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球化退火对SKS51工模具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2021-09-01封举宁谭峰亮李鸿娟叶勤政

机械工程材料 2021年8期
关键词:球状球化片状

封举宁,谭峰亮,李鸿娟,曾 斌,汪 力,叶勤政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娄底 417000;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娄底 417000;3.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娄底 417000;4.广东德纳斯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云浮 527300)

0 引 言

SKS51合金钢硬度高,韧性和耐磨性良好,主要用于制造高端、高等级工模具,如高精度圆锯片、特种工具、刃具和特殊弹簧等。SKS51钢的热轧态组织一般由片层状珠光体和少量渗碳体组成,这种组织具有高的硬度和低的塑性,不利于切削加工。因此,在后续冷加工及热处理前需要对SKS51钢进行球化退火处理[1]。生产中常用的球化退火工艺包括一次球化退火和等温球化退火。这两种工艺的加热温度高,保温时间长,容易引起钢的晶粒粗化,导致韧性和塑性降低,同时这两种工艺的生产成本高。研究[2-4]表明,当过共析钢加热到Ac1Acm(Ac1为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温度;Acm为渗碳体溶入奥氏体的终了温度)间某一温度时,碳化物不能完全溶解,而会以颗粒的形式分布在奥氏体基体上,当温度降低到Ac1以下某一温度时,碳化物会成为形核核心并长大,从而完成球化过程;这个过程也被称为离异共析。基于离异共析原理,可实现过共析钢的快速球化退火,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作者以SKS51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快速球化退火对SKS51钢球化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球化退火工艺参数,为实际生产中SKS51钢的快速球化提供试验参考。

1 试样制备与试验方法

试验材料为厚度4.0 mm的热轧SKS51钢薄板,化学成分见表1;其组织细小均匀,为片层状珠光体+极少量渗碳体,未发现网状结构的铁素体,如图1所示。

表1 SKS51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图1 SKS51钢的显微组织Fig.1 Microstructure of SKS51 steel

将试验钢板加工成12组尺寸均为10.0 mm×20.0 mm×4.0 mm的试样,对其进行快速球化退火处理。快速球化退火工艺包括奥氏体化和等温球化两个过程[5]。根据离异共析原理及相关研究结果[1,6-7]制订快速球化退火试验方案。经多次试验发现,在奥氏体化温度为750,780 ℃保温10 min再冷却至680 ℃保温2 h时,试样球化效果较好,故将奥氏体化温度θ1定为750,780 ℃进行进一步研究。为促进球化转变,需确保奥氏体化过程中形成的奥氏体内部仍保留渗碳体,因此选择较短的奥氏体化保温时间t1,分别为10,20 min。等温球化温度θ2设置为650,680,700 ℃,保温时间为2 h。快速球化退火工艺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快速球化退火工艺曲线Fig.2 Rapid spheroidizing annealing process curve

在退火后的试样上取样,经磨抛,采用体积分数4%的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后,在Leica DMI 8C型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显微组织。采用COXEM EM-30 Plu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样微观形貌。采用VH-5型维氏硬度计测试显微硬度,载荷为9.8 N,保载时间为20 s,每个试样测5个点取平均值。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显微组织

由图3可以看出:750 ℃×10 min奥氏体化+650 ℃等温球化处理后,SKS51钢组织中存在较多的片状碳化物;等温球化温度升高至680 ℃时,片状碳化物减少,球状碳化物增多;当等温球化温度升高至700 ℃时,片状碳化物基本消失,球化效果较好。在等温球化过程中,碳化物球化速率主要受碳原子扩散速率影响,等温球化温度较低时[1,8],碳原子扩散速率较低,片状碳化物溶解缓慢,球化速率较低,此时组织以片状碳化物为主。

图3 不同工艺参数快速球化退火后SKS51钢的显微组织Fig.3 Microstructure of SKS51 steel after rapid spheroidizing annealing with different process parameters

经750 ℃×20 min奥氏体化+650700 ℃等温球化处理后,随着等温球化温度升高,SKS51钢的组织变化趋势与奥氏体化保温时间为10 min的相同,但片状碳化物更多。在等温球化过程中,新碳化物会依附于原有的碳化物颗粒进行非均匀形核,形成球状颗粒[9]。但是奥氏体化时间延长后,片层状珠光体溶解更充分,钢中剩余细小碳化物颗粒数量减少,使得等温过程中非均匀形核的位置减少,因此延长奥氏体化保温时间不利于球状珠光体的转变。

780 ℃×10 min奥氏体化或780 ℃×20 min奥氏体化+不同温度等温球化处理后,SKS51钢组织中均存在大量的片状碳化物,球化效果较差。这是因为在较高奥氏体化温度和较长保温时间下,组织近乎完全奥氏体化,碳化物基本溶入奥氏体[10],仅存在少量未溶碳化物[10-11],SKS51钢无法发生离异共析,球化效果较差。

2.2 微观形貌

由图4可以看出:750 ℃×10 min+650 ℃×2 h球化退火后,SKS51钢中大部分球状碳化物的尺寸小于1 μm,同时晶内存在较多大尺寸的长条状碳化物;球化温度升高至680 ℃时,球状碳化物数量增加,尺寸增大,极少数碳化物尺寸增大到2 μm左右,晶内仍存在极少量未溶断的条状碳化物;球化温度升高至700 ℃时,小颗粒碳化物被大颗粒碳化物吞噬,球状碳化物尺寸进一步增大且分布更均匀,此时的球化效果较好;延长奥氏体化保温时间并升高球化温度至700 ℃后,SKS51钢中出现了较多短棒状碳化物;与奥氏体化温度为750 ℃的相比,奥氏体化温度为780 ℃时的钢中片层状碳化物增多,并出现较多细小的碳化物颗粒,粒状碳化物与片层状碳化物呈交替分布。

图4 不同工艺参数下快速球化退火后SKS51钢的SEM形貌Fig.4 SEM morphology of SKS51 steel after rapid spheroidizing annealing with different process parameters

2.3 硬 度

由表2可以看出:当奥氏体化温度为750 ℃,保温时间为10,20 min时,随等温球化温度升高,SKS51钢的硬度降低;当奥氏体化温度为780 ℃且保温时间为10 min时,SKS51钢的硬度随等温球化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在等温球化温度为680 ℃时硬度最低,而当奥氏体化保温时间延长至20 min时,硬度随球化温度升高而降低;在相同等温球化温度和时间下,升高奥氏体化温度或延长奥氏体化时间有利于硬度的提高。

表2 不同工艺参数下快速球化退火后SKS51钢的硬度

结合组织分析可知,与含片状碳化物组织的钢相比,含球状碳化物组织的钢的硬度更低,且球状碳化物尺寸越大,硬度越低。SKS51钢的较佳快速球化退火工艺为750 ℃×10 min奥氏体化+700 ℃×2 h等温球化,此时组织中球状碳化物最多,球化效果最好,硬度最低,为229.6 HV。

3 结 论

(1) 在试验条件下,升高奥氏体化温度或延长奥氏体化等温时间均会导致SKS51钢中的片状碳化物增多,球化效果变差,硬度增大。

(2) 经750 ℃×10 min奥氏体化后,随着等温球化温度升高,SKS51钢中球状碳化物含量增加,尺寸增大,硬度降低。

(3) 经750 ℃×10 min+700 ℃×2 h快速球化退火后,SKS51钢中的球状碳化物最多,球化效果最好,硬度最低。

猜你喜欢

球状球化片状
GCr15轴承钢球化退火工艺的模拟试验
片状变燃速发射药燃烧性能的数值计算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 and predictive analysis on Q-marker
ML40Cr热轧材球化退火工艺实践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控制片状α-Al2O3粉体形貌影响因素的研究
球墨铸铁QT500-7球化不良的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
宇宙中的拓荒者——球状星团
水热法合成球状锡酸镧及其阻燃聚氯乙烯的研究
球状壳聚糖树脂对NO2-吸附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