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下的软件工程教学途径探索实践

2021-08-26陈翠娥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学途径软件工程课程思政

【摘要】德育是高校办学的核心所在,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教育的全过程和素质教育,各类课程需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方向一致,形成协同效应。在当前“大思想政治”格局下,如何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也不例外。所谓课程思政教育,就是把知识教学和价值导向有机地结合在课程教学中,提炼出课程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和人文精神的价值范式,从而使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有正确的方向。但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侧重于学科知识的传授,较少注重道德要素的运用。因此,有必要对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以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据此本文主要对课程思政下的软件工程教学途径进行了深入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软件工程;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11..080

人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主要是在青年时期,高等教育时期是学生道德观念、价值观、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容忽视,课程思政并非简单在专业课程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而是在无形中进行整合。因此,教师必须总结和完善课程思政整合方法,避免学生对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入产生抵触。而且教师还应积极探索“思政要素”的整合嵌入方法,以课程知识点为基础,以融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找准切入点,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软件工程是软件专业的核心课程,负责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过程管理、软件开发文档编写、软件系统测试、项目计划管理、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切实参加综合培训、在岗实习,并在后续课程和软件技术专业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中,毕业设计可以以标准化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文档编写,为毕业之后进入程序编码、数据库的管理维护、软件测试、软件系统支持工程师及客户服务等软件相关专业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1. 课程思政引进软件工程教学的现实意义

理工类课程涉及大量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计算公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理论和公式的讲解和实际应用,甚至多年来教学改革的方向都致力于如何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工程认证、校企结合、项目驱动,忽视理工科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人文思想,导致许多优秀的理工科学生在知识和实践之外缺乏能力。麻省理工等四所大学提出了新的工程教育理念,认为工科学生应具备概念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和操作能力,并将学生能力划分为四个层次,即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工程系统能力,而工程基础知识和工程系统能力是实际操作能力的基础,应与社会发展相联系;个人和人际团队的能力强调团队内部的自我学习和沟通能力。这种工程教育的理念是欧美在几十年工程教学改革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新时期下理工科学生整体提高了要求。

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人际团队能力尤为重要。软件项目的实施需要科学的软件过程方法、新的技术支持和项目团队成员的配合。项目团队包括需求分析师、架构师、数据库设计师、项目经理、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学生不仅要具备团队内部的人际沟通能力,还要在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使软件产品顺利上线。软件工程课程作为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应以学科理论、方法和专业知识体系为基础,以达到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人际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

2. 课程思政下的软件工程教学途径分析

软件工程课程思政教育必须坚持知识、能力、价值统一的要求,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要求,从政治导向、职业道德和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开展教学设计,同时以灌输与渗透、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共性与个性、正面教育与学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工作。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软件工程概述、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与测试、系统维护、项目管理等,各部分都附带独特的德育要素。以软件工程概述为案例,深层探究了思政教学整体思路。

2.1. 基于软件工程概念开展思政导向教育,落实求真与力行观念

软件工程的概念即在软件的研究和开发中必须运用工程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是指导软件产业发展和专业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运用工程化的原因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理论和方法指导实践的重要性。对此,所采取的教学途径通常为软件危机——软件工程概念——软件产业,即软件危机引发的软件质量问题促进了软件工程学科、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的进步,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教学的难点在于让学生明白:如何找到正确的软件工程理论和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是否会遇到软件领域的问题,该怎么办?由于大二学生没有开发软件,很难理解软件工程的抽象概念,对此可通过社会实例作为辅助开展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采取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先进理论,结合国情,最终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发展中坚持运用和完善。同样,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也是通过大量软件项目的探索和经验获得的。由于每个软件项目的需求不同,现有的理论和方法在应用之前都需要进行修改和改进。如果不坚持用工程的概念来指导软件开发,很容易发生软件危机,从而导致项目失败。同样,中国的发展如果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很容易导致国家衰落。因此,必须坚持正确的软件工程理论指导,坚持正确的国家发展政治理论。

通过挖掘软件工程概念知识点所蕴含的坚持理论指导和科学工作的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树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求真务实的思想,从而促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培养科学精神和正确的政治思想。

2.2 基于软件产业发展史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爱国自强理念

软件技术起源于国外。中国虽然起步缓慢,但经过艰苦奋斗,在许多领域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软件产业也有同样的规模和实力。学生将成为未来软件产业建设的主力军,结合软件发展的历史,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十分必要。

通过采取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超级计算机事件、华为5G事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三个典型案例,这三个例子都蕴含着强烈的爱国自强思想政治因素,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软件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在国外掌握核心技术并进行封锁和要挟的不利情况下,“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实现完全国产化,自主研发了CPU芯片技术,2016年取得世界第一;华为潜心研发通讯领域软硬件核心技术,打破了美国思科公司的技术垄断,目前在全球拥有5G及通讯领域专利最多,在5G标准和产品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科学院王选院士在很差的条件下,刻苦钻研,于70年代自主研发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把中文信息处理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家手里,推动了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芯片、算法等核心技术对国家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而且研发人员必须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在困难中取胜。

2.3 基于职业道德思想培养开展专业素养教育,落实自省自律理念

职业道德教育是未来员工在人与人之间掌握和遵守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近年来,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不良言论、黑客攻击、侵犯国家安全、泄露知识产权秘密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必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事实和推理,使学生了解软件行业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通过启发和反思,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和道德评价能力,最终树立“自律”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每组学生展示两个軟件领域的案例,一个是正面的,一个是负面的,并将案例的启示分享给全班同学,并在小组间打分。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反思,讨论行业职业道德和自律的重要性,引导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对职业道德知识点的讨论,使学生明确软件人的重要职责,增强工作后的责任感、自律意识和自强意识,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课程思政下的软件工程教学实例分析

3.1 思政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表现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友爱和仁爱;人文精神与工匠精神教育相结合。

3.2 途径分析

首先,导入课程。根据软件项目开发的过程,本单元老师首先说明祖国火箭发射、飞机、复兴等重大项目需要经过严格的软件测试才能正常运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展现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学习软件测试知识、方法和技能的积极性。然后介绍了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作为一名软件技术专业人士,我们必须了解软件测试。本文介绍了软件测试的概况,软件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需求测试和设计测试,测试团队和角色,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的内容和方法。其次,介绍了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优秀学生参加省、全国技能大赛软件测试大赛的事迹。他们在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编写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搜索程序漏洞,并对项目总结报告进行了认真的措辞和反复的修改。以身边模范的敬业精神,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再次,通过项目分组,组建教学模拟实验小组,培养学生的亲和力和爱心。教师介绍测试团队的角色以及如何与开发团队合作,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和理解“友善”的核心价值观。最后,课堂测试与小结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软件专业从业人的“工匠精神”。

3.3 效果评价

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并且理解“友善”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可培养学生践行软件技术专业人员的“工匠精神”,即踏实努力、一丝不苟、不断追求完美的意识与刻苦钻研的实干精神;可培养学生软件流程的业务分析处理、关键点筛选及需求界定能力;可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软件专业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可培养学生具备记录测试过程,编撰测试分析报告的能力。

3.4 教学反思

其一,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思政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中的作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形成协同效应。软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首先,从大二到大四,课程思政减少,专业课增加,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施,填补了大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白,实现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保障;其次,基于课程思政实例的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软件工程的抽象概念,有利于课程知识目标的实现;再次,在课程思政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修养,对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实现专业课程思政的人才能力与素质培养目标。其二,利于推进课程创新改革。课程思政属于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模式。课程思政的实施可以促使教师从顶层重新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也可以促使教师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提高备课质量。教师可以把课程思政作为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全过程研究分析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模式,以促进课程思政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其三,利于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果。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注重知识教学中价值观的协同共振,应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进行专业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应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而软件工程课程不仅强调软件工程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对软件生产力的思考,对职业道德的自律,加强以专业技能和知识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的主渠道功能。课程思政人文因素与专业课科学因素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素养的均衡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结论

高校应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核心,充分深层挖掘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紧紧围绕知识传输与价值引导有机结合的理念,以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为基础,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使学生成长为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相符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灵光.“软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8):214+219.

[2]于巧.面向软件工程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J].福建电脑,2020,36(03):93-95.

[3]俞磊,吴成海,阚红星,阚峻岭,李亚,黄方亮,孙大勇,汪庆,王世好,耿英保.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软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4(01):102-107.

[4]冯健文,苗利明.高校软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01):25-27.

[5]王军梅.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学科教学的初步探索——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99):192-194.

作者简介:陈翠娥(1966-)女,汉,湖南湘潭,副教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多媒体。

猜你喜欢

教学途径软件工程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开展新途径,创造多元化
数学教学多角度,激发学生参与度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分析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