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伏”蕴藏古人养生智慧

2021-08-26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28期
关键词:阴气纳凉农历

“六月三伏猛火燃,卧龙无雨口生烟”。7月11日,农历六月初二,庚申日,三伏天来了。

三伏天的到来,古人称之为“入伏”。今年的三伏长达40天。

三伏的“伏”有何含义

很多人问,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综合古人的解释,“伏”有以下几种含义:

阴气伏藏。《汉书·郊祀志》云:“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伏藏,因名伏日也。”

三伏天多在小暑和处暑之间,即农历的六月及七月初。阳气在外而渐弱,阴气在内而渐强。于气候言,是外热内寒,阴气伏藏。

暑邪伏藏。中医认为,致病邪气有六种:风、寒、暑、湿、燥、火。三伏天是全年天气最热之时,且暑湿交加,“伏”是指伏藏暑邪、湿邪。

人也要伏藏。唐人張守节云:“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因此,“伏”也指人的行为,在三伏天,人宜伏不宜动。

这几种含义,既有消长之理,又蕴含着古人应对三伏天的养生之道。三伏天易被暑邪侵袭是“表”,阴气伏藏是“里”。所以既要防中暑,又要祛体内之寒。

古人避暑称“伏闭门”

既然暑邪惹不起,就要想办法躲开它。从汉代开始,伏日一到,人们便躲在家中避暑纳凉,称之为“伏闭门”。晋人程晓有诗云:“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

为解暑气,古人或“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或食冰杨梅、冰桃子等,或入山中草堂、水边台榭避暑纳凉。

对付阴气伏藏,古人的方法是饮酒、食汤饼、吃羊肉、喝热茶等。三伏天吃这些东西,虽然会出汗,但既可解表,又能消除潜伏在体内的寒气。

三伏天人也要慎防损伤肺脏。《保生心鉴》说:“午火旺则金衰,于时当独宿,淡滋味,保养生脏。”强调饮食宜清淡,可适当吃姜、葱、蒜等辛味食物,以补益肺气。

(摘自《广州日报》7.11)

猜你喜欢

阴气纳凉农历
从“阴气”概念探讨芍药“益气”功效在经方中的应用
纳凉
闰的故事
黄昏纳凉
《此情可待》中道家思想的体现和嬗变
青梨
纳凉之乡村田园美
过 年
纳凉
农历新年精选“淘”特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