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对乳腺纤维瘤及脂肪瘤鉴别的有效性评价

2021-09-01

分析仪器 2021年4期
关键词:脂肪瘤侧壁包膜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武鸣医院,南宁 530199)

乳腺肿瘤是女性常见疾病,根据肿瘤性质一般将其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良性肿瘤中,乳腺纤维瘤占比较高,其是乳腺腺上皮及纤维组织过度增生所致,该肿瘤发生与女性雌激素水平长期失衡有关[1,2]。因其极少恶变,且发展缓慢,在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的前提下,通常选择定期随诊观察;若发现肿瘤有增大倾向,则考虑进行手术切除。除乳腺纤维瘤外,脂肪瘤也是常见乳腺良性肿瘤分型,其生长缓慢,在瘤体不大且不影响乳房功能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进行手术治疗。由于乳腺纤维瘤和脂肪瘤临床症状较为接近,且治疗措施也存在差异,故而需及早有效鉴别,以保证后续治疗的顺利进行。超声作为女性乳腺检查常用方法,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操作性和经济性等优点,在临床应用较广[3,4]。近年来随着高频超声的推广和普及,乳腺疾病的检出率也明显提升。本次研究收集我院乳腺纤维瘤和脂肪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高频超声对其诊断鉴别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44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其中乳腺纤维瘤128例,脂肪瘤16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②初诊,且于本院接受高频超声检查;③女性;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乳腺癌或其他乳腺疾病;②图像质量不清晰;③合并严重感染疾病;④合并血液系统疾病。

乳腺纤维瘤患者年龄22~57岁,平均37.49±7.01岁,脂肪瘤患者年龄24~58岁,平均38.37±6.65岁。

1.2 超声检查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将患侧手臂向上举起,充分暴露腋窝,使用飞利浦 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设置探头频率为7~10MHz,对患者腋窝进行扫查,扫査范围为双侧乳腺,外侧达腋中线,内侧至胸骨旁。在乳房各象限作纵横切扫査,选取病灶最大或血流最丰富的部分,切换到超声造影模式,调整参数,指导患者到平静呼吸,通过外周静脉快速注射造影剂,并实时连续观察病灶的动态灌注过程。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常规超声指标:发现病变后,多切面观察肿块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回声等超声图像形态特征,再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肿块周边及内部血流状况;②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若可见血流分布,则进行血流信号参数检测,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血流分级[5]:0级为无血流信号;Ⅰ级为少量血流,可见1~2处点状血流信号;Ⅱ级为中量血流,可见1条长血管(血流长度>病灶1/2直径)或几条小血管;Ⅲ级为丰富血流,可见≥4条血管或血管连接交织呈网状。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乳腺纤维瘤超声表现

超声检查显示,乳腺纤维瘤大部分位于腺体层且主要呈圆形或椭圆形,肿瘤边界清晰,多数可见包膜回声和侧壁声影以及均匀实质回声,部分患者显示血流分布。

2.2 乳腺脂肪瘤超声表现

超声检查显示,乳腺脂肪瘤大部分浅表皮下脂肪组织,少数位于腺体层,形态以呈圆形或椭圆形为主,肿瘤边界清晰,少数可见包膜回声和侧壁声影,部分可见均匀实质回声,少数显示血流分布。

2.3 乳腺纤维瘤和脂肪瘤超声表现比较

乳腺纤维瘤位于腺体层、包膜回声及侧壁声影、血流显示率均高于乳腺脂肪瘤(P<0.05),位于浅表皮下脂肪组织占比低于乳腺脂肪瘤(P<0.05),圆形或椭圆形、分叶状、边界清晰、均匀实质回声占比与乳腺脂肪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乳腺纤维瘤和脂肪瘤超声表现比较[n(%)]

2.4 乳腺纤维瘤和脂肪瘤超声血流信号参数及血流分级比较

乳腺纤维瘤超声血流信号参数PSV、EDV、PI、RI及血流分级与乳腺脂肪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乳腺纤维瘤和脂肪瘤超声血流信号参数及血流分级比较

2.5 高频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纤维瘤和脂肪瘤的效能分析

以病理结果为标准,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纤维瘤的准确率为89.84%,诊断脂肪瘤的准确率为93.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纤维瘤有8例漏诊,5例误诊(其中3例误诊为乳腺癌,1例误诊为乳腺增生,1例误诊为脂肪瘤);诊断乳腺脂肪瘤有1例误诊为乳腺增生,无漏诊。见表3。

表3 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纤维瘤和脂肪瘤的结果

3 讨论

乳腺纤维瘤和脂肪瘤均属于乳腺良性肿瘤,可单发或多发,两者临床症状难以区分,一般需通过影像学或病理检查鉴别和诊断。超声在近年来已获得重大进展,其对浅表组织结构分辨率高,成像方便快捷,对于位于浅表且位置固定的乳腺而言,超声是其优选检查手段[6,7]。通过超声诊断乳腺疾病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王燕芳等[8]研究分析超声在乳腺导管扩张症中的应用情况,显示其可有效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症。马青梅等[9]研究表示,对于美国放射学院(ACR)d类乳腺肿块,超声的检出率及诊断恶性微小肿块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均高于钼靶X线乳腺摄影。纪晓惠等[10]研究显示,高频超声对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诊断效能高,通过高频超声检测乳腺肿块长径可以有效预测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风险。尽管如此,但笔者发现关于高频超声在乳腺良性肿瘤间的鉴别诊断报道却很少。基于此,本次研究分析高频超声对乳腺纤维瘤及脂肪瘤的诊断价值。

一般来说,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包络完整、肿块背面回声强、有侧壁声影是典型的乳腺纤维瘤超声特征,容易诊断[11];局部隆起、脂肪层增厚、回声结构中等强度是乳腺脂肪瘤重要特征[12]。非典型的乳腺纤维瘤和脂肪瘤容易被误诊。本次超声检查显示,乳腺纤维瘤和脂肪瘤形态均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少数为分叶状,且肿瘤边界清晰,部分可见而均匀实质回声。在肿瘤位置、声影、血流等方面,大部分乳腺纤维瘤位于腺体层,多数可见包膜回声和侧壁声影,部分患者显示血流分布;而乳腺脂肪瘤主要位于浅表皮下脂肪组织,包膜回声和侧壁声影以及血流分布均为少数。统计学分析显示,乳腺纤维瘤位于腺体层、包膜回声及侧壁声影、血流显示率均高于乳腺脂肪瘤(P<0.05),位于浅表皮下脂肪组织占比低于乳腺脂肪瘤(P<0.05),圆形或椭圆形、分叶状、边界清晰、均匀实质回声占比与乳腺脂肪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乳腺纤维瘤位置、包膜及侧壁声影、血流显示与脂肪瘤存在差异,但王敬敏等[12]研究显示乳腺纤维瘤和脂肪瘤血流显示率比较差异不显著,与本次研究结果存在出入,可能是本次脂肪瘤患者纳入仅有16例,样本量较少。有研究认为,超声血流信号参数和血流等级可以鉴别良性和恶性乳腺肿瘤。笔者比较两类患者超声血流信号参数及血流分级情况,显示乳腺纤维瘤超声血流信号参数PSV、EDV、PI、RI及血流分级与乳腺脂肪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声血流信号参数和血流等级不能鉴别乳腺纤维瘤和脂肪瘤等良性乳腺肿瘤。

以病理结果为标准,高频超声也存在漏诊、误诊情况。分析原因,漏诊主要是患者进行X光检查时所见的可疑肿块体积很小,难以检测到超声波;而误诊为乳腺癌与患者血流分级有关[13]。综上所述,高频超声能够观察乳腺肿块位置、形态、边界、回声、血流分布等情况,对乳腺纤维瘤及脂肪瘤诊断效能佳,可有效鉴别乳腺纤维瘤和脂肪瘤。

猜你喜欢

脂肪瘤侧壁包膜
乳房假体包膜挛缩发生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微小型光开关侧壁反射镜光路传输效率优化方法
激光窄间隙焊接侧壁未熔合缺陷的研究
一种可排水的外开窗
脂肪瘤,留还是不留
脂肪瘤多为良性但长这里要谨慎
马铃薯包膜尿素田间肥效试验分析
地下变电站地下结构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