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消防救援队伍无预案训练现状研究

2021-08-28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临沂市消防救援支队徐新伟

区域治理 2021年20期
关键词:组训指战员预案

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临沂市消防救援支队 徐新伟

一、无预案训练现状调查

无预案训练现状调查是对消防队伍开展无预案训练情况的摸底调查,只有真正参与过或者组织过无预案训练的人才能更好地发现训练存在的问题,才能发现训练的组织实施流程和训练考评等组训工作存在的不足。同时通过对无预案训练现状的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避免自身对无预案训练的偏见,扩宽对无预案训练的认知。

(一)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当前基层消防队伍无预案训练的开展情况,掌握消防队伍指战员对无预案训练的认知和需求,为进一步分析无预案训练在组织实施、训练内容设置、训练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客观的依据和数据支撑。具体调查目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消防指战员对于无预案训练的态度和认知程度;(2)无预案训练在训练内容上的设置情况;(3)消防队伍开展无预案训练的组织实施情况;(4)消防队伍无预案训练的考评方式和考评规则;(5)消防指战员对无预案训练的期望和需求。

(二)调查问卷设计步骤

依据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遵循以下步骤,对“消防队伍无预案训练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设计。

1.明确调查目的

了解和掌握消防队伍在无预案训练方面的组训和考核情况,以及消防指战员对于无预案训练方面的训练需求,为下一步训练内容的设计、组织实施、训练导调等组训工作的完善提供相关针对性地修改建议。

2.调查对象

消防指战员。

3.内容的设计

在明确调查目的与对象后,本调查问卷结合相关研究问卷的设计形式与方法,提出使用“鱼骨图”模型进行相关问题的设计[1],如图1所示。

图1 “鱼骨图”模型图

问卷内容,在设计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背景性问题,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信息;二是客观性问题,主要是掌握对消防队伍无预案训练在组织实施和训练考核方面的开展情况;三是主观性问题,主要是掌握调查者对于无预案训练方面的认知以及训练需求;四、检验性问题,主要是为了检验调查问卷的真实性而设计的验证性问题,以避免调查问卷前后不一致的现象。

(三)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面向的对象是消防指战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基本上涵盖消防队伍各级单位,且站级单位调查对象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单位。由于消防队伍无预案训练的参训对象主要是消防站的指战员,且调查对象参加过无预案训练或考核的人数占调查对象总数的72.6%,因此本次调查问卷的人员结构分布符合预期调查要求。

2.认知程度调查分析

为了解消防队伍指战员对于无预案训练的认知水平和程度,本问卷针对此情况设计了相关问题。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可知,一是绝大部分调查者认同无预案训练的实战性,但近67.2%的调查对象对于无预案训练认知程度还处于一知半解或不理解,因此消防队伍对于无预案训练相关理论体系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充实;二是与预案训练相比,无预案训练对参训者所带来的训练成效相对显著。由此可见无预案训练对于消防队伍实战化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3.训练组织实施和考核情况调查分析

根据无预案训练的组织实施工作的调查统计分析可知,目前所开展的无预案训练主要是结合辖区单位“六熟悉”进行灭火演练,未进行以实战能力建设为主的训练活动,同时无预案演练在组织实施、组训机构的设置等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通过统计可知,在训练的组织实施方面,将近51%的基层消防队伍未按照上级制定的训练计划开展无预案训练活动;67.2%的单位未建立组训机构工作机制或组训工作不科学、不规范;在训练考核方面,73.1%组训单位未出台关于无预案训练的相关考核细则和实施办法。以执勤中队指挥员指挥能力考核为例,各单位所下发的考核方案中虽对训练考核的要点进行了明确。但是在训练考核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单位未对训练考核要点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量化,导致训练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裁判员的主观判断,不能较为公正、科学的对指挥员指挥能力做出评定。

4.无预案训练需求情况调查

根据消防指战员对于无预案训练内容与考核内容的需求统计分析可知,调查者认为在无预案训练中,指挥员训练的内容应该侧重于火场指挥、火场战术、火场安全和理论知识,战斗员应该侧重于火场战术和火场安全,同时被调查者还认为应该增加对于火场逃生自救、突发险情处置的训练。在训练考核方面,考核的重点基本上要与训练内容的重点保持一致,调查者认为指挥员的考核内容应增加对于战斗小组之间、社会救援与执勤中队之间、前方与后方之间的协调保障能力的考评。由于战斗员火场作战通常是以战斗小组的形式存在,因此对于战斗员还要增加战斗小组内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的考评。

5.无预案训练影响因素调查

通过无预案训练影响因素的统计结果可知,消防队伍无预案训练开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训练时间、训练场地、训练成本和组训机构,其中训练时间是调查者认为制约无预案训练开展最多的因素。大部分调查对象还指出训练内容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对无预案训练的开展具有较大影响。该调查结果充分说明消防队伍目前所开展的无预案训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对于下一步训练工作的调整应该重点从以上因素进行整改和完善,方可提升无预案训练的成效。

6.消防指战员对无预案训练的改进建议

通过总结归纳问卷调查的论述题可知,消防指战员对无预案训练的改进建议主要包括以下五点内容:(1)提高消防队伍对无预案训练实战性的认识,需完善组训机构的职能划分和训练保障等工作,完善训练组织制度,明确各单位、部门的职责,以避免“训为演”“训为看”现象的发生;(2)根据建筑类型火灾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无预案训练组织实施流程和考核方法,从而为今后训练的开展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3)无预案训练要避免训练内容的模式化、格式化,要突出训练的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做到训练的无预案,以防止向训练预案化的错误偏移;(4)基层消防队伍除日常执勤备战外,应该将工作的重心向训练方向转移,不断加强综合性业务训练的次数和频率,切实将实战化指战员人才培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尽量减少与训练无关活动的开展;(5)加大对模拟训练设施的建设,尤其是移动式训练设施的建设,通过训练设施的移动性可有效解决训练场地的问题,同时加大对基层消防队伍训练设施的建设与研发。

二、无预案训练主要问题分析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消防队伍无预案训练的开展情况,本文按照“鱼骨图”模型进行了专家访谈提纲的设计,实现对无预案训练的深入解读。通过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可知,无预案训练具有较高的实战性,是今后消防队伍业务训练的主要开展形式,但由于现阶段消防队伍对于无预案训练的认知还处在较低水平,在训练内容的设计、训练的组织实施、训练考核以及管理保障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弊端,有待从体系、制度和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优化[2]。

(一)训练理念理解不够透彻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可知,绝大多数消防指战员虽然认同无预案训练实战化的训练效果,但对于无预案训练的认知和理解不够透彻,并且对无预案训练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组训者和受训者如若不能树立正确的训练思想理念,组训者将无法正确地指导各项训练活动的开展,受训者在训练过程中也会产生消极、懈怠的训练态度,其最终后果势必会直接导致训练效果和质量大打折扣。导致该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目前消防队伍未建立完善的无预案训练理论体系。对于训练内容的设计、组训机构的设置以及训练的组织实施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导致各组训单位在开展无预案训练时无参考的模板,大部分是在组训者的理解上进行试探性训练,且不具备训练活动开展的普遍性;

(2)现阶段,对于无预案训练的相关研究文献、著作论述相对较少,组训者对于无预案训练组训能力的培养缺乏理论依据和指导。同时加之消防队伍对于消防业务训练的开展重于实践,缺乏对相关训练理念的学习,从而导致组训者和参训者不能正确地对待无预案训练对于提升训练实战性的意义和作用。

(二)训练与实战之间的衔接不够科学

“练为战”,训练是为实战服务的。消防队伍近年来大力开展实战化训练,无预案训练作为实战化训练的一种训练方法,具有较高地实战性。但是在训练的组织实施、训练内容设计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从而导致训练与实战之间的衔接不够科学。

1.训练内容过于预案化、单一化

无预案训练在内容上更侧重于对灾情的设计,对于参训者的指挥决策、战斗行动等不会进行明确。但通过实地访谈可知,目前无预案训练在内容的设计上还不具备灾情情景化,对于参训者的训练活动还存在一定的干预。同时,由于灾情场景设计和导调工作的不足,在训练开展过程中也无法同时进行多个科目的训练。训练内容设计上的缺陷导致训练不符合实际灭火救援的紧迫性和紧张感。

2.训练组织实施的规范性不够强

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消防队伍所开展的无预案训练在组织实施方面不规范、可操作性低。通过实地访谈可知,无预案训练的组织实施工作,主要体现在训练导调工作上。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导调工作方法、形式较为单一,不能为参训者较为全面的展示导调信息。

3.作战行动与灾情变化不对等

消防队伍开展的无预案训练大多为实兵、实装、实弹、实景的训练,训练内容大多是对火场组织指挥、战术战法和火场安全的训练,却忽略了战斗行动与灾情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供水速率与出水速率、控火面积与燃烧面积、作战能力与灾情需求、水枪射流与灭火作战等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三)训练设施模拟化、移动化程度不足

训练设施作为训练各项活动开展的主要载体,由于建设资金、营区面积、消防站建设规划等方面的制约导致消防队伍目前所配备的训练设施移动性不高、模拟化水平较低、数量较少等问题。

1.训练设施移动性不高

目前消防队伍对于大型训练设施的建设大多依托训练基地开展建设,无法实现所属单位内的移动化。各级单位开展较为大型的综合性演练大多要依托训练基地开展,由于大多数单位距离训练基地相对较远,因此在对训练设施的使用频率、次数方面相对较少,无法满足所属单位内所有消防站的训练需求。

2.模拟化水平较低

消防队伍配备的模拟训练设施有建筑火灾模拟训练区、化工装置模拟训练区、油罐火灾训练区等。但是对于建筑类火灾的训练设施的建设相对简陋,绝大多数未配备相应的真火模拟训练设施,无法实现训练环境中浓烟、高温、热等作战氛围。

3.训练设施数量较少

全国各总队都建有训练基地,但是对于支队一级而言训练基地的建设受建设资金和场地的影响,各单位基地建设情况不等,个别单位虽建有培训基地但建设却存在不达标的现象,这就导致训练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保证所属单位训练需求和要求。

(四)训练考评工作体系不够完善

1.考评目的不明确

目前消防队伍所开展的无预案灭火演练、无预案拉动演练的训练考评工作只注重“考”而淡化“评”,一味地追求合格率和优秀率而忽略针对训练的总结和分析。考核不是目的,而是促进训练的一种手段,是为了帮助参训者更好的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便于在今后的训练中开展针对性训练。

2.考核要点有待细化、量化

通过调查问卷可知近73.1%的调查者所在单位未出台相应的考核工作实施方案,以《某总队执勤中队干部指挥能力考评规定(试行)》为例,对于指挥员指挥技能的考核采用的是无预案考核形式,方案虽给出了考核要点。但各总队在进行指挥能力考评过程中未对考核要点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量化,从而也导致在训练的考核中裁判员的个人主观随意性相对较大,不能保证训练的公平、公正、客观、科学,因此对于无预案训练考核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细化、量化。

3.组训工作考评缺乏

训练考核不仅要对参训者的训练活动进行评判,还应该对组训机构的组训工作进行评判。在以往的训练过程中通常忽略了对组训机构工作的评判,通过该评判不仅能够更好的发现组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对于今后组训工作的开展还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五)训练信息共享性和延展性不高

目前消防队伍所开展的无预案训练在组织实施、训练内容设计、训练保障等工作的开展相对独立。组训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内容:

1.训练信息的共享性不高

从时间上分析,组训单位所开展的无预案训练无法实现传承和发展,所制作的训练方案仅仅用于某一时期或特定参训对象,不能实现对所属中队的全覆盖;从空间上来讲,组训机构各自为营,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无预案训练无论是组织实施、内容设计,还是训练考评都相对复杂、困难,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若不能得到有效的运用就是对资源的浪费。因此组训机构应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建立健全有效的训练工作沟通机制,强化训练信息的实时共享性。

2.训练信息延展性不高

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和锻炼参训者的灭火救援能力,帮助参训者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好地开展针对性地训练。而目前所开展的无预案训练往往为了练而练,组训者和参训者不能很好地通过训练进行反思,无法实现对人才培养规划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在随机导调工作方面,组训者无法快速、准确的通过参训者的灭火救援战斗行动进行随机导调科目的设置,失去了训练的本质。

猜你喜欢

组训指战员预案
西藏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诌议*
试析消防指战员灭火救援中的紧急避险
漾濞不会忘记你
——谨以献给漾濞5.21地震救援的消防指战员
浅谈救援指战员心理素质培养的思考
高校课程教学活动应急预案的思考与设计
为“蓝朋友”身上增添“文艺范”
机务士官组训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微格教学的士官组训能力培养构想
基于实战化的士官九度培训模型构建
紧贴使命定目标 围绕能力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