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尖发育完成自体牙移植根管治疗时机的前瞻性研究

2021-08-31覃科邵敏孙江龄冯红超遵义医科大学贵州遵义563000贵阳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贵州贵阳550001

贵州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义齿根管牙周

覃科 邵敏 孙江龄 冯红超△(1.遵义医科大学,贵州 遵义 563000;.贵阳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贵州 贵阳 550001)

据2017年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发现,35~44岁的人群中,人均缺失牙数高达2.43[1]。牙列缺损修复的方法主要有固定局部义齿修复、可摘义齿修复、种植义齿修复[2]。成功的自体牙移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诱导成骨细胞形成牙槽骨,恢复牙体本体感受,能诱导形成牙龈乳头[3];创伤小,花费经济等优点,将自身闲置的牙齿充分利用起来,改变了种植、固定或可摘义齿修复等传统修复方式。但是自体牙移植术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导致手术成功率有严重的差异,从80%~98%不等[4],严重影响了该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影响自体牙移植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术后根管治疗的时机,固定的方式,自体牙离体的时间,患者的年龄以及全身健康等多方面因素。本文探讨根尖发育完成自体牙移植根管治疗的时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严格遵循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研究对象5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A组为24例移植牙术后2周内行根管治疗(不包括术中完成体外根管治疗),B组为26名3~4周内行根管治疗。A组年龄为22~57岁,平均年龄(37.3±12.7)岁;B组年龄17~57岁,平均年龄(34.5±11.1)岁。本次研究已通过我院委员会伦理会的审核(批件号:GYKQYY-2018-001)。纳入标准:成人(年龄≥16岁);供牙根尖发育完成,面可有龋坏,根尖孔闭合,根尖无炎症;能够耐受完成牙拔除术;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系统性疾病;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供牙曾行根管治疗,根尖大面积骨缺损,术后根管治疗失败。

1.2样本量计算 本研究以自体牙移植的脱落作为终点指标计算样本量,依据显著性水平α=0.05,Zα=1.96,β=0.2,把握度1-β=0.8,Zβ=0.84。根据临床观察,P1=85%,P2=40%,SPSS 26.0软件得出,每组15例。此外,按照失访比率达5%来计算,最终得出每组样本量为16例。两组共计32例。

1.3方法 (1)围手术期准备:收集患者信息,其中包括:病史采集:既往史、现病史、供牙及患牙有无自发痛、咬合痛;临床检查:牙周探诊、叩诊、松动度;影像学检查。(2)手术过程:患者口腔消毒,行供牙区及移植区对应的神经阻滞麻醉加浸润麻醉,微创拔除患牙,搔刮牙槽窝内炎症性肉芽组织。微创拔除供牙后,根据供牙牙根形态,使用高速涡轮机在低温生理盐水的作用下对受区牙槽窝进行修整,就位后调,使其与对颌牙无咬合接触,弹性固定4~6周。术后服用抗生素3~5 d,并嘱含漱复方氯已定7 d。

1.4疗效评价 在术后4周、3个月、6个月、1年来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复诊,最长的复诊时间有1.5年,行口腔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术后第4周是主要观察固定装置是否存在,第3个月开始测量牙周探诊深度。随访的终点是任何原因导致的移植牙的脱落。移植牙的脱落:当移植牙发生Ⅱ~Ⅲ°松动,或发生根尖周脓肿以至无法保留,影像学检查显示根尖或其周围骨组织大面积阴影[5]。存活:口腔内仍存在的移植牙。成功:在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时,移植牙能行使部分咬合功能,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的愈合,根尖及周围骨质无低密度影。强直:自体牙丧失临床活动性,叩诊金属清脆音,影像学检查无牙周膜形成,伴或不伴牙根吸收。根管治疗失败:根管充填不密实,充填物超充或欠充。

2 结 果

2.1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完成根尖发育完成自体牙移植术后行根管治疗50例(颗),平均年龄(35.8±11.8)岁。其中男18例,女32例。≤19岁1例,20~29岁19例,30~39岁10例,40~49岁10例,50~59岁10例。20~39岁共29例(58%)。根管治疗后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根管治疗失败。

2.2供牙区基本情况 所有供牙(50例)均选自第三恒磨牙,其中18牙12例,28牙12例,38牙15例,48牙11例.

2.3移植区或患牙的基本情况 所有的移植区均为磨牙区,其中残冠残根无法修复及无法利用需拔除27例(54%),牙齿缺失9例(18%),牙体外伤折断无法保留8例(16%),根尖周病无法治愈需拔除5例(10%)。

表1 移植区牙位基本情况

2.4根管治疗时机对自体牙移植术后的影响 存活率:50例根尖发育完成自体牙移植术后行根管治疗至今,因发生牙根吸收脱落1例,为术后第4周行根管治疗,两组的存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功率:A组成功19例(79%),B组成功10例(38%),两组的成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直:A组发生强直5例,B组发生强直13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探诊深度:A组牙周探诊深度为(2.9±0.7),B组牙周探诊深度为(4.1±1.1),两组的牙周探诊深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松动度:A组无明显松动19例,松动Ⅰ°4例,松动Ⅱ°1例。B组无明显松动9例,松动Ⅰ°11例,松动Ⅱ°5例,松动Ⅲ°1例。使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两组之间松动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根管治疗时机对自体牙移植术后的影响

3 讨 论

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对于根尖发育完成的自体牙移植,首先,在成功率、强直发生率、牙周探诊深度上,术后2周前行根管治疗优于术后3~4周行根管治疗。其次,在存活率及松动度上,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在动物实验中对于根尖发育完全的移植牙,血运重建是一件困难的事。在自体牙移植术后,普遍认为移植牙的固定需要2~4周左右[6]。通常在术后第3周,未行根管治疗根尖发育完全的移植牙因血运无法重建导致的牙髓坏死,进一步导致强直,根尖吸收,而这些是根管治疗失败的其中的重要因素[7]。大部分学者会选择在拆除移植牙的固定装置之后再行根管治疗,而此时根尖炎症可能已经发生。我们认为,在对于固定装置保存良好的移植牙,仍可以行根管治疗。因此以2周为界限进行分组。从结果发现,早期行根管治疗对根尖发育完成的移植牙预后较好,这或许能说明,当血运无法重建时,早期行根管治疗,可以降低根尖炎症、强直的发生,提高移植牙的成功率。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对于随机对照试验来说,更多的样本量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其次,本次的随访时间不长。可是Sujin[8]等人长达10年的回顾性研究发现,移植牙强直、根尖吸收的发生主要在术后1年,而术后5年和10年两者的发生率几乎一样。

自体牙移植术在口腔临床中并不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但由于成功的自体牙移植保留其牙周膜,比起固定义齿修复和活动义齿修复,能更好地减缓缺失牙牙槽骨的吸收,保留本体感觉,更自然的咀嚼运动,又因为较为明朗的可预见性,自体牙义齿仍不失为修复缺失牙的手段。本研究仅从一个方面研究根尖发育完成移植牙的术后,为后续自体牙移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对于根尖发育完成的自体牙移植,2周内行根管治疗比3~4周的预后更好。自体牙移植有望成为口腔临床中常见的修复缺失牙的方法之一。

猜你喜欢

义齿根管牙周
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感染的效果探讨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干预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美观的影响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关于根管治疗,你应该了解这些
云南省农村65~74岁老年人牙周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采取根管填充氢氧化钙糊剂+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炎的疗效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研究
佩戴活动义齿,要注意5个细节
牙科停诊假牙和牙套有问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