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爸妈的心思你别猜

2021-08-26杨扬

环球人物 2021年11期
关键词:心思权威亲情

杨扬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千头万绪烦心事不断的年纪。爸妈在这个时期却精修了一项新技能:有话不直说。

最近朋友吐槽说,她爸妈近些年越来越傲娇了,天天费尽心思让她猜想法,实在太累。比如这个“五一”前,她问爸妈想去哪里玩,可以提前准备一下。她妈妈回复说:“不需要费劲,家里待着就好。”她那时正辅导孩子考试,忙到头大,就把这一头放下,忙孩子的事去了。没想到两天后,妈妈又跟她感慨说:“人老了呀,很多事都无所谓,最在乎的就是亲情。”这时,朋友才意识到,妈妈“五一”时想回老家看望亲戚。

听完朋友感慨,我感觉我们都有同一个妈:她们有话不直说,却又希望子女猜中自己的心思。我不在母亲身边,每到年节,总是费尽心机给她买礼物。我妈每次都说不要,过了几天,却又在朋友圈晒出和这些东西的合影。有一次我给她买了一个年货礼包,她拎着去亲戚家拜年,竟把那些包装华丽的食品一字排开,笑容可掬地站在旁边,还做了一个“欢迎光临”的姿势拍照留念。还有一次,我过年前给她发了一个红包。她当时百般不情愿地收下了,过了一段时间,忽然表扬我说,“虽然我也不缺钱,但你这个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关爱老人的传统美德……”

我经常跟我妈说,有话您就直说,别老让我猜,万一猜不对了,劳民伤财,马屁拍到马腿上。这时候我妈又会声若洪钟地说:“我什么都不需要!”

我的另一个朋友早看破了父母的心思。逢年过节,总是把一堆堆礼物寄过去,把父母的生活安排得花团锦簇。他说,父母接受東西的时候,就跟古代的贤人一样,被推选为皇帝,务必要推让三次,方才“就范”,仿佛不经过这么戏剧性十足的一番推让,就少了点什么。我问他为何过得如此通透,他说,小时候父母有绝对的权威,等子女长大,假如承认自己需要什么,仿佛权威示弱。“同时呢,你得懂父母的历史,不少父母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教育得不能去正视自己的欲望,仿佛有了欲望,便与贪婪、越界、堕落联系在一起。”

这一点我倒是赞同。妈妈年轻的时候,就教育我:要以国家和集体为重,个体要放小。小时候,我在家里的故书堆里翻到一则顺口溜:“咱们公社铁姑娘,铁手铁脚铁肩膀。浑身上下都是铁,响当当来硬邦邦。”在这种号召下,对物质的盼望与向往,对亲情的留恋与追随,都不值一提。整理父亲日记时,我发现他经常诉说生活的苦闷,然后又自说自话地批判这种小资产阶级的软弱——这就是他们青春的印迹。

朋友说,父母年纪渐长,面对的就是逐渐老去,失智失能的未来。一些要强的父母,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总有一种曲折的心态,希望从“子女是否理解自己”这一点,推断他们有没有把自己放在心上,甚至推断自己将来的结局悲惨不悲惨。

“问题是,现在的子女许多人工作、育儿、生活已经压力山大。有多少人能一击即中地猜中父母的心思?”“不错,我就是自从父母退休后,发现了他们的变化,应对起来也简单——说话小心,鸡汤到位,逢年过节人不到礼到。遇事儿一定要给自己打鸡血,各种安排宁滥勿缺!”朋友无奈地说。

猜你喜欢

心思权威亲情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她的小心思
亲情的滋味
蜘蛛的一生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爱的内涵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