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性PPP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实施路径

2021-08-27王旭

商业文化 2021年18期
关键词:开发性城镇化资本

王旭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仅靠政府投资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于现实的需求。虽然近些年来通过社会和政府合作的模式来解决基础建设融资困境,提高了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但仍旧满足不了新型城镇化的整体性、协同性以及系统性的要求。因此,提出了开发性PPP模式,从产城融合、平台生态、多元共治、区域价值等理论出发进行相关主体、社会资本、运营和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创新,利用更好更规范的制度与策略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传统PPP模式中一些社会资本方出现了追逐利益、政权职责不明、建设周期混乱以及缺乏后期运营的现象,已经无法满足于当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此,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应当进行传统PPP模式创新,正视传统PPP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出更适合当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开发性PPP模式,促进新型城镇化的高速、高质量发展。

开发性PPP模式概述与实施意义

传统的公共设施与服务建设都是有政府独立支撑的,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在建设上面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缺口,无法实现高速的建设与发展。对此,传统PPP模式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在城乡建设上的压力,但由于传统PPP模式运用在单个项目上,对于整体化、区域化的城乡建设来说根本无法实现满足。经过对传统PPP模式的思考与创新,推出开发性PPP模式,让政府和社会资本实现深度化和可持续性合作,并为建设项目的后期运营、维护以及服务制定好良好的方向,带动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开放性PPP模式中能够有效地整合人力、土地、资金,推动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建设。开发性PPP模式在传统PPP模式上有效加速了城镇化建设,对于区域功能提升起着很大的带动作用,不仅能夠服务人们,还能创造一定的价值,促进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开发性PPP的实施路径选择

在进行开发性ppp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做好区域规划、资本选择、项目运营以及协调发展工作规划,建立好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方向相符合的方向来实施途径,保障城乡一体化的高速发展。

合理规划区域主体功能,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合理的区域主体功能规划能够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长远性。就目前城乡发展的情况来看,已经出现一些地区的不合理规划,导致城镇化和工业化不协调,无法实现良好的促进发展。一些在资源配置、功能规划以及项目运作时间等都出现问题。例如工业化发展规划过强,已经超过城镇化发展,出现基础设施落后、人力资源短缺、公共服务缺乏以及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而一些城镇化建设又快于工业化,没有工业化项目的入驻与支撑,各项公共设施建设压力落到政府本身,造成巨大的建设压力和资金压力,还在不断透支区域原本资源,阻碍经济建设的发展。究其根本就是政府在主导建设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应区域规划,在土地、资金、人力上没有做好相互协调,合理规划相关主体功能,更谈不上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促进发展。因此,在开发性PPP模式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其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致性,科学合理地规划区域主题功能。首先,政府要明确好职能转变规划,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方。其次,加强政府和资本方的合作紧密度,做好各个区域的划分,明确每一个区域的主体功能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最后,做好各区域的统筹规划,形成区域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同时做好做好功能之间的约束,让区域土地之间能够有序合理的发展,做好基础设施落实建设。此外,在“产城融合”理念下要注重产业、人口以及城镇特殊的结合,能够有效利用好城镇资源、政府政策、人口状况、产业运行经验等方面因素,实现城镇化整体规划。同时,在划分区域功能规划时还要注重国家整体发展规划,如“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计划,为新兴产业预留相应的土地规划、社会规划以及人口规划,实现好主体功能的合理布局,促进城镇与工业的共同发展。

选择合格的社会资本方,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开发性PPP模式实施要吸取传统PPP模式的经验,摆脱传统PPP模式中的单个项目运行局限性,持可持续的发展眼光进行新型城镇化发展。因此,在开发性PPP模式中政府要做好相关行政职能职权的过渡、放权,激发社会资本方的入资,实现良好的合作共赢状态。从平台生态视角来看资本方要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系统的产业资源以及专业的城市运营能力。在开发性PPP模式下社会资本方要勇于承担起一部分政府建设职责,运营好政府、市民和企业的共同利益。首先,社会资本方在面对城镇化建设中利用雄厚的资金储备来支付施工费用,保障各项目建设的进度与质量。其次,在“产城融合”的理念下要利用好社会资本方的产业资源,做好相应项目的规划、产业孵化,引进相关新兴的产业,提升个产业服务,进而推动城镇化的经济发展体系,推动人口就业问题和城镇经济收入。最后,实现社会资本方城市运营能力的提升,利用社会企业的运营能力结合社会的整体发展方向来促进城镇化建设项目的经营规划,推动区域内生产、生态、生活的融合发展。同时做好各土地、人员、资源的调配,有效整理各方要素的配合程度,降低相应的参与成本,制定好区域规划、投资、运营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科学构建项目运营机制,保障建设发展持续性

开发性PPP模式的实施对于城镇化发展来说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建设局面,让多方资源进行城镇化共同建设治理。多方管理虽然能够大大提升城镇化建设,降低政府的相关规划建设压力,但同样也会出现相应的项目规划、运营管理职责不明确问题,导致后续的建设实施进度无法明确跟进,直接影响到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性发展。对此,在开发性PPP模式建设下要构建好项目管理机制,明确资方资源的职责范围。如此一来,在进行项目建设过程中能够清晰地做好土地规划、人员分配以及资源配备,让政府相关人员在进行宏观统筹调控的时候能够清晰各个建设项目的进度以及未来发展远景。在进行项目运营机制设计上要尊重项目参与各方的利益并遵循好以下原则:

1.权责利对等。政府在区域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好职权的下方,让社会资本方全权负责好项目的融资、投资、建设、运用以及后续的发展、经济收入规划等。政府则要做好相应的统筹规划,给予相应的服务配合,政策优惠,激发社会资本方的建设积极性。

2.均衡原则。政府与各方资本的合作要实现好相互制约作用,实现好各方的职权的平衡性,保障各方的利益都有良好的保障,制定好相应的协议明确未来的经济收入,促进产城融合下的经济收入。

3.强化深度合作原则。针对区域规划中的项目涉及的土地、人力、产业进行细分,明确好各方的办事规则,并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政府和资本方的沟通工作,以相应的激励政策来不断促进各方的切合度,并针对各方的优缺点进行互补,实现资源的整合,实现合作共赢,让新型城镇化有一个高质量的治理方案。

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

开发性PPP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工作,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在产业快速发展方向上提升区域的商业化,让各方面产业进入城镇,为城镇的经济发展带来经济收益,进而不断促进相应的设施、服务完善性。然后,在区域生活设施配套上要做好相应设施建设,并搭建好城市、城镇与农村的桥梁建设。积极引入城市化建设中的先进设施,实现各区域的共建,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尤其在当下信息化技术的高度发展中,及时引入网络建设、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软硬件设施,让人们的巩固生活更加便利。同时,实现了与城市同时布局愿景,在后续的相互结合上留下建设空间。此外,在开发性PPP模式建设中区域间的利益分配要做好相应的机制建设,实现好的地区带动落后的地区,实现相互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好资源、资金各方面的合理流动,实现各地的空间布局、未来发展上建立出共商共享的局面。最后,在区域的招生引资上要做好区域协调发展,针对每个区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资源分配,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建立好多元化平台建设,让社会资本方和政府在合作上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深度细化,促进城乡一体格局建立。

结 语

总之,开发性PPP模式能够满足当下新型城镇化发展,能够有效推动社会资本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共建,在资金融资、项目运营管理、区域间协同发展上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持续推动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但开发性PPP模式提出实施时间不长,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与社会资本做好相应的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公共建设服务项目,做好持续的运营规划,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发展。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项目推进中心)

参考文献:

[1]石明磊、罗玉辉、甘晋博. 开发性PPP的实施背景与发展方向研究[J].中國物价, 2020, 379(11):33-35.

[2]牛智慧, 周延虎.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开发性金融服务研究[J].文摘版:经济管理, 2015(05):236-236.

猜你喜欢

开发性城镇化资本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Development Financial System
浅析开发性金融的发展及意义
胡晓炼:成功运作开发性金融要发挥政府作用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论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趣味性教学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