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闲情『画』语

2021-08-27李静

山东画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图式国画笔墨

李静

画画于我,是生活的重要部分,从儿时起,我就常沉浸于笔墨之中,现如今更是享受绘画带来的乐趣。虽偶有迷失,但绘画的美好,还是让我时常沉沦其中。

起于临摹 心无旁骛

小时候,每日看父亲画画,同父亲一起与来访他的画友、学生聊天,为他画展的成功欣喜且骄傲,慢慢的,绘画也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开始时,我临摹中国古代名画,没有任何意识,没有任何理论指导,简单地为临摹而临摹。每天沉浸在笔墨、程式以及古人的情怀中,或高山仰止,或可居可游,这成为我绘画生涯的起点,一切与学术无关,却与生活起居有关。

记得那时还是上中专的年岁,我学的是工艺美术专业,学校几乎没有安排国画课,画国画只能利用课余时间。于是,我常常自晚上到天明都在临画,清晨还未睡熟时,偷偷听到早起的父母对我的夸赞,心情会莫名的激动,从那时起熬夜成为日常。放寒暑假时,我回到老家,临画更是成了每天的功课。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乡下,停电是三天两头的事,于是我备下油灯,在如豆的灯火中画完了王石谷的《临安山色》、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及唐寅、石涛的诸多画作。谈不上学到了什么,但每当想想那时的风清云淡、散漫悠然,想想那摇曳灯火、心无旁骛,已是我不再有的心境。

享受写生 目识心记

长期在家闷着头画画,创作就成了来来回回的循环,眼见着一张张相似作品的呈现,心里对画画这事就充满了疑惑,甚至有了无意义的感觉。逮个机会跟着一众画友到山里转上半月,他们写生,我算是透透气,换个角度再次审视一下自己以往日复一日例行的功课。

入夏时,雨水很足,山水、房舍大部分时间都笼罩在雾气中,似仙似梦,人便过得滋润,散散漫漫的日子过着,看别人画画,自己画不画好像已不重要。随处走走,感受着也感动着,鲜活的风景生动、明丽,一花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事,所有的细节都来的真切,这是闭门造车不可得的。我并不擅长对景写生,往往这些真实的、可爱的物,或景或事一并涌来,我便感觉无从下手,每次铺好纸就会无端地生出些许慌乱,大概是对这般美好心生敬畏吧。于是只能细细地看,默默地记,用一句“目识心记”来宽慰一下自己。但是我也晓得,这境遇是不能不逛、不能不體味的,否则画会变得矫情而有失生动。对景写生也是一种能力,迅速组织画面,生成虚实、疏密等节奏关系,对景物有高级的造形表达,不是无意识的描摹,也不是无绘画性的摆拍,我觉着很难,慢慢来吧。

沉于创作 情之所至

中国画以笔墨生发成就各种样式的绘画符号、语言、图式,临画多了,你会发现古人似乎已经把所有可能的表达都呈现了,就像我们不再需要去造字,只是用这些已有的文字去说当今之事便可,画亦如此。

创作始终围绕着画什么、怎样画这些问题展开探讨,传统和当代是否对立,主题创作与非主流表达、与浪漫诗意之间在一幅画中可不可以成为统一体,静心思考便也不需纠结。画什么,心之所属,情之所至。怎样画,方法语言,能力所及。说画境,论品格,可能画外的功夫要多些。画者有豁达博学,有智慧调侃,有疏朗散漫,有严谨慎微之别,自然画面气度不同,无碍于什么主题。至于绘画语言,图式风格,是否日日苦修必有长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看造化了。什么是风格化,什么是程式化,什么是生,什么是熟,度在哪里,观者自衡。所以近十年来我思虑太多,也就失了纯粹和浪漫,想说的话太多,画便没有了气息,画画最易也最难。

时代已是这个时代,是否可以目不两视则明,耳不两听则聪。夜已深,太多困惑应该放下,求一个诗意的栖居。(编辑/公晓慧  助编/张媛媛)

猜你喜欢

图式国画笔墨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难忘岁月》(国画)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笔墨厨神
国画等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