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运用
——以泰国廊磨喃蒲府皇太后中学汉语课程为例

2021-08-28许贵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小品角色扮演汉语

许贵武

(湛江科技学院 广东·湛江 524094)

1 背景

一般认为,角色扮演起先是一种心理教育方法,该方法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教育研究人员的带领下被引入到学校课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角色扮演已经成为一种国际上被广泛运用于各门学科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则常用于K12(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科教学当中。角色扮演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虚拟或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剧本中的人物角色并模仿人物的语言及动作,在扮演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知识。

在对外汉语的课堂中,角色扮演教学法的运用在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外汉语课程中运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在泰国并不罕见,是因为泰国的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才艺培养,学校会选择性地安排课时来让学生学习表演、舞蹈或乐器。中泰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泰国大部分的学生家长认为学生学会中文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接受汉语知识和融入汉语课堂,汉语教师会将泰国其他课程的一部分上课元素与汉语课的上课形式进行结合。而以角色扮演为核心的小品表演也是受泰国学生欢迎的一种模式,泰国学生喜欢动态教学,喜欢老师将知识用游戏等活动形式传授出来,泰国汉语课程中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加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皇太后中学的汉语教师在角色扮演前一般会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在分组的过程中,一般是由学生自愿进行组队,根据班级的人数,每组人数在六个左右,男女比例尽量各占一半。分好组之后,老师会用多媒体展示往届一些学生的表演视频作为参考,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提前对自己小组的小品进行构思并对角色扮演的任务进行初步的分配。

汉语教师一般会给出两个礼拜的准备时间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的演习,老师也会提前提出相对应的要求,如小组成员必须全程使用汉语等。在此期间,老师也会参与学生的演习,在学生的演习过程中,老师会及时给出建议,体现了老师以及时的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

以其中的一组学生的小品表演作为例子,他们小品表演的主题是“到市场买东西”。在他们的小组中,六位同学分别饰演了三个不同场景中的买家与卖家,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对话。小组与小组之间会进行互评,最后同学们会根据不同小组的表现进行投票。票数第一的小组会得到奖励,老师对小组集体的奖励是对小组集体活动的肯定,以集体表扬的形式促进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会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同伴,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在学生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会有同伴之间的合作,团队成员成了彼此的学习资源。同伴之间的互动所营造的社会化过程有助于认知活动的发展,所以同伴协作又会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同时帮助同伴达到其“最近发展区”。学者杨敏和David Carless的研究指出,从同伴处获得的反馈,更有利于加强学生社会关系、互助协作方面的能力。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的模式相对于老师拥有绝对主导权力的学习模式,更能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对外汉语课堂当中,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的营造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在课程的前期,为了后期课程的有序开展,对外汉语教师需要与同学们相互熟悉、培养默契,教师参与学生角色扮演的演习过程也是师生间有效沟通、相互熟悉的过程。

在整个角色扮演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皇太后中学的汉语教师除了在学生小品的前期准备过程中给予了口头上的反馈和建议,并没有其他有效的教学反馈,汉语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是有所欠缺的,整体的课程评价体系需要完善。

3 反思及建议

在学生课程成绩确定之前,汉语老师应针对学生小品中角色扮演的个人表现以及小组团体的表现给出书面评语。汉语学习过程中设置多种评核,有助于学生及时和持续地得到反馈,无论是同伴互评还是教师评价,都会让学生一直处在反馈的获取循环中,其中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反馈,都是师生间的一次有效“对话”。反馈的作用一方面是诊断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是提出改善意见,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帮助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努力。同时,老师也在收集学生的学习问题,这些信息成为积极调整课堂内容、模式、进度的基础。学生收到老师的反馈后进行纠错,这个过程也正是学生汉语能力真正提高的过程。

合理的教学规则可以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评估学生的学习工作,与学生一起创建规则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学生一起讨论评分准则是非常必要的。评分标准测量表可以快速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并帮助教师证明自己教学的合理性。大部分汉语教师在布置角色扮演的任务前并未给出类似下图的“评分测量表”,设计评分测量表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角色扮演的评核要求。在角色扮演前公布评分测量表,让学生在小品表演的前期准备当中能够有一个参考标准,无论是服装道具、汉语表达还是表演技巧上,都让学生提前对角色扮演进行构思,提高了学生的准备效率,从而使小品呈现出更好的效果。

笔者设计的评分测量表中分为细则、标准、分值和得分。主要会从四个部分来评估:第一个部分是表演状态,表演的状态会分为演出服装及化妆表现、表演动作、面部表情运用和汉语口语的表达水平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评分测量表中最重要的版块,占到了60%的分值。为了更好地还原剧本场景,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若能够选择符合角色的服装及妆容,是能够提高观众对人物角色的理解的,也能让表演者更加融入角色。表演动作和面部表情的控制是属于态势语的范畴,与演讲相似,表演者若能运用符合人物形象的动作和表情,有利于舞台效果的呈现。汉语表达水平占到了30%的分数,是呼应了汉语课程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注重口语表达。第二个部分是目标内容,主要是针对小品主题的趣味性及题材的选取与教材内容的契合度。小品题材的选择之所以需要反映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教材的利用率,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教材的回顾并复习知识点。如果让学生随意选择任何题材的作品进行角色扮演,在长时间的准备过程中抛弃课本内容,可能会让学生忘记所学内容而影响考试成绩,角色扮演教学法是要为学习成果而服务的,不可本末倒置。针对小品的趣味性,汉语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有趣的对话和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并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第三部分是时间控制,由于课时有限,小品整体时间的要求是十到十五分钟,节目时间太短或太长都会被扣分。第四部分是节目整体的流畅度,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学生重视汉语口语的表达,在角色扮演的准备过程中更注重口语的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汉语实际表达能力(见表1)。

表1

4 总结

笔者结合在皇太后中学的工作经历,以第三方的视角分析汉语课堂中角色扮演教学法的运用,总结了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积极作用。但在教学评估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如评价体系不完善、评分标准不明确等。通过评分测量表的设计,从表演状态、目标内容、时间控制、流畅度四个方面对学生小品中角色扮演的表现进行评估,完善角色扮演教学法的评估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猜你喜欢

小品角色扮演汉语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小品)《加班饭》
追剧宅女教汉语
(小品)《一年又一年》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