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污水处理项目生命周期成本的有效性研究

2021-08-28重庆市豪洋水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赵正刚

区域治理 2021年20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污水处理污水

重庆市豪洋水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赵正刚

污水处理项目中应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法,应重点关注整个生命周期内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成本控制目标和具体状况,深入性、针对性执行各项成本控制方面的任务,从而确保整体污水处理的效益水平。

一、污水处理项目生命周期成本有效性控制思路

我国在成本有效性方面所提出的定量研究内容非常少,多数集中在总成本指标方面、单位成本指标方面和效益指标方面。只能利用收益是否比成本高的分析方式明确效益控制的标准化程度,却难以细节化的进行各个环节资源成本的控制,很容易出现不必要投入的现象浪费资金,导致成本管理的有效性降低,而项目周期成本有效性分析主要就是研究经济或节约情况、效率情况与效果情况等。其中经济因素涉及到的就是输入指标降低程度,效率因素涉及到产出指标和投入指标相互之间的关系,效果因素指的就是产出指标对于最终目标所产生的贡献度。污水处理工程项目领域中由于各个地区所使用的处理工艺技术存在差异性,处理水平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成本分析期间需要研究投入数量,综合性考察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情况,使用绩效衡量标准对整体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研究。

(一)效果分析

研究整体项目在已经支出成本的状态之下所获得的效益情况,明确具体的成本支出指标与效益指标两者之间有绝对性关系,分析成本控制工作为效益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度指标。

(二)效率分析

在项目目前成本效益的情况基础上明确研究是否已经合理配置成本要素,分析投入和效益之间的匹配度情况。如果成本效率处于非常良好的状态,投入也十分合理,那么就证明项目已经符合最佳的效益发展要求。在此情况下可以将其称作是有效性的成本,但是如果效率很低,就证明效益和成本相互缺乏匹配性,可能是因为支出数量过高,最终引发严重的效益问题,可以将其称作是“有效性过低”。

(三)节约分析

主要针对项目成本支出的控制,降低程度进行分析,明确是否已经符合最为节约的要求,如果在成本节约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支出量过多,就可能会有浪费的现象,可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的S代表的是成本支出数据值,C代表的是最有效成本指标,Y属于相互之间的差额,也就是成本浪费的数据值,被称作是成本的冗余量,如果Y的数值高,就代表着节约程度很低[1]。

二、污水处理项目生命周期成本有效性的控制措施

(一)完善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成本控制模式

1.建造环节的控制

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建造环节属于最初的阶段,涉及到当地区域的考察分析、地址的选择、工艺技术和机械设备的设计、可行性报告编制等工作。在此之后,筹集充足的资金建设厂区环境,引进工艺技术设备,开展验收工作和试运行工作,完成此类任务的情况下才能进入到之后的运营环节。最初的建造环节中成本管理期间,首先应重点关注污水处理工艺基础的选用,主要因为不同工艺技术的应用情况不同,所选购机械设备和工艺系统的成本也存在差异,在折旧方面和维护方面的支出量也有所不同。因此必须要结合项目的具体地理位置特点,水质特点等合理选择工艺设备;其次,对比分析不同工艺技术与设备的成本情况,例如:CAST工艺又被称作是循环式活性污泥法,此类工艺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使得微生物在厌氧环境、兼氧环境中利用生物降解的形式、污水分类的形式等,清除污染物成分,脱氮的效果好、除磷的水平高,属于将反应系统、沉淀池设备、排水系统等一体化的污水处理工艺,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反应池,工艺技术应用非常简单,经过处理之后水质良好,产出的污泥数量低,建设和运行的环节成本较低,但是,在工艺应用期间由于设备的功率大,会耗费很多电力资源,使得电力成本增多。而A2/O工艺技术是将厌氧工艺、缺氧工艺、好氧工艺相互整合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应用期间能够使得污水中的微生物经过不同的系统周期性循环,增强除磷程度、脱氮程度和去除BOD的程度。污水进入到厌氧池之后,会投入到缺氧池,然后再进入到好氧池,混合性的回流,循环性的操作,处理以后进入到二沉池,符合标准之后排出,如果不符合标准还需再次重复操作。在此类工艺应用的过程中,建造的模式非常简易,操作便利性高,可以通过厌氧池氨化处理之后增强除磷水平,缺氧池反硝化处理之后提升脱氮的程度,可减小BOD的浓度,好氧池内部还能实现微生物的高度降解目的,各个系统反复循环提升出水的水质。但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数量很多,维护、维修的成本高。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性研究各类技术的特点和情况,争取制定能够控制工艺成本、设备费用的方案计划。在厌氧池的前面设置预反应池,通过预反应池提前性的处置污水,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降低设备故障问题、损坏问题的发生率,减少维修维护成本[2]。

2.运营环节的管理

通常状况下污水处理项目的运营周期时间大约在15年到30年,运营环节的工作主要涉及到运行方面、维护方面与其他方面。其中的运行管控属于基础性任务,需要确保顺利性、全面性的完成污水处理的项目,采用自动化设备实现全程性、动态性监测的目的,并且辅助性的安排操作人员监管整体设备运行状况,确保全天候不会出现运转间断的现象,适量性的加入药剂,考虑到相关项目的周期时间很长,要想确保整体设备和污水处理工作的顺利落实,并且在整个生命周期范围之内可以存续,应强化各项维护力度,设定专业性的维修车间,如若发现设备或者工艺系统出现了风险问题,就要及时性的维护检修,预防运行阶段成本过高的问题[3]。

(二)完善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内容

1.建设环节的控制内容

项目建设的环节中应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其一、工程类型的费用。主要就是建安方面、机械设备购买方面、土地方面、管理方面、试运转方面、施工监理方面、勘察设计方面等等,对整体的项目效益会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其二、应结合我国政策制度的调整情况、建造环节中可能会出现意外事故情况的特点,提前性的预测和控制相关费用成本。其三、管理供短期运营材料、劳动力、薪资方面的成本。

2.运营环节的控制内容

项目的运营环节应明确具体的成本控制内容。以笔者所在单位日处理规模4万吨的一污水处理厂为例,全费用成本分为人工成本、折旧及摊销、电费成本、药耗及水耗成本、修理费、清淤费、财务费用、污泥污渣处置费、其他成本费用。其中,电费成本0.155元/m3,药耗及水耗成本0.0283元/m3,修理费0.072元/m3,清淤费0.231元/m3,污泥污渣处置费0.0585元/m3。就成本控制而言,主要就是电力方面的成本,将前一年度的电力使用数量乘以电费的单价计算动力费用,而用电数量也可以通过电单耗乘以全年处理水量得到,那么电力成本控制实际就是控制污水处理厂的电单耗,要使各耗能设备处于最佳工况,曝气设备不出现过曝浪费。另外,是药剂方面的成本,将年度使用药剂的数量乘以价格,分析药剂的成本,按照计算结果设定限额指标,使得费用控制在最低范围之内,这点需要提醒的是,不要过分追求指标的低值和去除率,如若总氮指标低于10mg/L,在增加工艺处理单元同时,往往碳源药费会大幅提升。最后,项目运营的阶段还会涉及到维护方面的成本费用,企业应按照具体的维护工作情况计算与控制,尤其是机械设备折旧方面、日常检修维护方面、大型维修方面与无形资产摊销方面的成本,都应制定分析计划和研究方案内容,了解每一项工作的成本组成部分,安排专业的部门在项目运营的阶段控制维护成本。

正是由于电耗成本在生产成本的比例较大,电单耗实际上是运营的主要成本指标。2020年“双百跨越”标杆污水处理厂评选中,入围的64座污水厂中最低单吨电耗达到0.12kWh/吨,最高单吨电耗0.69kWh/吨,而地下污水厂和地上污水厂的单位运营电耗差距较大,其中,地下污水厂平均电耗0.73kWh/吨。(剔除可再生能源利用及污泥处置发电耗电等外部电耗,除地下污水厂提升排放、通风等高电耗因素影响)此外,工艺选择及南北差异均对能耗影响明显。而上榜运营管理标杆污水厂的9座污水处理厂在精细管理的成本控制和生产效果方面表现较优,直接运营成本0.39元/m3,其中综合电耗0.17元/m3,综合药耗成本0.08元/m3,综合人工成本0.06元/m3,其他成本0.08元/m3。

3.处置环节的控制内容

污水处理项目达到使用年限之后的处置环节,应准确计算拆除和处置工作的费用数据值,了解净残值的收入状况,计算分析固定资产残值率的数据信息,通过对每项费用的计算和调查研究,动态化监测处置环节中有无费用管理方面的缺陷与成本控制方面的不足,作出相对应的指导,提出能有效控制处置成本的建议措施,争取可以利益综合性的方式、信息化技术手段,增强处置环节阶段的费用管理有效性、成本控制的效率效果[6]。

三、结语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项目的生命周期时间在15年到30年左右,但由于运营的时间过长,影响因素有很多,如若不能提前性进行成本的管控,将会引发经济损失。因此,在项目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重点使用生命周期法,在建造环节、运营环节和后续的处置环节,整个生命周期融入成本控制的工作,精细化、高质量的管理费用支出量,以增强整体项目的成本管理有效性。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污水处理污水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污水罐坍塌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