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普惠金融中的信用风险评价

2021-08-27龚鋆

商业文化 2021年18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普惠金融服务

龚鋆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大力培育多层次金融市场,其中,普惠金融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金融、类金融机构越来越多。普惠金融的信用风险与传统金融服务的风险特点的差异也愈发显著。

普惠金融的风险表现

由于普惠金融服务的群体,重点集中在小微企业、三农、城镇低收入人群中,因此风险表现与传统信贷风险相比有其特殊性。在普惠金融服务中,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特点:

从授信对象看,客户群体基数庞大准入门槛低

相较传统对公和零售信贷,普惠金融服务更强调社会大众获取金融资源的平等权,因此具有更为庞大的客户群体,更低的服务门槛,尤其是小微企业和城镇低收入人群。

从产生原因上看,信息透明度低

首先,由于客户群体技术庞大,覆盖人群广泛,其中通过查询人行征信报告,发现部分个人客户征信报告内容空白,或者展示内容中可参考信息少;普惠群体往往不具备规范财务报表、年度审计报告等。因此信息透明度低、披露不充分、有效信息少等造成了信用风险难以评估。

其次,信贷调查及信息甄别难度高。在普惠金融服务群体中,往往普遍存在借名贷款、化整为零的情况,且由于信息不透明,交易背景真实性难以评估,信息必须通过多渠道甚至第三方渠道获得,难以甄别信息导致出现风险隐患。普惠金融机构往往无法全面掌握借款人真实资金用途,获得一份有效的信贷调查报告难度非常高。

从可控程度上看,逾期情况普遍,但实际不良资产率可控

因普惠金融服务的门槛低,客户群体庞大,很多不在传统信用评价体系内的客户享受到了普惠金融服务。由于客户群体抗风险程度低,虽然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3.75%,但是逾期情况比较普遍。

传统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特点

建立在完善的财务报表基础上的客户评级

合规的财务报表成为传统信贷服务中对授信主体信用风险评价中非常重要的依据。合规正式的报表可反映出融资主体的规模、资产负债情况、现金流特点,从而便于金融机构做出相应的授信规模匹配。

依赖征信报告及企业信息查询等公开透明方式

个人、企业的人行征信报告是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能够参考的,最权威、最客观的反映信贷主体信用活动记录,体现个人或企业的诚信程度的书面材料。同时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平台”可查询到企业的股东构成、关联方、企业信息变更等,信息公开透明。传统信贷业务中,金融机构通过这些公开透明信息可大致对企业和个人建立信用画像,随即进行标准化业务授信。

依赖抵质押物覆盖风险敞口

对与标准化授信业务的风险敞口,金融机构最常用的风险策略是通过“增担保,加抵押”的方式进行风险抵补。因此,抵押物和担保人成为信用评价里重要的依赖,抵押物和担保人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信用评价结果和最终授信规模。

传统信用风险评价在普惠金融中的空白

普惠金融服务受众群体构成复杂

普惠金融服务和传统信贷相比,受众群体构成复杂,融资主体往往不能按照传统信贷的业务模式,将角色和信贷场景进行匹配和划分,因此对其进行信用评价的手段也不能单一地使用人行征信报告、企业信用查询平台。

普惠金融服务本身形式多样

普惠金融服务中,业务品种种类繁多,随之信用评价根据业务场景侧重点均有不同,例如在经营性贷款中,侧重对稳定规模和交易流水的考量;在消费信贷中,侧重对个人收入水平和稳定性的考量;在三农助贷中,侧重考量政府的扶持力度和和兜底措施等。与传统信贷相比,普惠金融的信用评价更具多元化、差异化。

财务报表可信程度低

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往往财务报表未经审计,规范程度低,甚至没有财务报表,没有稳定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难以介入,信用风险难以通过财务报表、收入情况进行量化评判,从而对客户难以进行评级管理。

保证人和抵押物有限

普惠金融面对的中小企业、普惠人群在市场竞争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成立时间短、行业资源少等导致了普惠人群无法提供实力强悍的保证人,由于资产积累少,大概率提供不出具有相应风险抵补价值的抵押物。

普惠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思路

将重心从对主体的风险评价转为对实际控制人的信用风险评价

在普惠金融业务中,仅对信贷主体进行风险评价,无法有效排除和避免借名贷款和过度授信问题。因此对信用风险应采用穿透式调查和评价。找出业务主体的实际控制人,并对实际控制人进行信用风险评价,才能得出客观结果。

将单个风险敞口的抵补思路转化为对群体风险敞口的抵补思路

由于普惠金融业务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客户群体一般会按照区域或者行业进行聚集,业务类型也与客户群体相匹配。例如同一区域的种植户,规模性种植同一种经济作物,在扩大种植规模或者植物生长季,需要资金周转,就会产生同一类型的普惠金融业务需求。针对普惠金融的这一特点,在考量风险敞口的抵补时,相比对单个客户的风险敞口进行抵补或对冲,对群体的风险敞口进行多方式的抵补或对冲更为可行。对群体进行统筹风险敞口的抵补或对冲,有利于产业的精准扶植。

将关联交易纳入信用评价考核

关联交易不仅在传统信贷中需要考量,在普惠金融服务的信用评价中同样非常重要。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服务,尤其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关联交易信息往往反映出交易背景的真实情况、企业规模、上下游的稳定程度等,因此,对关联交易的关注在信用评价中显得尤为重要。

重视三方信息的收集

由于普惠金融业务中,从权威、公开透明途径收集到的信息往往有限,因此三方信息的收集和交叉检验也成为获取和验证客户信息的重要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在三方信息收集过程中,信息的甄别和验证是最终形成信用评价的关键。

提高评级和评估频率思路

普惠金融的受众主体虽然资金需求量不大,但具有资金需求频率高的特点,仅仅凭借客户提供的数据信息难以确定对其进行优劣分级;此外,信用评估体系的信息及数据更迭速度较慢,如果无法及时评估普惠金融的信用风险并依照对应的等级进行处理,就很可能改变普惠金融业务可行性的分析结果;在普惠主体的信用评级发生变化时,信用评估体系并不会实时更新,这时普惠主体就有可能利用时间差这一漏洞骗取普惠信贷资金,从而在业务审批时出现信用风险。提高评级和信用评估的频率可以有效降低这一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

(玉柴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中国银保监会,人民银行,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R].2019.

[2] 李貞文.建行河西分行小微企业普惠金融信贷风险防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3] 陈飞莹. 浅析普惠金融的风险防控和贷后管理[J].财经界,2020(1):3-4.

[4] 赵廷辰,冯天真. 发展普惠金融严控信用风险——我国金融发展和信用风险控制研讨会综述[C].2020.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普惠金融服务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工行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成都市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