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家庭里,没有边界感

2021-09-03徐大维

北方人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锤巨婴阿兰

徐大维

很多人身体虽已成年,

可心智还处在婴儿期

我给孩子定的规矩不多,只讲哪些事不能干。其中有一件是:不能穿着睡衣出门。

你也许觉得很矫情,但这是在培养孩子的边界感。

有一本书叫做《巨婴》,揭露中国成年人的心理弊病:很多人身体虽已成年,可心智还处在婴儿期。

“巨婴”这个比喻很妙。从生理学的角度,脱离婴儿期的心理表征就是知道这个世界是客观的,不是和自己融为一体的,两者是有边界的。可是,就如《巨婴》所揭示的那样,很多成年人其实并没有边界感,他们把很多东西都混为一谈。

中国人教育孩子

普遍缺乏边界感

Annie Liu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育儿专家,也是我的朋友,她的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中国人,所以,她对两国教育的差异颇有心得。她说中国人教育孩子,普遍缺乏边界感。

什么意思?

Annie举了个例子,中国父母常有的事:给孩子买了一瓶饮料,说,来让妈妈尝一口。于是就着一支吸管,两人一同分享。

这在Annie眼中就是没有边界感的事。

正确的做法是,事前先问孩子,你愿意和妈妈分享吗?在孩子同意后,再拿个杯子倒出来。如果孩子不同意分享,你就随他。这就是边界感。你要让孩子知道,这瓶饮料的所有权是他的,不是你们两个的。

你也许会像我当时一样提出两个问题:

“不分享不就是小气吗?”

“喝不完不就浪费了吗?”

关于第一点,Annie的回答是,大方和小气都是孩子的一种特质。

有的天生喜欢分享,有的天生自我产权保护意识就强,本无优劣,你更不能去强迫,只能事后引导。而且,孩子渐渐知道协同的重要性时,自然懂得分享。

关于第二点,你可以告诉孩子,如果这次没喝完,下次就要买更小支的,或者在妈妈同意的前提下,和妈妈分享。也就是说,在孩子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让他知道应该承担的责任。

你是不是觉得这么一件小事,值得郑重其事地说道吗?

当然有必要,你看那些穿着睡衣满街跑的人,餐厅里大声喧哗的食客,张口就问你工资多少的点头客……

他们的问题不在于明知故犯,而在于根本不觉得这是个问题。所以,漠视边界感是无意识的表现,如果不从小培养,长大成为“巨婴”在所难免。

很多父母不懂得,太泛滥

的爱只会把蜜糖变成砒霜

去年年底有一个视频刷爆朋友圈。

伊恩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同学聚会时,想露一手中国的传统名菜:番茄炒蛋,可他就是个“吃货”,不会做,怎么办?找父母咯。

于是发信息求助老妈,老爸也来凑热闹,老两口说了半天,小恩同学也没听明白。后来父母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拍了段番茄炒蛋的视频发了过来,儿子比葫芦画瓢,最终得到同学们的称赞。经人提醒,伊恩突然意识到,中国与美国的时差有12个小时, 也就是说,当时是中国的凌晨4点……

这个视频其实是个广告,广告结语是: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

据说看哭了一大片人,感动于父母的无私。可我认为,这恰恰是中国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边界感的典型表现。在小恩心目中,与父母的边界是如此模糊,老两口就是24小时可随时差遣的机器人。

你可能会说,他是忘记了时差,可是从心理学角度,忘记常识是一种选择性遗忘,也就是说在他的潜意识中,这事儿压根就不重要。

深挖一层,这种无边界感其实就是父母一手造成的。正是父母的用力过猛,冲淡双方边界;正是父母的无微不至,喂养了一个个“巨婴”。

作为父母,你可以把“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装在心里,可你就是不能表现出来。你让孩子真的以为自己大于全世界,那只会催生出他们心智上的残缺。

我为什么拿这个广告说事?因为这种充满细节的桥段一般都会存在原型,这种原型在现实世界中随处可见。

我曾面试过一个“小鲜肉”,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又是朋友介绍,于是按简历上的电话打过去,打算先聊一下。

接电话的竟是他母亲,和我唠了20分钟,一直说自己孩子如何优秀。虽有些诧异,但还是让她通知儿子来面试。

第一次面试,一般就是我和行政助理两个人,我们评估通过,才会上报人力资源。那天,她和儿子一起过来。进了小会议室后,她竟不愿离场,碍于情面,我也默许了。更奇葩的是,在问他儿子问题时,儿子稍有卡顿,她就抢先作答。無奈,我们提前结束了面试,我也爽快告诉朋友,这事儿不成。

我不是不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而是很多父母不懂得太泛滥的爱只会把蜜糖变成砒霜。

就像网络作家Jenny乔所说:以爱之名的保护,其实是一种剥夺,它剥夺了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两种感受:满足感和边界感。

一个没有边界感的孩子长大后,

往往也处理不好自己与爱人的关系

阿兰是我太太要好的同学,结婚没多久就离婚,原因很荒诞,因为10万块钱。阿兰的老公是个“妈宝”,结婚后不顾阿兰反对,听从老妈安排,仍然住在一起。

这在中国本无可厚非,但由此摩擦也渐渐增多。

阿兰是个有洁癖的人,却发现浴巾等物品被婆婆捞来就用。这些都是小事,阿兰也忍了。真正的导火索是老公弟弟的婚事,由于彩礼太高,婆家积蓄不足,于是想借阿兰父亲10万元。老公和阿兰商量,阿兰说父亲也没太多积蓄,他自己还要养老用,就没同意。

谁知老公绕过阿兰,直接去找岳父提要求,这下把阿兰激怒了,和老公在房间里吵了起来。阿兰的意思是,10万块钱大家可以一起想办法凑,可没和她商量好,就直接找她父亲显然不妥。吵着吵着,婆婆直接推开房门前来助战,和老公一起数落阿兰,最后的结局就是劳燕分飞。

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这起悲剧的罪魁祸首不就是不懂得边界和分寸吗?

你可以说老公孝顺持家,可他持的是大家,小家就不用管了?显然他没意识到,自己和爱人已经是一个新的家庭单位了,这就是边界感的模糊,分寸感的消失。

周国平就曾说过:“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在一个社会体系中,边界感尤为

重要,然而这却是很多人的软肋

讲两个小故事,第一则是我自己的。

一天一位读者加了我私信,一上来先使劲夸我的文章,我正得意,她紧接着就是一通盘问:之前在平安做什么职位?收入有多少?现在创业感受如何?老婆对创业支持不支持?

看我有点沉吟,于是她把自己的经历向我展开了一遍。

然后说:“你看我多直率,创业者都是兄弟姐妹,怎么感觉你有点虚呢?”

我也只能直率地说:“我不太习惯你这么直率的人……”

那姐们儿竟然来了句:“慢慢你就会习惯,而且还会觉得很舒服……”

舒服你个大头鬼,越往后我越不舒服。她经常不是让推荐书,就是让我发一些材料给她。开始我还一一照办,直到有次我正在上课,她多次拨打我的手机,我都给挂掉,微信告诉她有事留言,有时间我会回复。

结果她留下一句:“你是导师,我还一直把你当朋友,你有点让我失望了……”

看完这句,我终于下决心把她拉黑。因为如果她把我当成奥特曼,我岂不是还要去拯救世界?况且,我真的没把她当朋友。

再讲一则很久以前老同事的故事。

大锤和定飞同一时间进公司,并肩作战,关系甚好。后来定飞去了总公司,平步青云,节节攀升,又被调回原地区,就任地区总监,而大锤也不算差,在一家营业部做经理。

在得知定飞当大区总监时,大锤开心坏了,逢人就说两人的交情如何如何。在定飞的履新酒宴上,大锤喝了不少酒,和定飞搭肩勾背,回忆峥嵘岁月。而定飞却似笑非笑,目光深邃。

然而不久,大锤有些失望,该得到的关照没有,反而定飞还总盯着他的营业部挑毛病。加上大锤的火爆脾气,小摩擦不断升级。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大锤迟到,定飞一点儿不客气,要求晚到者不得参加会议。

大锤炸毛甩门而出,一瞬间,听到定飞对其他人说:“咱们有些干部,仗着有点资质,就目空一切,这歪风得治治了。”

大锤终于按捺不住,踹门而入,边冲向定飞,边骂道:“你是什么玩意,你忘了你是谁了!”

幸好被众人拦下……

没过几天,总经理室发文,罢免大锤的营业部经理职务。本來两个人挺好的关系,最终成了仇人。

这两则故事说明什么呢?用三毛的两句话总结很贴切:第一句是:朋友还是必须分类的——例如图书,一架一架混不得。过分混杂,匆忙中急着去找,往往找错类别。第二句是: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

人类的一切痛苦,

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邦达列夫说:人类的一切痛苦,都源于缺乏边界感。权力边界、规则边界、关系边界,都是如此。其实不仅如此,人类最美的寓意也存在于边界感之中。

《天堂电影院》中讲了个故事。

中世纪时,一士兵爱上公主。公主要求士兵在城门口等100天,如果能做到,就嫁给他。士兵果然在城门下守候,无论烈日高头,还是暴雨倾盆,一天又一天,可是在第99天,士兵决然离去,再没回来。

有人解读说:“那99天,代表士兵对公主的爱,剩下的最后一天,却代表士兵的边界,他在守卫自己的尊严。”

但是,还有一种说法:“士兵用99天证明对公主的爱。如果公主动了心,爱上了他,少这一天,也不妨碍以身相许。”如果公主并不爱他,他离开,是给公主找个台阶。士兵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公主。所以,那最后一天就是士兵送给公主的边界。

猜你喜欢

大锤巨婴阿兰
铁锤侠
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
儿要八旬母陪着看病缘于“巨婴”心理
善良是最好的名片
无处不在的“巨婴”
无处不在的“巨婴”
韩嚼牙
旁敲侧击
口吐莲花
唱戏的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