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型墩对消力池消能效果影响的模型试验与体型优化研究

2021-08-27

地下水 2021年4期
关键词:消力池支腿模型试验

邓 燕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巴音郭楞管理局开都-孔雀河管理处解放二渠管理站,新疆 库尔勒 841000)

某水电站属于典型的河道式径流电站,装机总容量为750 MW,兼有防洪和灌溉功能,属于综合性小Ⅱ型水利工程,主要水工建筑物有混凝土重力坝、电站及附属水工建筑。电站的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型设计,坝轴线长231 m,坝顶宽8.0 m,坝基高程574.0 m,坝顶高程603.5 m,最大坝高29.5 m。其中,溢流坝段主要由进口段、控制段、泄槽段、消力池段以及出水渠段五部分组成,设计洪水流量为495.05 m3/s,校核洪水流量为946 m3/s。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泄流建筑物中的高速水流往往蕴含着较大的动能,不仅会威胁泄水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还会对下游的河道和河床造成显著的空蚀和冲刷破坏[1]。显然,仅凭消力池实现下泻水流的消能,需要较大的设计深度,需要大幅增加施工成本和难度。因此,在电站的设计中拟采用T型宽尾墩-消力池联合消能工,提高消能效果[2]。目前,消力池 T型墩多采用矩形形状,且布置形式比较单一,存在较大的优化设计空间[3]。基于此,本次研究以电站消力池为工程背景,利用模型试验的方法展开消力池T型墩体型优化研究,以便为某电站消力池设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借鉴。

1 模型试验设计

1.1 模型设计

图1 模型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1.2 模型的制作

为了便于进行水流流态的观测,模型的进口段、泄槽段以及出口消能段的侧墙的均采用厚度为8 cm的有机玻璃板制作,而控制段以及泄槽段和消力池的底板则采用厚度为10 cm的PVC塑料板制作,以保证模型的稳固性[6]。溢洪道上游的库区部位采用混凝土砖砌筑,外表面用C25混凝土砂浆抹面压光,退水渠段用素混凝土制作,并在表面粘贴厚度为5 mm的有机玻璃板,以模拟该段的糙率[7]。消力池的尾坎采用PVC板制作模块并粘合而成。为了达到模型和实际工程的几何相似性,在模型制作完毕之后,对各部位的几何尺寸和高程进行必要的测量检查,同时对模型的循环系统进行必要的检验。在正式试验开始前对模型进行试水试验,对存在漏水和渗水的部位进行必要的粘合修复[8]。此外,模型制作所使用的PVC板和有机玻璃板的糙率与模型要求基本相当,在相似性误差的控制范围之内,因此模型的设计和制作均满足模型试验的相关要求,可以用于下一步的试验研究。

1.3 试验方法

在模型试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流速仪、测针、量水堰、毕托管、钢板尺以及测压管,拥有试验过程中各种水力参数的测量。具体而言,在模型的回水渠末端设置直角三角形量水堰,测量过水流量;利用钢板尺测量沿程水深数据,由于消力池内有水跃产生,水流的紊动作用比较强烈,因此水面线的浮动较大,在水深测量过程中需要在同一测点停留30 s,在水面停留2/3时间的数值作为该测点的水深数据;流速的测量利用测压管的水头差计算获取[9-10],公式为:

(1)

式中:v为测点流速,m/s;Δh为测压管水头差,m。

在测量过程中,每个测点连续记录三次数据,以其均值作为流速的最终测量结果。在模型试验过程中,根据消力池的跃前和坎上水深、流速、流量以及两端面的高程,即可计算获取消力池的消能率,通过T型墩消力池的消能率的对比分析,对不同体型和布置形式的T型墩的消能效果进行评价[11-12]。

2 模拟结果与分析

2.1 消力板的影响结果分析

为了研究消力板对T型墩消能工消能效果的影响,研究中在无消能板的原始设计方案基础上,在T型墩的两个迎水面全部设置消力板。消力板与T型墩的前墩固定在一起的部分应水流防线安装凸起的部分,后部则与T型墩的前墩相连,扩展部分设计为40°的倾斜角度,厚度为前墩高度的1/4,也就是1.0 m[13-15]。

利用上节设计的模型,对消力池内结构进行局部调整,在不同泄流量条件下进行模型试验。利用试验数据,对有无消力板两种工况下的泄水结构水力特征进行计算,获得水跃高度和消能率与泄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中的计算结果可知,在所有的情况下,设置消力板可以显著降低水跃高度同时提高消能工的消能率。因此,设置消力板可以提高消能效果,建议在工程设计中采用。

表1 有无消力板消能特征计算结果

2.2 T型墩位置影响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鉴于T型墩的支腿长度与消力池的池长、前墩边缘与消力池进水口的距离以及前趾长度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因此研究中以支腿长度作为T型墩位置的主要表征量,结合工程的设计资料,在添加消能板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提出11 m、13 m和15 m三种不同的支腿长度,并结合不同支腿长度对消力池内结构进行局部调整,在不同泄流量条件下进行模型试验。利用试验数据对不同泄流量水平下的消能率进行模拟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在各种泄流量水平下,支腿长度为11 m时的消能率最低;当泄流量较大接近校核流量时,支腿长度13 m时的消能率最大;当泄流量相对较小,接近设计流量时,支腿长度15 m时的消能率最大。虽然东北地区的水利工程,一般会处于小水状态,但是受当地气候特征的影响,也不排除出现较大洪峰的可能性,因此水利工程设计必须要将安全放在突出地位。同时,减小支腿长度还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所以12 m的支腿长度应该为消能效果最佳的设计方案。

图2 不同支腿长度消能率随泄流量变化曲线

2.3 T型墩墩型影响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前文指出,目前的T型墩墩型设计均为矩形形状,分析认为其他形状的墩型或许可以取得更好的消能效果。基于此猜想,在添加上节最优位置的前提下,结合T型墩前墩和后墩的不同型式设计,获得如表2所示的墩型计算方案表。

表2 不同墩型设计表

利用上节设计的模型,对消力池内结构进行局部调整,在不同泄流量条件下进行模型试验。利用试验数据获得不同墩型、不同流量水平下的消能率,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各墩型消能率随泄流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为线增大后减小。在流量低于800 m3/s的情况下,消能率随着泄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流量高于800 m3/s的情况下,消能率随着泄流量的增加而减小。从不同的墩型对比来看,本文提出的6中T型墩型式按照消能率的大小排列顺序为:墩型6、墩型2、墩型5、墩型1、墩型4和墩型3。由此可见,无论在何种泄流量水平下,墩型6的消能效果均为最佳,为推荐墩型设计。该墩型的前墩迎水面为弧形,可以有效改善该部位的水流流态,并在凹陷部位形成絮流,消减一部分水流能量;梯形的支腿可以使尾坎的横截面积增大,显著增加了阻水所用,因此消减的能量也明显增加。上述两方面的作用,使墩型6获得了较高的消能率。

图3 不同墩型消能率随泄流量变化曲线

3 结语

此次研究以某水电站为工程背景,利用模型试验的方法对T型墩的体型设计对消力池消能效果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设置消力板可以提高消能效果,建议在工程设计中采用。

(2)当泄流量较大时,支腿长度13 m时的消能率最大;当泄流量相对较小时,支腿长度15 m时的消能率最大。综合考虑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工程成本,建议支腿长度设计为12 m。

(3)采用前墩梯形、后墩弧形的T型墩墩型消能率最高,可以获得最佳消能效果,建议在工程设计中采用。

猜你喜欢

消力池支腿模型试验
公路架桥机小曲线窄桥面过跨行走施工工艺探析
高水头尾矿库场外排洪系统消力池体型研究
反推力装置模型试验台的研制及验证
LG550t架桥机首跨50m及变跨过孔的介绍与研究
底流消能平底和跌坎突扩消力池水力特性三维数学模型计算比较研究
Loss of cavin1 and expression of p-caveolin-1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ossible role in neointima formation
矩形明渠粗糙壁面消力池的水力计算
台阶式短加筋土挡墙行为特征的离心模型试验
高空作业车副车架及支腿结构分析
巨厚坚硬岩浆岩不同配比的模型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