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四川谐剧的现状与发展

2021-08-30冯艺

艺术评鉴 2021年14期
关键词:表演发展

冯艺

摘要:“谐剧,按字面理解,就是一种诙谐的戏剧,道具简单,场面不大,一人(演员)独演,独演一人(角色)一个人演一台戏,一人上场,满台生辉”。这就是谐剧创始人王永梭先生对谐剧的生动描述。“谐剧的表演,是通过一个演员第一人称地扮演剧本中的一个人物,在规定的情景中,用具体的动作、生动的语言,活生生现身说法地展现出一段小故事”。这又是谐剧创始人王永梭先生对谐剧表演形态的界定。谐剧流传至今已有百历史,其从川渝起步,在国内广泛受到赞誉,甚至获得了许多国际观众喜爱。然而,随着当今时代飞速发展,娱乐方式日益丰富,谐剧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甚至面临发展困境。本文将从谐剧自身的艺术局限性和外界的冲击影响来简要分析谐剧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境,并就文中提及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提出一些可行的应对方案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谐剧  表演  发展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4-0170-03

中国的文艺舞台百花齐放,多彩缤纷,而在众多艺术形式中,谐剧堪称其中最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存在。她既有惟妙惟肖的表演,又有一人(演员)独演、独演一人(角色)、一个人演一台戏、一人上场,满台生辉以及无对象交流的艺术特征,是舞台艺术上的一朵奇葩。谐剧承载着西南地区人民的乡土情谊,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积极向往,一直被人们喜闻乐见。随着改革开放,艺术的交融互通变得空前频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下,谐剧日渐式微,似乎已经走到了其发展的瓶颈阶段。本文笔者将从谐剧本身的艺术特点入手,进而挖掘其式微的原因,找到发展困境的症结所在之后,探讨如何让谐剧走出发展困境。

一、谐剧的起源及艺术特色概述

(一)谐剧的起源

谐剧,起源于1939年。1939年的冬天格外寒冷,百姓的生活更加不易,從国立戏剧专科校毕业的王永梭先生目睹了一位在凛冽寒风中挣扎求生的小商贩的情状,深受震动,并且有感而发,以四川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为题材创作了第一个谐剧《卖膏药》,并在四川合江县的新年集会上首次登台表演。由于《卖膏药》风趣幽默,寓庄于谐,让观众在笑过之后有所体悟,从这个小人物的背后,观众仿佛看到了为生活奔波的自己。因此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同情和共鸣。谐剧的首次演出大获成功,于是在1942年和1943年又创作演出了《扒手》和《赶汽车》,演出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1943年7月,王永梭先生正式将这个年轻的表演形式命名为“谐剧”,取诙谐、合谐之义。

由于作品都是反应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命运,又诙谐幽默,备受四川人民乃至西南地区人民的喜爱,并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慢慢地成为了国内一个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谐剧的艺术特色

谐剧因为诙谐幽默,成为人们喜闻乐道的艺术形式,渐渐广为流传,继王永梭先生之后的表演者群体渐渐壮大,剧本题材也日益丰富。现在,经过不断地积累、发展,谐剧的主要艺术特色可以用四个字进行概括——即:“虚、谐、简、灵”。

所谓谐剧之“虚”,是指谐剧只有一位演员登台表演一规定角色,而对于剧本中的其他角色和环境等元素进行虚化表现,运用了无对象交流的手法,达到了一人上场,满台生辉的艺术效果。将故亊中小人物的真实生活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这种“虚”,并非实质意义上的“虚”,如果演员将“虚”表演到位,就能充分调动观众的想像,在观众的脑海里就不“虚”,就是一人上场,满台生辉的场面,观众得到了最美的艺术享受。表演艺术经过了这样的升华和润色,实现了“虚中带实,实中有虚”,在谐剧中实现了虚与实的辩证统一,所以我们说,一个谐剧的演出成功,是演员和观众共同完成的,这也是谐剧的高妙之处。

所谓谐剧之“谐”,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王永梭先生讲,“所谓谐之所在,一是诙谐,二是和谐”。首先,谐剧的语言以四川方言为主,四川人天生幽默,四川话自然就风趣诙谐。深层上讲,谐剧寓庄于谐,表面的“笑”可能不是笑,而是剧中小人物对阶级敌人的讽刺,体现其觉醒和抗争精神。谐与笑,皆不是浅陋粗鄙的“笑”,而是健康积极、充满希望的“笑”。

所谓谐剧之“简”,体现在舞台、演员和道具等诸多方面。谐剧表演在舞台上只有一位演员,一人(演员)独演,独演一人(角色)。将和“角色”(第一种人)相关联的第二种人(看得见又看不见的人)、第三种人(看不见的人)都虚拟起来。舞台布局简单,能体现出特定环境就行了,不必太实,道具精简,但很重要!因为道具是绘置环景、依附人物(第二种人)、联系表演和变形使用设置的,道具要简单,但要以观众看懂为度,小道具的运用,除重要的小道具外,其余的都可虚拟,作无实物表演,这就给演员提供了充分的表演空间,也非常考验演员的舞台控制力和表现力。

所谓谐剧之“灵”,是指谐剧诞生于四川一带,自然汲取了西南巴蜀之“灵气”,这“灵气”滋养着谐剧的表演者和观众。谐剧的剧本最初都取自于巴蜀人民的日常生活,故事短小精悍,引人入胜,非常具有灵气。同时,幽默诙谐但不失教育意义的谐剧舞台表演,也体现出了巴蜀人民的非凡创造力,可见山水养谐剧,巴蜀真乃钟灵毓秀之地。

二、谐剧面临的发展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谐剧作为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不可避免地面临传承和推广发扬的问题,这不单单是谐剧要面临的挑战,而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痒,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要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传统剧种想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传承下去。在市场经济到来的今天,少年儿童往往选择求学深造,或者投身到工厂中赚钱谋生,因此,愿意踏踏实实遵循师徒制,拜师学习谐剧的少年儿童少之又少,这非常不利于谐剧的传承,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少年儿童对谐剧的喜爱与兴趣,鼓励少年儿童学习谐剧、传承谐剧,那么,不久之后,谐剧即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局面。

第二,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没有更多更好的谐剧剧本,是会阻碍谐剧发展的,目前是谐剧剧本创作的瓶颈期,现在已经很少人写谐剧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有所改变,写谐剧不如写小说、写电影剧本,因为价值不一样,演谐剧难,创作谐剧作品更难,创作出好的谐剧作品难上加难!如果没有对谐剧准确深刻的认识,是写不好谐剧的。时代变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文艺也要有所更新,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谐剧的剧本更需要有新时代的声音,推陈出新、去粗存精,才能满足新时代观众的需要。

第三,如今21世纪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看戏听曲早已不是主流的休闲娱乐方式,即便一些忠实戏迷仍然愿意为谐剧买单,但是娱乐消费的主力群体——青年群体往往不会选择相约去欣赏谐剧,甚至有些年轻人都不知道谐剧的存在。因此要有好剧本、好演员,才会有更多的观众捧场买单,谐剧还需要扩大宣传,定位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吸引“小戏迷”欣赏谐剧。

最后,谐剧运营资金的缺乏。与其他各行各业类似,谐剧的班组也需要一定数目的资金运转。吸引学徒前来学艺需要资金,培养优秀的谐剧表演艺术家需要资金,创作好剧本需要资金,做演出宣传也少不了大量资金的支持。谐剧创作周期是十分漫长的,难度也很高,如果在创作过程中没有资金的支持和保障,只凭借表演艺术家们的灵感和才华,也是很难让好的谐剧艺术作品顺利诞生的,容易造成新谐剧剧目的营养不良。谐剧的发展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如果只靠自己筹措资金、维持运营,这样会使谐剧发展举步维艰。

三、帮助谐剧走出发展困境的方法及策略

谐剧凝结着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一直以来都是一项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然而,现实中谐剧要想顺利发展,还面临着许多较为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虽然看似复杂难解,但是只要发挥出谐剧的核心艺术潜力,并且做到与时俱进,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我们就一定能看到谐剧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

首先,从谐剧的内部因素来看,应该培训更多的谐剧作者写好谐剧剧本,指导他们与时俱进,创作出更多且更好的时代新故事,紧随时代步伐,充分体现当下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再加以升华、润色,这样的谐剧剧本才更容易引起当代人的共鸣,也更具有时代意义,这样才能解决好创作谐剧剧本的瓶颈问题。时代在飞速发展,2021辛丑牛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年份,我们伟大的祖国集举国上下之力,团结一致,终于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脱贫,百姓的生活变得富裕了,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足。比如,新的谐剧剧本可以以记录贫困村镇的脱贫攻坚战为题材,以曾经贫困户的视角,演绎出贫困村镇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当地村民切身感受到的幸福和希望。这样的剧本不但能够引起百姓的共鸣和共情,还能够起到里程碑式的纪念作用,让艺术见证祖国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老谐剧艺术家们应当注重接班人的选拔和培养,应当在少年儿童群体中广泛宣传谐剧,让他们了解何为谐剧,并培养其对谐剧产生兴趣,进而鼓励他们做出表演谐剧的尝试。可以首先在四川一带进行试点培养,毕竟谐剧的发源地是川渝地区,那里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乡土情怀。在吸收少年儿童进班学习谐剧之后,老一辈谐剧传承人应当耐心教导,敦促其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这样一定会对未来的谐剧发展大有裨益。

第三,面对新媒体娱乐产业的冲击,谐剧从业者应该化挑战为机遇,借助新媒体进行谐剧的宣传和推广,以期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前来欣赏谐剧,不能忽视广告效应的强大影响力。传统艺术往往被年轻人忽视,如果能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恰当的宣传和引导,让年轻人认识、了解谐剧,就有很大希望收获年轻群体这部分娱乐消费主力军,甚至可以借“国潮”之风,让谐剧也成为风靡全国的娱乐潮流。疫情期间,客观条件可能不允许观众进入剧院观看谐剧表演,那么此时如果能借助新媒体平台,举办线上谐剧演出,对谐剧的发展一定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另外,适当地使用四川普通话进行谐剧表演,也将大大有利于谐剧走出巴蜀地区,为全国各地的潜在观众所接受。虽然谐剧起源时便以四川方言为主,但由于时代发展,谐剧需要更广泛的观众支持,就应当包容开放、博采众长,在特殊剧目中使用普通话与四川话夹杂的方式来表演,这样既不会破坏谐剧的原汁原味,又能讓更多观众易于接受。比如,针对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谐剧可以创作相关剧目,用普通话结合简单的四川话进行表演,这样一定能吸引更多观众。

最后,谐剧的创作者和相关艺术家们应当积极争取政府的扶持和帮助,政府也应该给予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谐剧以足够的重视。传统艺术的发展对我国有重大意义,政府应该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主动伸出援手,帮助谐剧度过暂时性的难关。谐剧的创作者和相关艺术家们可以首先向四川地区的政府争取支持,成立谐剧基金会等等,用于激励谐剧的发展和传承。

四、结语

谐剧具有优秀的历史积淀、广泛的创造素材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百余年来,谐剧经历了从巴蜀之地向全国各地传播的曲折过程,通过了历史的考验,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虽然目前来看,谐剧受到了新媒体等娱乐形式的不小冲击,但是,挑战和机遇一直都是相伴相生的,谐剧需要直面挑战,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积极改进和优化,在挑战中发现机遇。只要谐剧的创作者和演员群体共同努力,牢牢把握谐剧自身的优势,并紧跟时代步伐,利用新媒体的宣传渠道,创作顺应新时代的更多新剧本,优化舞台表演形式,吸引更多年龄阶段和语言习惯的观众,就一定能够度过发展困境,迎来新的属于谐剧的高光时刻。

参考文献:

[1]杨中.试谈王永梭抗战期间创作的几个谐剧——兼以纪念谐剧创始五十周年[J].四川戏剧,1990(06).

[2]洪霞,籍小彤.四川曲艺的创新元素及其作用探析[J].四川戏剧,2015(04).

[3]沙地.贴近生活 反映生活——从王永梭到包德宾的剧作看四川谐剧的现状[J].四川戏剧,2006(02).

[4]李祥林.谐剧:洋溢着创造智慧的地方艺术[J].文史杂志,2014(02).

[5]徐孝坤.谐剧的魅力[J].四川戏剧,1990(06).

猜你喜欢

表演发展
区域发展篇
浅议滑稽戏表演艺术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