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副文本视角解读宇文所安在《晚唐诗》中的个性化印记

2021-08-27戴涛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8期

摘 要:副文本是译文的延伸和补充,多维度展示了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对文化的取舍、对形象的构建,有助于译文在目标语读者中的传播和接收。宇文所安《晚唐诗》中丰富的副文本元素揭示了译者的个性化印记,具体体现在:诗学观、文化价值观和翻译观。

关键词:副文本 晚唐诗 宇文所安

一、引言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 1946—), 著名的汉学家、翻译学家,姓取自中国鲜卑族的姓氏“宇文”,名取自于《论语》中“察其所安”的“所安”(魏家海,2017)。宇文所安二十六岁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韩愈和孟郊的诗》,这也是他的第一本学术著作。之后,他陆续出版了《初唐诗》《盛唐诗》《晚唐诗》《杜甫诗》等翻译著作和译文集,为传播中国唐诗做出了杰出贡献,并在2018年获得了年度唐奖汉学家。作为唐诗在海外传播的代言人,宇文所安的作品在国内受到广泛的传播和高度的评价,其中又以《初唐诗》和《盛唐诗》的研究为主,但学界对《晚唐诗》翻译研究的关注还不够,有待拓展和深化。

副文本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文论家热拉尔· 热奈特提出,是指环绕和穿插于正文本周边的辅助性文本因素。根据和正文文本距离的远近,副文本分为内副文本和外副文本。具体而言,内副文本主要是指封面、插图、副标题、致谢、注释、附录等,而外副文本则包括采访、回忆录、日记、手稿等公共或私人文本。

近年来,副文本广泛地被用于翻译研究领域,“副文本是对正文本的延伸、阐释、补充和言说”,“提供了译者的心路历程、对文学和文化的重新认识”(魏家海,2017)。热拉尔·热奈特曾将副文本比喻为文本制作的门槛(threshold),意在表明它能影响、帮助文本接收。换句话说,副文本就是理解文本的开端(王云坤,2020)。译者也可以借助内副文本搭建的平台对自己翻译活动及特点进行补充说明,引导读者以某种特定的期望方式去理解和接受译文(周蓉蓉,2020)。透过副文本视角研究宇文所安在《晚唐诗》中的个性化印记,能够进一步丰富副文本的研究视角,探索译本和译者的特殊联系,进而分析译者在特定的翻译实践中呈现的个人特色,为译者的翻译活动提供新的思考。

二、《晚唐诗》中的内副文本元素

《晚唐诗》出版于2006年,共囊括了二百八十余首唐诗,其中又以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为主。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副文本元素,封面即是一副水墨山水画。中国向来有“诗画之间,山水配古诗”的说法,封面的选取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情感共鸣。标题The Late Tang Chinese Poetry of the Mid-Ninth Century(827—860)传达出宇文所安在本书中只翻译了从公元827—860年之间的诗歌。在致谢部分他谈到了书中各个章节的由来,并感谢给他提供帮助的评论家、学生、同事和妻子。目录包含了各个章节的标题和最后的附录,题解和注释是该书的一大特色,尤其是注释中提到的诗人名字、诗行、特殊字词、诗歌题目都附上了对应的中文翻译。

三、译者印记的体现

(一)致谢

《晚唐诗》的致谢大约一百五十字,其中提到书中各个章节的内容是在一些专题讨论会(seminar)、正式会议(conference)或研讨会(talks)中逐渐形成的,并由衷地感谢所有提出意见的人(To all those who offered comments I owe a dept of thanks),尤其是进行中文文本校对和索引制作的人,由此显示出译者的客观性和严谨性。

(二)目录:选题范围

目录中除去引言和结语,一共有十五个小标题,从中可以看出《晚唐诗》主要收录的是白居易、李贺、杜牧、李商隐和温庭筠五位诗人的作品,其中以李商隐的作品最多,大约占了总数的1/3,除此之外,书中还零星包含了一些知名度不太高的诗人的作品,如李绅、刘得仁、马戴、周贺,等等。历史上,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竭,涌现出一大批风格不一的杰出诗人,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过去并不太受到中国学者的重视。宇文所安翻译文本的选择,体现了自己的选择标准,即尽可能地展现出晚唐诗歌的整体风貌。将李商隐、杜牧这类晚唐诗人的佼佼者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同时也没有忽略次要诗人的作品,宏观且不失细致。宇文所安的翻译选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的诗学观和文化价值观。

(三)题解:重构诗人形象

《晚唐诗》中,宇文所安在每首诗的后面都会撰写一段文字来描述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现状、诗人的创作动机、价值取向、写作风格,等等,让诗人的形象丰满起来。古人写诗一般是抒发某种感情,而诗人的感情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了解背景更容易理解诗人写诗时的心境和处境。宇文所安的题解有助于重构诗人彼时进行诗歌创作的形象,进而帮助目标语读者更准确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以白居易的《中隐》为例,全诗一百六十字,译文一百五十个单词,题解却洋洋洒洒写了一千一百余个单词。题解开门见山地提到“没有任何一个诗人像白居易那样谈论自己的薪水和社会地位”,白居易深知朝政不稳,被外迁至洛阳其实是他选择的逃避。随后译者对白居易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自我的、自满的、总是衡量自己所处的位置、经常性的对自己进行评估”。进而又提到,行政上的流动是唐代精英们关注的中心问题,但诗人的圈子往往忽视社会等级的差异。最后总结到,白居易最充分地内化了这一社会价值结构,即声称自己满足于已经拥有的一切,但诗歌却表现出极其矛盾的思想。宇文所安的題解基于当时的历史、政治、社会背景及其家庭和个人的特殊经历,让白居易复杂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目标语读者通过阅读题解,可以在脑海中自行重构白居易的形象,理解他事业理想与物质需求的矛盾,从而更准确地赏析译本。

(四)注释:重构文化形象

注释是指解释字句的文字。在诗歌译本中,注释主要是对译诗的典故、背景、互文性等进行解释说明,以期让目标语读者重构译诗缺失的文化。文化因素在诗歌翻译中向来占有重要位置,对文化因素的处理,直接影响到翻译效果,这是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所导致,缺失的文化因素对源语读者而言也许稀松平常,但却会让目标语读者感到晦涩难懂,故而缺失的文化在副文本中补充出来,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本。

以宇文所安翻译李商隐的《咏史》为例,译诗共有八处注解,第一个脚注“29200”是标明该诗在《全唐诗》中排列编号,而后又罗列了三位有关参考文献的作者姓氏和出处页码。这表明宇文所安一直在关注中国相关学者的研究动态,是学术规范的表现。第二句“成由勤俭破由奢”的注解是关于《韩非子十过》中秦穆公问由余“得国失国”之道,由余答曰“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注释和正文二者之间形成互文关系,深化理解。同理还有倒数第二句“几人曾预南熏曲”,宇文所安将“南熏曲”译为“the song of the aromatic south wind”,在注解中,他解释了“south wind”的出处,源自上古歌谣《南风歌》的首句“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注解中还对原诗的几处典故进行了详解,分别是“amber pillow(琥珀枕)”“pearl carriage(珍珠车)”“Kokonor horse(青海马)”“snake in Shus mountains(蜀山蛇)”,这些注解对译诗进行了补充、扩展与升华,帮助读者重构了译诗的文化形象,也让译者的作用凸显出来。

(五)附录:客观严谨

在参考文献部分,宇文所安将注释里出现过的诗人和诗集名称一一归纳、整理、合并,最后按照字母顺序进行排序,方便读者查阅,再一次体现译者兢兢业业、事无巨细、严谨求实的精神。

四、结语

《晚唐诗》中包含丰富的内副文本元素,通过这些元素,我們可以窥探宇文所安在唐诗英译中留下的个性化印记,他是一名治学严谨的翻译家,以客观的态度传播他者文化,不仅仅关注具有名人效应的晚唐诗人,也把注意力投向了以往被忽视的诗人。在翻译过程中他致力于重构诗人形象和译诗的文化形象,洞察缺失的因素并积极进行补充,力图使目标语读者与译诗在最大程度上产生关联。总的来说,副文本体现了宇文所安的部分翻译思想,也规约着他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 Stephen Owen.The Late Tang Chinese Poetry of the MidNinth Century(827-860) [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2] 魏家海.宇文所安唐诗翻译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7.

[3] 王云坤.从副文本角度解读江枫的忠实翻译观[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12).

[4] 周蓉蓉.从副文本角度解读宇文所安《盛唐诗》[J]. 黄山学院学报,2020(4).

作 者: 戴涛,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