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系苍生的大地赤子

2021-08-25左丹

科教新报 2021年24期
关键词:超级稻袁隆平杂交

左丹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山河呜咽,大地含悲。他走了,留下了一株神奇的东方魔稻,撰写了一部驱赶饥饿的世纪传奇,矗立了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

一颗永系人民的心

自称为农学家的袁隆平,有一颗永系人民的心。他在立志、选择科研方向等方面,心中始终装着人民。

1930年,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在兄弟姊妹六人中排行老二,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在汉口上小学时,学校组织了一次到园艺场参观的活动,激起了他对田园之美的向往。他从此有了长大后一定要学农的愿望。大学填报志愿时,为说服不赞成他学农的家人,他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

1953年,袁隆平大学毕业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0年前后,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期,粮食大规模减产,饥饿笼罩着大地。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也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他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民以食为天”,感受到了粮食的重要性。他说:“作为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非常自责。本来我就有改造农村的志向,这时就更下了决心,一定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

为了不让老百姓挨饿,他将研究方向从红薯、西瓜转向了水稻,并从此踏上了让水稻增产高产的科研之路。

科研的路从来不平坦。从1964年发现第一株雄性不育株起,到三系配套成功,袁隆平整整奋斗了10年。这期间,他做了3000多个实验,为与季节赛跑、追着季节走,自1968年起,每年冬天,袁隆平就和助手一起赶到海南三亚搞水稻育种。孩子出生、父亲病故,他也没有时间回去看一眼。最令人感动的是,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将科研材料贡献出来,组织全国性的攻关。1972年3月,国家科委把杂交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织全国协作攻关。袁隆平将他和他助手发现的“野败”材料分发到全国10多个省、市的30多个科研单位……加快了三系配套进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朱英国教授曾感慨地说:“没有袁老师把自己的成果公开,我们大家都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们很多人可能还在饿肚子!”

袁隆平这样的执著、创新,为了科研事业和国家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皆因为他心中装着人民,装着不让老百姓挨饿的初心。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曾发出这样的质疑:“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问世和超级稻选育成功后,依靠科技,中国人不仅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还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说他有兩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追梦,他在科研攻关的同时,积极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杂交水稻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一直坚持开办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不管多忙,袁隆平几乎每次都出席开班仪式,用英文为学员授课。他还受邀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

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美国、巴西等国实现大面积种植。他的梦想正变成现实,他的发明正在帮助更多的人摆脱饥饿。

心中装着人民的袁隆平,也深受人民敬爱。中国农民称颂他为“当代神农”或“米菩萨”。非洲、东南亚等地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视长沙为杂交水稻的科研圣地,为能来长沙学习,有的甚至卖掉自己的家产。

袁隆平逝世,长沙市老百姓自发组织上街送行,送行队伍延绵十余公里,队伍中不少人痛哭不已……

一腔赤诚的爱国情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袁隆平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对祖国怀有深厚情感,无比热爱国家的人。他曾说:“科技工作者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是基本前提。如果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没有感情,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

他的一腔赤诚爱国情,一方面受家庭的耳濡目染。他曾这样回忆:“我父亲很有爱国心,他在平汉铁路局工作时,做了很多为抗日战争运送军火和战略物资的工作。”另一方面来自他少年的经历。他说:“新中国成立之前,因灾荒战乱,少年时我被迫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虽然少不更事,但每当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看到荒芜的田野和满目疮痍的土地,我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阵痛楚。”

正是这种朴素的爱国情感,使袁隆平一生都在忘我工作,并认为自己获得的再多的荣誉都属于祖国!他曾回忆说:“1997年8月,我去墨西哥参加作物遗传与杂种优势利用的国际讨论会,并被授予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这次会议有60多个国家的600多位科学家参加,其中12位是中国人。我因为签证的关系,迟去了两天,在举行仪式的头一天下午才到。我到了后,其他同胞喜出望外地说,袁老师您终于来了,这下我们的地位就提高了。因为在5名被授予先驱科学家称号的人之中,其余4名都是美国人,我也感到很自豪。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

心中装着人民、深爱着自己祖国的袁隆平从不受名利所累。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我还要继续努力。”

“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最早是由日本人于1980年提出实施的。日本用15年的时间,未能实现计划。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提出培育“超级水稻”并定名为“新株型育种计划”。此后,世界各水稻生产国竞相追随,提出并实施自己的“超级稻计划”。但由于技术路线选择失当,均未达到预期的目标。

1996年,中国农业部制定了“中国超级稻计划”。66岁的袁隆平扛起了实施这一计划的大旗,他把塑造优良的株叶型与杂种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选育技术路线。 他的这一技术路线,使中国的超级稻研究捷报频传,遥遥领先世界。2000年,袁隆平的超级稻研究达到了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百亩片平均亩产700公斤以上。他的超级杂交稻研究论文再一次在国际水稻学术会议上引起轰动,各国专家纷纷向他表示祝贺:“中国人了不起!”

猜你喜欢

超级稻袁隆平杂交
从“80后”变“90后”袁隆平许下这样的生日愿望
袁隆平:我从“80后”成为“90后”了
袁隆平贪心水稻,我们又贪心什么呢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我国超级稻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3.5亿亩
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
袁隆平戒烟
2009年全国超级稻种植面积再创新高
南方超级稻-免耕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