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关键点与创新策略研究

2021-08-26刘佩荣

音乐生活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法理论课程

合唱指挥是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必修课,但因其专业性强,融合理论、技能、创作、审美于一体等特点,在课程实施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把握好合唱指挥教学的关键点,从师资水准提升、强调基础理论知识、优化课程内容、拓展实践通道等方面提出创新建议。

合唱艺术实践中,指挥的地位至关重要。合唱指挥是整个合唱群体中的灵魂,兼具艺术与实践的双重价值融合。作为高校音乐类专业重要课程,合唱指挥课程教学并不理想。如教师的观念、教法落后,对理论性知识讲授不到位,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等。提升合唱指挥人才的专业素养,要立足当前教学难点,有的放矢、创新教法,提高合唱指挥育人成效。

一、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合唱指挥专业性强,对学生知识理论、实践、审美等综合性要求更高。但受限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对合唱指挥重视不足,缺乏正确认识。合唱指挥是“合唱”与“指挥”紧密衔接的两个学科知识,两者共同构成“合唱指挥”教学任务。但很多教师并未深刻认识合唱指挥的专业性、综合性,只是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忽视了“合唱”对“指挥”的重要作用。另外,一些教师将声乐、器乐、舞蹈等课程作为重要专业课,而对合唱指挥重视不足,在课时上缺乏保障,降低了合唱指挥学科教学质量。二是教学方法不合理,学生被动学习。合唱指挥课程教学,要强调以生为本,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但很多时候,枯燥的教法,消解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能的发展。另外,一些高校将“合唱指挥”进行分别开设,合唱课只排合唱,指挥课只练指挥,学生难以兼顾两者的内在关联性,导致学生排练能力、指挥技法得不到提升。三是对理论与实践衔接不畅,学生陷入“纸上谈兵”。合唱指挥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从合唱知识的学习,指挥理论的领会,都要联系具体的指挥实践,促进学以致用。但很多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停留于知识理论的讲授上,观念滞后,内容陈旧,忽视实践环节,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指挥能力。另外,一些高校在合唱指挥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合唱队员身份,限定于某一声部,侧重对音准、音色、音量、感情的指导,很多学生未能亲历“指挥”岗位,导致教学与排练、演出难以对接。

二、合唱指挥课程教学的关键点

对合唱指挥课程教学的改革,要把握其关键点。合唱指挥专业性更强,对课程内容、教法、理念、实践等环节,更是关系整个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一)教师的综合水准,决定了学科育人目标

对合唱指挥课程教学,师资很关键。优秀的师资队伍,能够很好地把握课程教学方向,更好地剖析合唱指挥的教学难点,增进学生知识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协同发展。一方面,教师要掌握专业化理论知识。合唱指挥课程教学,要建立在专业音乐理论基础上。合唱是声音艺术,合唱的本体是什么?合唱的历史发展如何?合唱教学有哪些基础的理论积淀等。合唱指挥要求对音乐作曲、和声理论进行深刻掌握,能够根据多人合唱,发挥各声部的特点,确保合唱整体效果。教师如果不懂作曲,不懂和声基础,就无法化解合唱排练中的问题。教师要具备更高的声乐基础,能够了解每个演唱者的音色、声线、律动特性,并根据合唱音乐作品,做好分配、调度,让每个音色保持一致,让每个声部保持均衡。另一方面,教师要善用发散思维。对于合唱指挥教学,要走出填鸭式灌输窠臼,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能动性。发散性思维,就是要创新课程教法,选择灵活教法,因材施教。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和练习最基本的指挥手势,掌握歌唱的强弱变化,让学生习得指挥要领。

(二)关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夯实学生专业技能

对于合唱指挥课程,其理论知识点很多,离开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合唱指挥缺乏应有的认识,更无法胜任合唱指挥岗位。“合唱指挥”课程,涵盖“合唱”“指挥”等单科知识,还要注重不同音乐学科知识的横向衔接与渗透。如对乐理知识,让学生认识总谱阅读方法,训练学生掌握合唱总谱的快速阅读与情绪调控能力。同时,合唱指挥教学,还要与视唱练耳知识训练,音准、听觉、节奏、速度等准确把握。还要学习和声学理论,曲式分析理论,让学生在合唱实践中,能够快速分析曲式结构。指导学生掌握作曲理论,训练学生的作品改编与创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基础理论,让学生明晰“合唱”概念、“指挥”的要义,懂得两者的内在关联,而非孤立地学习“合唱”与“指挥”。合唱指挥是一门历史沉淀悠久的学科,要让学生了解合唱的历史,认识合唱艺术,从指挥实践中,把握合唱指挥的实践价值。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设置,让学生感受合唱艺术的和谐本质

在多年的发展中,合唱指挥学科体系日渐完善。在学习内容上,以合唱指挥理论学习、合唱作品指挥实践、中外优秀指挥鉴赏与评论为主。除了理论外,还应该加大音乐作品的指挥实践教学,特别是对一些略有难度的作品,让学生从参与中激发指挥能动性。对不同合唱作品,要从类型、特色上进行分类呈现。刚开始时,以合唱指挥图式学习为主,以熟悉的合唱作品进行谱例分析,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基本图式。接着,逐渐增加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让学生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特点。对不同合唱曲目的引入,教师要把握循序渐进原则,不可过度跳跃,避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对优秀指挥的鉴赏学习,教师要结合学情,有选择、有方向地整合视频素材资源,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指挥大师的艺术风范。最后,在排练环节,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要强调基本指挥手势的学习与训练,逐渐提升学生指挥的专业技能水平。

(四)打通理论与实践衔接通道,提升学生合唱指挥综合素能

合唱指挥学科具有较强的艺术表演属性,但对很多高校而言,合唱指揮实践教学往往不足。合唱指挥,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登台指挥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重视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台指挥机会。一方面,在校内教学体系中,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合唱指挥实践活动,利用校内合唱活动,让学生参与登台体验。如引入校内合唱指挥比赛活动,让学生从舞台指挥中获得实践锻炼。在校内指挥考核中,要强调“二次创作”能力,对学生的手势,要确立“准”“省”“美”要求,可以通过舞台汇演方式,对学生的指挥能力进行考查。另一方面,对外打开校外实践通道,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到社会不同合唱群体的指挥实践中。如参与中小学合唱团体、各机关单位合唱团体、老年合唱团等活动,从合唱指挥岗位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指挥综合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去,引领学生去体验舞台指挥,放手学生去锻炼,将所学的合唱理论知识应用到指挥实践演出中。

三、对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革新观念,重视合唱指挥教学

推进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反思,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合唱指挥教学的重要性,关注学生自主意识的激发,提升学生参与合唱指挥活动的积极性。对合唱指挥的学习,要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音乐理论知识,能够全面学习不同指挥家的精彩指挥,突出学生综合指挥能力的养成。在合唱方面,加强学生对多声部的听觉训练,注重合唱声音训练方法的选择,提升合唱表现力。关注声部与队形的编排关系,让学生从合唱指挥实践中积累经验。在指挥方面,拓展指挥学知识,了解指挥概论,认识指挥基本的击拍动作,起拍、收拍、预备拍的处理,针对不同合唱作品,选择恰当的速度、力度、节奏,将作品的情感表达出来,注重乐曲的排练,提升合唱指挥整体效果。

(二)优化教法,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高校合唱指挥教法的创新,要跳出传统教学藩篱,坚持以生为本,引入多种方法,来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投入合唱指挥学习活动中。对于合唱指挥,要加强学生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的激活,特别是引入经典合唱指挥视频素材,让学生从视听盛宴中,激发内心的学习热情,去想象、去體验合唱指挥的精彩魅力。针对集体教法,可以引入集体课,也可以针对学生个性,开展小组课形式,强调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应用。注重理论与技巧的结合,注重分组学习,以组内合作、组间竞赛的方式,展开合唱指挥模拟训练,激活学生的音乐潜能。

(三)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学生合唱指挥专业素养

合唱指挥教学,要规避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要立足高素质人才目标,拓展理论与实践融合渠道,通过合作、扮演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指挥岗位,在指挥实践中习得知识,增长才识,发展专业素养。在实践教学中,将校内活动、校外体验相结合,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合唱指挥活动,对问题进行梳理,制定和商讨解决方案,以合理、灵活、科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不同合唱作品的艺术特色,从指挥中诠释音乐,更好地胜任合唱指挥岗位。

合唱指挥课程的创新教学,要做到“唱”与“挥”的同步培养,将“合唱”知识、“指挥”方法统合起来,贯穿于合唱指挥实践中。要从教师、教法、实践环节,把握好合唱指挥的学科特点与关键点,提高学生的合唱指挥综合素能。

刘佩荣 博士、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教法理论课程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盛满理论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