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长笛网络课程的探究

2021-08-28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长笛流程教学法

邓 航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2)

2020年随着疫情的突然爆发,网络学习与网络授课成为每个师生完成学习生活的唯一途径。在疫情受到控制后,网络教育成为了一种常态化、不可或缺的教学形式。因此现在系统的去探讨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变得非常有意义。教育模式的探索包含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工具等方方面面。对于高校长笛音乐的教学而言,网络课程中的传播广泛性,及时性等优点将解决传统长笛教学中面对多人同时授课时的效率低下、授课人数受限制等问题,能够极大的提高授课效率与质量。同时,也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工具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研究高校长笛的网络授课方法,是必须且紧迫的工作,并且这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工程和课题。

1 网络课程的构成

1.1 研究核心概念

在网络课程的模式下,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都将发生变化;在教学工具上,传统的工具节拍器、校音器等都将被有机的重新整合来符合网络授课的要求。本文尝试从以上两个方向去探索新时期的长笛网络教学法。为了便于研究的方便,本文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教学观念统称为教学法;教学相关的辅助软件如摄像技术、和声分析软件、跟谱视奏软件、网络节拍器、跟谱纠错软件等统称为教学工具。

1.2 研究总体框架

1.2.1 教学法的总体研究框架为

(1)总结传统的长笛一对一教学法的授课环节及流程并对比在现有教学模式中拥有一对多的课程,比如传统的理论课授课形式。

(2)提出一对多的教学法流程,并分析两种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3)分析从一对一模式到一对多模式所需要做出的改变。

1.2.2 教学用具的总体研究框架为

(1)传统教学环境中的工具对于教学的限制。

(2)在网络信息化的新工具加入下教学场景的发展。

(3)展望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工具形态与使用方式。

1.3 为了完成网络教学,必须改进或改变以下几点,本文在之后将着重分析这些难点

(1)在网络授课的环境下,对于教学流程的重新设计。

(2)教学观念转变,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由学生的问题为主导变为教师的要求目的的为主导,教学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

(3)方法转变,由于授课观念的转变,教师无法像过去一样需要靠先听学生演奏才能发现问题,而是转变为主动的总结问题。

(4)各种教学工具与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

2 适合网络教学的改进方法

2.1 教学法

(1)总结传统的长笛一对一教学法的授课环节及流程并对比在现有教学模式中拥有一对多的课程,比如传统的理论课授课形式。

传统的长笛及器乐教育基本采用一对一模式,网络课程教学法首先改变的是授课人数,从一对一到一对多的教学方法的不同,不仅在于人数的增加,而是由于人数的增加,传统的授课流程必须面临重新调整。而由于没有系统的整理和科学的设计,现阶段的一对多教学仍然受到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方法的影响,从而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例:

①课堂上老师听学生演奏,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

②然后根据演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纠正。

③设计练习并现场示范同时指导学生练习。

④教师布置作业,作业一般为课堂出现的问题的练习。

⑤学生课后练习直至下次上课。

基于此流程造成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优点是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能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能得到针对性的解决;但缺点也很明显,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演奏,教育效率低下,占用大量教育资源。

相对于传统的音乐教育中的一对一模式,文化课理论教育模式则一直采用一对多的模式。一对多的教学流程如下:

①首先教师讲解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②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做重点讲解。

③根据重点知识点做课堂练习。

④根据本次课堂的内容布置作业。

⑤学生课后完成作业。

⑥教师在下一次上课前批改作业并以学生作业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对于该知识的掌握,并由此安排后续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长笛教学中没有采用一对多的模式的原因为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缺乏对于教学环节的重新整理,教学过程没有转变为从被动的听到问题,到主动的总结问题;其次是过去没有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能把“批改作业”这个环节放在课后。

(2)提出一对多的教学法流程,并分析两种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本文将探索和研究一对多的教学流程,试图总结出一套符合教育规律的普遍化的针对一对多的教学模式能够普遍推广的教学法。具体内容如下。

授课流程为:

①首先由教师以曲目为载体讲解教学内容。

②对于该曲目所要求的具体演奏技巧、手法进行规范化的讲解及演示。

③指导学生达到实现上述目的的路径的具体练习方法并带领学生练习。

④根据课堂练习布置作业。

⑤学生课后完成作业。

⑥学生在课后反复练习并且在下一节课之前将自己的演奏视频提交给教师,教师在下次上课之前对作业进行批改并收集学生的问题并设计成相应的练习,并将其作为下一节课的部分教学内容。

因此,关键的环节是传统的一对一教学将作业的批改这个环节放在了课堂上进行。在传统的授课中,教师需要在“还课”这个环节随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因此占用了大量的授课时间;又因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不一样,所以此环节没有办法多人同时进行。

在新的教学流程中学生的还课被分解为两个部分,一是学生以视频还课,第二是教师根据学生视频总结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教授和练习的方案。

这样的教学方法优点如下:

①由于教师讲解的时间增加,使得教师在正面传授教学方法、技巧的环节更加丰富和扎实,扩展了学生系统学习演奏能力和技巧的视野和时间。

②教师在针对学生出现问题的视频的分析和讲解以及对根据问题设计出的新方案,不仅在时间上节省了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还课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3)分析从一对一模式到一对多模式所需要做出的改变。

①教学流程的转变,如以上所述。

②观念转变,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由学生的问题为主导变为教师的要求目的的为主导,教学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

③方法转变,由于授课观念的转变,教师无法像过去一样需要靠先听学生演奏才能发现问题,而是转变为主动的总结问题、预估问题。具体方法为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教学经验将长笛演奏中容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总结并提出解决方法的总论。

第二、根据具体曲目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前设计练习方案,并形成曲谱(见图1)。

图1:例:《瑞士牧羊人》手指练习

2.2 教学用具

2.2.1 传统教学环境中的工具对于教学的限制

在传统的长笛一对一教学环境中,教师习惯于被动的听取学生的问题后再根据自身的教学与演奏经验提出解决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优点明显,教师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进度与个人情况设计练习,但缺点也很明显,由于没有普遍性,无法针对多人同时教学,也没有办法适应于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授课。

2.2.2 在网络信息化的新工具加入下教学场景的发展

在网络课程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流程将通过事先制作的数字课件完成。教师必须提前预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将预先设计的练习制作与课件上,由于是提前设计,教师拥有更充裕的时间思考与准备,以便将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制作与课件之上,学生也能通过更加丰富的练习获得更全面的解决问题的视角。而课堂也将按照设计的流程进行,课程的严谨性得到保证。教学过程数字化,使得信息的展示更加立体,教学环节的执行更加彻底。

2.2.3 展望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工具形态与使用方式

在传统的长笛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通过听觉判断学生演奏的正确与否,教师需要随时判断学生演奏的节奏、音准、音色、力度、指法、演绎法、断句等技术指标。这也造成了传统的长笛课堂多为一对一进行,因为分辨以上种种技术指标,需要就单独的声音进行辨别。

解决以上问题拥有两个方法与思路,一是利用便捷的视频录制与传输技术,在授课环节中,教师只做正向的讲解与示范,不在课堂上听取学生的演奏反馈,学生在课后将自己练习的视频发于教师,教师再对视频单独进行批改。二是利用逐步成熟的演奏及时反馈软件,即时反馈软件包括跟谱视奏软件、网络节拍器、跟谱纠错软件等,这些软件可以在演奏的过程中即时的反馈出演奏情况,包括节奏、音准、音型等的正确与否。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字化,使得学习进度能够即时回馈,学习计划能够完整执行。

猜你喜欢

长笛流程教学法
长笛与圆号的咏叹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论长笛在交响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虚假的话
——女高音与长笛二重奏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