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导向”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2021-09-03钱昭英

绿色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能力导向经济学课程体系

钱昭英

(贵州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1 引言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优化配置的问题,是经济学向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进入与扩展,属于经济学与环境科学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该专业具有两大明显特征:一是鲜明的学科交叉;二是学科内容多,涉及范围广。作为2012年教育部新设立的本科专业,当前我国开设本专业的高校仅有12所,人才培养体系尚未成熟,学科建设有待提升,无法满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规划建设好这一专业成为首要问题,而抓好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最基本、最核心的环节。基于“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是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反推课程体系的设置,以使课程设置更优化,资源配置更合理,从而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

由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学科交叉特性,目前我国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共有12所,既有综合类大学,也包括财经类高校,还包括理工类高校,具体见表1。

表1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本科专业开设院校

由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是较新开设的专业,教育部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尚未有详细的规定。学术界也尚无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深入系统的研究。马中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历程与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指出目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需要加快形成完整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1]。部分学者(袁兴程等;吴文建等;邵红梅等;杜雪莲;易其国;邹莉娜)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某门课程建设为重点进行了研究[2~7]。范巧基于对美国91所样本高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专业的网络资料整理,结合对14所高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的重点考察,建议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本科专业的8门课程设置为核心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资源与环境政策学、统计学[8]。自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开办以来,各高校均在探索,试图设计适合各自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但就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到底应该设置哪些核心课程,培养哪些核心能力,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各高校尚未形成较为明确的理念。本文采用调研、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及对各高校培养方案研究发现,当前高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一些不足。

2.1 课程体系设置的目标不一致

不同办学层次或类型的高校,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方面有较大不同,一般本科院校,主要强调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应用操作型人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就业于环境管理及银行等实务部门。而研究型院校,主要强调对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资源与环境管理领域相关理论研究型人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的选择进一步深造学习(读研甚至读博,除了攻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外,还可选择攻读环境政策与管理、自然资源管理、金融、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国际贸易等专业),毕业后往往成为我国资源与环境管理领域学术型人才的储备力量。因人才培养目标差别较大 ,各高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也有所不同,各有侧重,如倾向于培养应用操作型人才的一般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设置上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整个培养期内主要通过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课程占比,最大努力强化学生业务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竞争力,以增加学生就业数量,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相反,以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的研究型院校课程体系设置上更强调学生学术兴趣与能力的培养,整个培养期内主要通过不断提升理论学习课程占比,以加强学生对经济学基础理论、资源与环境管理等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与激情,提升深造学生的数量及质量。

2.1 核心课程定位不一致

由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多学科融合的特性,不同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上核心课程的定位具有较为明显的偏向性,经管类高校较为突出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地位,资源环境类的课程占比较少,而理工科高校则较为突出环境类等工科课程的地位。此外,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这门课程为例,部分高校开设《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或《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部分高校则分别开设了《资源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再次,部分高校比较重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新领域及分支学科,开设了《能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环境金融》《低碳经济学》与《循环经济学》等课程,而部分高校并无开设此类课程。除上述情况,部分高校存在课程设置内容重复性比较高的问题,而部分高校却存在某些领域缺乏课程支撑的问题,如,一些学校开设了《资源经济学》,也开设了《环境经济学》,再开设《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类资源环境问题》,显得课程间内容重复性偏高。再如,某些高校同时开设《环境与资源政策分析》与《环境资源政策与法规》也存在内容重复问题。而部分高校缺少资源环境类课程的支撑,如个别经管类高校并没有开设环境类相关的课程。

2.3 理论课程及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一致

部分高校理论学习比例很大,如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不太重视实习实践的训练,而部分高校过分强调实践,如各类课程实践,各类实验实践环节,甚至专门的实验实践课程,这类学校学生主要以统计计算及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学生理论功底不扎实。

综上,当前高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学科中心型”,二是“岗位应用型”。通过用人单位反馈发现,前者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动手能力较差,学生毕业后对工作岗位适应能力较差;后者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对工作岗位的思考和发展设计不够,职业长远发展艰难。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显示出勃勃生机,但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发生了从单纯的技术或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的转变,这就要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必须适应新形势,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展基于“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按照目标反推课程设计,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能力体系构建

鉴于国内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学生培养能力标准的研究尚不完善,缺乏较为成熟的理论指导,本文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结合文献研究、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等获取资料并加以研究,结合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学科特征及已有12所院校培养方案,确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特有的能力标准体系。本文构建的能力体系主要包括:跨学科交叉知识积累能力:主要指培养学生经济管理思维能力、环境科学基本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理分析能力以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五大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经济学基本研究能力、资源与环境调查研究能力、资源与环境评估和评价能力、资源与环境规划管理能力及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管理能力五大能力;应用及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4 基于“能力导向”的资源与环境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目前关于“能力导向”的课程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较少的专业[9]与较少课程上[10]。结合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特征及现有课程体系设置相关理论成果,基于上述能力体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群。主要包括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群”,专业核心课“课程群”以及实验实践“项目群”的构建。具体课程体系见表2。

表2 基于“能力导向”的资源与环境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5 基于“能力导向”的资源与环境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实施保障研究

5.1 课程资源库建设

课程资源库改革与建设主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确定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建立课程优质“案例库”,组织每门课课程组教师围绕能力培养收集各种代表案例,存放于统一的网络平台,供教师教学使用;组建试题库,按照题型分门别类建立设计各种考试题,试题库是共享的和开放的,并能不断动态调整;优化多媒体课件库,主要是不断优化教师授课用的多媒体课件,理论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设置必要的教师权限,实现课件资源的开放共享。

5.2 课程考核体系改革

传统考核方式主要测试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缺少对专业能力的考核,导致学生学习导向出现了偏差(以分数为导向,而不是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鉴于此,需改变传统的平时成绩+课程作业+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构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综合能力考核的考核体系,其中专业知识考核主要以课程作业和期末考试为主,主要考察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专业能力考核则主要通过设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研究专题,引导学生在专题研究过程中查阅资料,主动学习,积极讨论,团队协作,主要考察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考核则是通过高峰体验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科学研究、各类竞赛等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利用相关理论知与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5.3 专业实验实践项目建设

相关院校在完善与整合现有实验实训平台基础上,有计划开展专业实验实践项目建设,以达到培养学生知识应用及创新能力,按照本课程体系建设的需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需规划并建设好如下实验项目:资源与环境规划模拟类实验,如区域国土资源规划模拟、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模拟及油气资源供给与需求预测模拟等;资源环境价值核算与影响评估类实验,如资源环境价值的补偿、资源环境价值的核算与动态评估模拟及资源开发与环境影响风险评估模拟等。资源与环境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类实验,如环境政策影响模拟交易、油气价格及环境质量预测模拟及油气资源开发的国民经济效益及社会风险评价等;规划并建设好如下实践项目: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专业实习、社会调查与实践、大学生科研项目,以及就业创新相关项目。

5.4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

为确保课程建设质量,相关院校可具体建设好如下监控与评价体系。

(1)建立并完善校、院、系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授课成效。

(2)一方面,健全本科教学督导制度,对教学工作实施严督善导;另一方面,完善听课制度,确保授课教师可获得多方面的授课建议,提升教学能力。如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学管理人员及专任教师均可深入一线,了解教学情况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3)开展学生分类评教,分别针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及实践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的评教方式,客观公正的评价授课教师授课效果。

(4)积极推进课程评估,以评促改,从课程设计、资源库建设及授课质量与效果等方面,积极推进课程评估,详尽分析各类评估数据,找出课程建设中的核心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猜你喜欢

能力导向经济学课程体系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如何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能力导向
小学习作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及实施策略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Java课程群建设研究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