沉默无语。一群人,一包烟,或坐或立,谈天说地,国内国外,争论得面红耳赤。妇人守在家,黄糕烩菜、小米稠粥,清香飘远,焦急的黄狗绕着尾巴原地打转。

冬日的浪漫,不在于飞舞的白雪,更不在沙河冰场上的驰骋,隐藏在节日的社火和飘香的年味里。现在看到的明洪武年间的摇摇欲坠、椽断柃落的大戏台,却是童年的天堂。舞台上,生旦净末丑,永远咿咿呀呀,不知所云;舞台下,我们围着糖葫芦、五香瓜子、河捞小摊转来转去,口袋里,装上一毛两毛,就是大款的感觉。最热闹的,要数元宵节晚上,纸糊的花灯里,点着红红的蜡烛,西瓜灯,白菜灯,茄子灯,比较时髦的就算飞机灯、火箭灯,所有的灯都是村里能工巧匠用竹条、高粱杆、细铁丝与纸糊在一起,晾干再着色而成,夜幕降临,依次亮起,挂满全村,我故意问缠着小脚的奶奶,这是啥?那是啥?奶奶永远不厌其烦。高跷旱船、大头仙人、舞龙舞狮、铁水树花、国花老杆,社火一波接着一波,整个山村失眠了。

耕读传家,文运兴村。庙宇是重要载体,是村落遗传的重要基因密码。古村庙多,村西有大庙(三官庙),村北有钟王庙,村南有七佛寺,每座庙都是高墙大瓦,斗拱飞檐,庙里塑像龇牙咧嘴,令人胆战心惊。夜黑风高,总感觉后背脊梁发冷,上学在村南,一晚暴雨相截,后半夜才停,路上我两次重重地摔在泥坑里,仍然一瘸一拐地跑回家里,与一直在等我的老妈说上几句话,咚咚的心才有所平静。古村的黑夜宛如聊斋序曲,一开场,就令人头皮发麻。

古村的房屋不一般,从有记忆起,青条基石,白灰青砖,屋舍俨然。七星九连环院落,按照北斗七星状排列,变换无穷的石雕、木雕、砖雕,大门口的上马石、抱鼓石、雕花基石、雕花门头、兽头、雕花木柁头、雕花窗格和影壁无不栩栩如生,无不注重细微。就连平淡无奇的烟囱上,都雕满人物、祥禽、瑞兽、鱼宏、花卉,豪华中透着威严,奢侈中透着含蓄。据村里老人、原雁北日报总编辑高德大爷考察,这几处院都源于元末明初广东提刑按察使马亮回归故里后为家人所盖。

“七星九连环院”最大的特色就是建有地下防御工事,地窖下行,户户相连,直通堡外。我小时候下过两次,第一次由于准备不足半途而废,第二次和小伙伴们准备了壮胆用的弹弓、链子火柴枪,开着手电、点着了牙刷杆、点着了废旧自行车内胎,从青石筑就的地窖一路下去,忐忑夹着激动,一步一步往前挪,忽然,呲溜一声,一老鼠从头顶滑下,大家顿时胆战心惊,链子枪冒出火焰,弹弓飞出石子,射向黑暗。走着走着,牙刷燃烧尽了,内胎也燃烧尽了,无尽的黑暗包围了一把手电发出的微弱的光,大家越来越害怕,往回走?还是继续,好在不远处看见了一丝亮点,才明白我们已经到了村西堡墙地下地窖。扒开玉米杆,阳光刺眼,黑黑的鼻孔上,个个灰头土脸。在古村,也只有走完这百年地道,才能明白什么叫柳暗花明。

古老的村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先祖们勇敢地聚集在这里,历经千年,生生不息,这是中国古老社会形态和中华文化的一张缩影、一根细须、一片红叶,虽小犹大,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弹弓古村
我是村里弹弓王
道光玩弹弓
误会引发的争吵
弹弓手击碎医院十几块玻璃只为好玩
弹弓飞盘
古村之晨
古村研学感知传统
后沟古村的月光
古村活化来源于普通人
古村之友面向全国征集100位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