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充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差异分析

2021-08-28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胡珂

区域治理 2021年20期
关键词:南充市土地利用承载力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胡珂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土地利用是指在某些特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前提下,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依据土地自然属性和规律,对土地使用、保护和改造,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反映了人们的需求和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1]。土地问题是自然和人为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可利用的土地有限,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土地需求增加以及不合理使用,导致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承载力是分析一个区域人地关系和评价环境发展的重要指标。评价某一地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既能够了解当地的土地资源现状,又能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是否符合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在发展过程中土地承载力的变化有利于为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与规划提供科学支持。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关于“承载力”的概念是由学者Park 和 Burgess 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提出的,最早用于描述某一地区的粮食储备能够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将这一概念转移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上[2]。目前,承载力的概念在自然资源、环境、人口、规划选址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J.Arán Carrióna[3]分析了研究区的土地承载力,再考虑气候因素,对光伏电站的选址作出了评价。郭艳红[4]结合产业布局理论和城市建设等相关理论,对北京市的土地资源的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利用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李强[5]分析了2000年至2010年黄土高原南部地区整个区域的土地承载力,并且对该地区承载力两极分化的情况作出了评价和优化建议。祝秀芝[6]构建了一套评价体系,对上海市10年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对每一种发展情景的利弊进行描述,为上海市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依据。户艳玲[7]研究了河北省的土地承载力水平,以处于劣势的环境为突破口,探索了确保综合承载力安全的思路与对策,为河北省土地承载力的提高提供了建议。程小于[8]分析了重庆市江津区2007年至2006年间土地承载力的变化,并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作出了评价和建议。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地矛盾加剧以及人自身观念的转变,对土地的利用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会引起土地承载力的变化,而土地承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现状和是否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研究南充市2005年和2015年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采用承载力指数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南充市土地承载力变化的趋势,为南充市的土地利用方式管理以及土地整治提供建议和意见。

(四)研究内容

本文选取四川省南充市为研究区,主要研究内容为:对研究区域2005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影像作预处理和分类处理,制作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分布现状图,并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动态进行分析;选取适当的承载力指数,对研究区的土地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对比所反映的土地承载力的变化,分析南充市土地利用的演变方向。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方法收集大量相关文献,了解景观格局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景观指数的选取等,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从而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2)GIS空间分析:利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对研究区域的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分类、叠加分析和可视化表达。(3)土地承载力分析:利用统计年鉴和GIS软件中提取的数据,结合excel软件,选取适当的土地承载力指数,在标准化处理和权重计算后得出结果,结合评价标准,对研究区域的土地承载力进行分析。(4)总结归纳法:通过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

二、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一)研究区概况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嘉陵江中游,地理坐标为30°35′N—31°51N,105°27′E—106°58′E。北部以低山为主,南部以丘陵为主,从北向南倾斜,海拔256~889米。年平均气温17℃,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日照时间在1200~1500小时之间,年降雨量在1100mm左右。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辖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3个市辖区,营山县、西充县、南部县、蓬安县和仪陇县5个县,代管阆中市,户籍总人口728.25万人。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1.数据来源

本文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以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经济、人口类等数据来源于《2006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6中国县域统计年鉴》以及《2016南充市统计年鉴》。

2.数据处理

(1)GIS图像处理:研究区内共有25种土地利用类型,根据当地土地的实际利用情况,将这25类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6种景观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2)土地承载力指数分析:根据研究区实际的土地利用情况,选取衡量土地承载力的指数,将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结合GIS软件中提取的空间数据进行计算。根据指数本身的性质,将指标分为逆向指标和正向指标两类。由于指数的单位和计算方式不同,导致计算结果离散性很大,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选择极值法对承载力指数的计算结果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标准化后的指标值处于(0,1)之间。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11个指标的权重,具体的指数体系结果见表1。(3)土地承载力评价:按照齐亚彬[9]的分类方法,土地承载力分数分为五个等级,(0.8,1)为承载良好,(0.6,0.8)为承载安全,(0.4,0.6)为承载预警,(0.2,0.4)为轻微超载,(0,0.2)为严重超载。根据指数的计算结果,结合分级标准进行分析,对南充市的土地承载力进行评价。

表1 土地承载力指标体系

三、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区总体分析

利用GIS软件,对南充市所有的土地类型进行重新分类,得出南充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情况见表2。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的面积有所增加,原因是退耕还林、还草使林地和草地的面积增加;水库的建设以及河渠的保护建设使得水域面积增加;经济发展会引起城镇面积扩大,因此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未利用地的面积减少,原因是由于城市扩张与人口增多,人地矛盾有所加剧,导致部分未利用地转化为其他类型的用地,所以面积减少。

表2 各类土地利用面积

由表2可知,南充市无论是在2005年还是2015年,耕地面积始终是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但耕地面积有所减少,原因是城镇扩张占用耕地以及退耕还林、还草都会引起耕地面积的减少,但由于南充市属于丘陵区,部分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的面积有限,且部分县市区在2015年仍处于贫困状态(部分为国家级贫困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因此耕地仍然占主导地位。

(二)研究区土地承载力评价

将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和GIS中提取的数据结合指数进行定量化分析,计算结果保留四位小数,其分析结果表3。

由分级标准可知,得分越高说明土地承载的压力越大,反之越小。

由表3可知,在2005年,各个区域除顺庆区以外得分均在0.3750左右,得分最高的是阆中市,承载压力最大,得分最低的是顺庆区,承载压力最小。在2005年—2015年间,各个区域的土地承载力有所变化,但变化较小。南充市各个区域中,市区(即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承载力得分均有所降低,即承载压力减少,其余区域的承载力得分升高,即承载压力增加。在2015年,得分最高的区域是西充县,承载压力最大,得分最低的区域是顺庆区,承载压力最小。但无论是在2005年还是2015年,南充市整个区域的土地都属于第三级,位于承载预警的范围,即土地承载有一定的压力,承载的空间有限。

表3 各区域指数得分情况

四、结论和讨论

南充市的土地承载力的变化是人为和自然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南充市属于丘陵地区,虽然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是耕地仍然是南充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土地整理和整治的过程中,应多多注意灾害的预警以及防治,以防崩滑流对现有耕地的破坏。

(2)南充市辖区内的9个区域的土地承载力都处于预警级别,承载压力较大,应在开发过程注意保护非建设用地,实现“增减挂钩”。提高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单位产出,增加地区就业率,从而缓解土地承载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南充市土地利用承载力
土地利用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
高邮市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基于GIS⁃Logistic回归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南充市滑坡灾害易发性区划与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内置加劲环T型管节点抗冲击承载力计算
有惊无险
全省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训班在南充市嘉陵区举办
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学特性及形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