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芙蓉种质资源在成都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2021-09-03石小庆李方文刘晓莉朱章顺曾心美李梦霞蔡露刘晓丹马娇杨苑钊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重瓣木芙蓉花型

石小庆, 李方文, 刘晓莉, 朱章顺, 曾心美, 李梦霞, 蔡露, 刘晓丹, 马娇, 杨苑钊

成都市植物园,四川 成都 610083

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又名芙蓉花、拒霜花,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者小乔木,高2~5 m。其原产我国,在四川、湖南、浙江、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均有分布,在日本及东南亚等国也有木芙蓉园林应用。因花姿优美,为秋季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1]。

关于木芙蓉的资源调查与引种研究报道较少。20世纪80年代,成都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曾对成都地区的木芙蓉品种资源进行调查,发现成都地区主要的芙蓉品种资源为醉芙蓉、单瓣红芙蓉、千瓣大红芙蓉、七心芙蓉等。并从省外引进了庐山芙蓉、长梗庐山芙蓉(滇芙蓉)、吊钟芙蓉等木芙蓉相关种,大大延长成都木芙蓉的观赏时间[2]。另外,南宁、杭州及济南都曾成功从成都市植物园等地引种木芙蓉资源[3-5]。

张永玉对浙中地区的 852 株木芙蓉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初步对各类型花色(红色、粉色及白色占比依次降低)及花型比例情况(重瓣花型植株远远大于单瓣型)进行了总结[6]。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木芙蓉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从最终木芙蓉资源保存的类型及分布情况对这些资源在成都市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17—2018 年,对来自全国范围内可能有木芙蓉栽培的地区,进行了郊区木芙蓉资源收集,包括种子及枝条的收集,具体资源采集点如表1。

表1 各个省(直辖市)份木芙蓉资源具体采集情况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collecting Hibiscus mutabilis resources in each province (municipality)

1.2 资源繁殖方法

收集到的木芙蓉种子及枝条资源,通过播种及扦插的方式进行扩繁保存。

(1)种子繁殖 将2017年采集的木芙蓉种子存放于干燥通风处,2018年3月在基质为腐殖土的苗床上进行播种繁殖。播种前用磨砂纸对种子进行磨毛处理,再将其与河沙混合均匀后进行撒播。基质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消毒。播种后7~10 d种子开始发芽出土,待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移栽上盆炼苗。

(2)枝条繁殖 在以腐殖土为基质的苗床上进行扦插。2017年11月将收集到的枝条截取成长15~20 cm的插穗,含2~4个饱满芽,基部斜切45°。插穗用多·福3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消毒处理,再用萘乙酸溶液600 mg/L速蘸3~5 s;扦插后浇透定根水。经过50~60 d在插穗截口处长出幼根即可上盆。

扩繁成功的木芙蓉小苗木下地栽植于四川金堂鲜花山谷。鲜花山谷海拔430~520 m,年平均温16.3 ℃,年降雨量 922 mm 左右,年日照时数 1260 h左右, 最冷月(1月)平均温6.1 ℃,最热月(7月)平均温25.7 ℃,极端最低温 2.8 ℃,极端最高温29.5 ℃, 无霜期 285 d 左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为黄壤土,肥力中等。

1.3 数据收集

2019—2020 年在木芙蓉开花季节9—11月份,在建立的资源圃中对保存的木芙蓉资源花形态数据(单、重瓣,花色)及是否结实进行收集及记录。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 WPS Office软件进行整理,采用Mapgis和Arcgis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木芙蓉资源保存情况

尽管进行了171份木芙蓉资源采集,部分资源由于繁殖原因未保存下来。最后对138份(占所有收集的80.70%)进行了形态数据分析,主要根据花色、花型、是否变色,以及是否结实进行了分类。

由表2可看出,所有保存的资源中,单瓣红色不变色表型最多,占了近一半(40.58%),来自9个省,大多9月份左右开花,为早花木芙蓉品种;其次相对较多的是重瓣粉变红(18.12%);较少的为重瓣紫红色(3.62%)及重瓣白不变色(1.45%)。所有单瓣型(单瓣红色、单瓣白色及单瓣白变红)占比57.25%,略高于剩下的重瓣型(42.75%),这与浙中地区调查的结果正好相反[5]。

表2 138 份木芙蓉资源不同表现类型Tab.2 Different manifestation types of 138 Hibiscus mutabilis resources

所有保存的木芙蓉资源有63.04%能够自然结实,有种子,其中单瓣型芙蓉占结实资源的62.07%。

2.2 保存的不同类型木芙蓉资源分布情况

图1显示了不同花色、花型的138份木芙蓉资源分布情况。

图1 不同花色、花型的138份木芙蓉资源分布情况Fig.1 Distribution of 138 Hibiscus mutabilis resources with different colors and patterns

(1)所有保存的木芙蓉资源分布在北纬32°06'53"以南的地区,这些地区大多与成都一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温度不低,1月平均气温普遍在0 ℃以上;夏季高温多雨,7—8月份平均气温一般为25~35 ℃,年降水量一般在800~1600 mm以上,属于湿润区。木芙蓉喜温暖湿润,适合其生长。

(2)资源保存最多的两个省份为福建(47份)与广西(27份),保存率分别为93.62%和85.19%,说明这两个省份的木芙蓉资源在成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3)保存最多的单瓣红色不变色在多个省分布(江苏、广西等 9个),纬度范围:23°09'24"—31°54'00";纬度范围:106°00'14"—120°05'34"。其次是重瓣粉变红,分布于重庆、云南等7个省份,纬度范围:22°46'16"—31°56'25";经度范围:103°29'31"—120°33'41"。福建有最多的木芙蓉类型(6/8, 占比60%)被保存下来。

(4)所有结实的资源分布于福建、广西、湖南等 10 个省份,纬度范围:23°08'50"—32°06'53";经度范围:100°15'40"—120°33'41"。其中福建结实资源占比最多,达40.23%。

3 讨论与结论

(1)收集的171份木芙蓉资源,其中80.70%的资源被保存下来,表明大部分木芙蓉种质资源在成都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19.30%的木芙蓉资源未保存,可能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导致繁殖困难。对于这部分资源的保存,进行繁殖方式优化十分必要;它们在成都地区的适应性有待进一步考证。

(2)保存下来的木芙蓉资源主要表现为单瓣型(57.25%),而单瓣型中较多的为单瓣红不变色(占所有保存资源的40.58%),表明其适应能力较强。另外,更多的结实资源(63.04%)被保存下来,首先结实的木芙蓉除了能够通过扦插无性方式保存,还可通过种子有性繁殖保存;其次在自然界中,结实的植物更有通过自身繁衍后代的可能性,从而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而最终延续下来。结实资源中单瓣型(62.07%)远大于重瓣型(37.93%),这也间接说明了较多的单瓣型保存下来的内在原因。

重瓣型木芙蓉大多由于雄蕊瓣化导致花粉败育,丧失结实能力;但通常它们因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被人们通过无性方式繁殖保存,这可能是浙中地区重瓣型木芙蓉较多的原因之一[6]。在进行木芙蓉资源收集保存时,应更注重以无性繁殖为主、观赏性较高的木芙蓉资源的保存。

(3)保存的资源主要分布于北纬32°06'53"以南的地区,大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木芙蓉生长。其中来自福建省的最多,保存率也较高(93.62%),说明首先福建木芙蓉资源可能相对较多,其次这些资源在成都适应性较好。另外,分布于10个省份的结实资源中有40.23%来自福建,也一定程度解释了福建木芙蓉资源保存较多的原因。

(4)保存的资源海拔分布范围为10~2 000 m,其耐寒性(2 000 m左右生存)可以为木芙蓉在秦岭以北进行推广提供参考。总体来说,来自全国的木芙蓉资源在成都的适应性较高,尤其是结实、单瓣型的木芙蓉,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木芙蓉资源保存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开展已保存木芙蓉资源的抗逆性、物候、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工作,对于木芙蓉品种培育及园林景观应用十分必要。

猜你喜欢

重瓣木芙蓉花型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重瓣萱草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木芙蓉研究进展
哥特式浪漫
呼伦贝尔野生芍药和栽培芍药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这些花儿爱变脸
基于交互式分割的蕾丝花型检索算法
我国观赏植物花型基因研究进展
单瓣榆叶梅育苗和重瓣榆叶梅嫁接及整形修剪技术
奇奇小笨探秘植物王国(四)会变色的花
荷兰特矮重瓣大花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