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低NOx碱吸收中和液水含量问题的探讨

2021-08-25黄少杰段煜洲

盐科学与化工 2021年8期
关键词:氮氧化物吸收塔冷凝

黄少杰,段煜洲

(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

1 两钠产业概况

1.1 两钠产业现状

亚硝酸钠和硝酸钠均为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以下简称“两钠”),国内主流生产工艺为直接法。经不完全统计,我国直接法生产两钠产品总生产能力约132万t/a,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约占国内总产能的36%[1]。目前,国内两钠生产企业均存在传统产品需求总体处于饱和状态、行业开工率低、经济效益欠佳、环保压力逐步增加、外部市场环境收紧等多重压力。

面对严峻的行业环境,一方面,各生产企业必须通过技术提升提高产品质量,满足高端化领域与新兴产业需求,如生产高端硝酸钠以满足高端医药、军工、化工熔盐等要求,尤其是快速发展的光热发电领域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降本增效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1.2 直接法两钠生产工艺简介

直接法硝盐生产方法不受硝酸生产制约,可建设大规模硝盐生产装置,目前为两钠生产的主流技术,近20 a来国内采用直接法工艺路线的两钠装置增加至28套,产能新增112万t/a。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两钠生产装置工艺流程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rocess flow of sodium nitrate and sodium nitrite production

蒸发结晶单元是两钠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能源消耗最大的部分,蒸发工序需消耗大量的蒸汽,经不完全统计,国内主要两钠生产装置蒸汽消耗占总能耗的40%以上,国内外企业纷纷进行技术创新、工艺研发或设备改造、优化等,以降低能源消耗,单效蒸发、双效蒸发、多效蒸发、OsLo式真空闪蒸、MVR蒸发等多种形式蒸发结晶设备及工艺不断更新[2],蒸发浓缩技术也不断更新、完善,目前大多数两钠生产企业蒸发结晶工艺已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1.3 蒸汽消耗影响因素

对于一定产能规模的两钠生产装置,蒸发结晶单元蒸汽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及排序为:

(1)中和液及转化液中含水量;

(2)蒸发工艺及设备的先进性;

(3)中和液中亚硝比。

综上,中和液中含水量为影响蒸汽消耗的关键。文章通过对碱吸收工序水平衡的研究,确定了制约中和液中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碱吸收工艺优化方案,达到降低中和液中含水量,进而降低两钠装置蒸汽消耗的目的。

2 中和液含水量的研究

2.1 碱吸收水平衡的分析

使用碱液对高浓度氮氧化物进行直接吸收,产生亚硝酸钠和硝酸钠等混合溶液(中和液),工业上通常使用5~6塔串联的形式,吸收尾气通过氨还原处理后排放,图2为工业典型五塔碱吸收工艺流程,以该碱吸收工序为整体绘制框图进行水平衡分析。

图2 典型五塔碱吸收工艺流程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ypical five-tower alkali absorption process

在各碱吸收塔中产生的主要反应及反应热如下所示:

Na2CO3+NO+NO2→2NaNO2+CO2+158.47 kJ/mol

Na2CO3+2NO2→NaNO2+NaNO3+CO2+214.83 kJ/mol

2NO+O2→2NO2+114.3 kJ/mol

以上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忽略少量转化气含水量,水组分物料平衡:

1#吸收塔进口氮氧化物浓度最高,吸收速度在吸收温度17 ℃~65 ℃时基本一致,通常在该塔内氮氧化物吸收度能达到70%及以上,为最主要的吸收设备,也是水汽化、冷凝等变化最为剧烈的设备,为获得较高亚硝比的中和液,1#吸收塔内混合气中NO氧化度应尽量达到50%[3]。

其中,氮氧化物混合气中含水量主要由氨氧化反应产生,可调整性幅度有限,要降低中和液中含水量,有以下思路:(1)增加吸收尾气带出水量或将气相中部分水分进行冷凝、抽出;(2)尽可能提高碱液浓度的同时减少碱液用量。

2.2 碱吸收工艺优化

为减少中和液中含水量,针对2.1中以上提出的2点思路进行工艺优化。

(1) 增大尾气带水量

经过5#塔串联碱吸收后, NOx混合气吸收率一般在95%以上,出口尾气中水分含量受温度、压力、组成等的影响,提高各塔顶控制温度有利于提高尾气中饱和含水量,减少冷凝水进入中和液。

(2)新增气相中水冷凝、分离设备

2#~5#吸收塔中NOx混合气氧化和吸收反应逐渐减弱,反应放热较小,水分由液相汽化至气相存在一定的热量限制。1#吸收塔中氧化、吸收反应剧烈,释放大量的热,提高其塔顶温度可有效增大气相中含水量,并新增气相冷凝器及分离设备,将冷凝的酸性水输送至转化工序,进一步减少稀硝酸的使用量。但1#吸收塔温度过高时,会导致塔釜液中含水量进一步降低,温度控制值受塔釜溶液中介质溶解度平衡限制。

(3)吸收度控制

由于1#吸收塔进口氮氧化物浓度最高,NO氧化速度很快,为提高亚硝比,应以最快速度将氮氧化物混合物吸收,同时选择较高的吸收温度,以减缓NO的氧化速率。对吸收塔进行优化设计及填料选型,控制吸收及氧化停留时间,控制NO氧化度,在尽可能提高亚硝比的同时,加快吸收速率,使1#吸收塔吸收度达到70%及以上。

(4)中和液碱度控制

中和液中Na2CO3含量需要进行适量控制,一方面蒸发器普遍为碳钢,中和液需呈碱性可防止设备及管线腐蚀。但碱度过高,在蒸发时(温度>100 ℃)时产生碳酸盐沉淀,降低传热效率,增大蒸汽消耗。且Na2CO3易吸水生成细小粘稠状物质, 使硝盐产品颗粒细小, 用分离机难以脱除水分,影响产品质量。根据行业经验中和液Na2CO3含量控制2 g/L~3.5 g/L范围为宜。

采用以上设计优化方案,成功应用于某20万t/a硝盐项目中,通过设备设计与优化控制1#吸收塔吸收度70%及以上,采用25%~30%碱液进行吸收,控制1#吸收塔顶温度80 ℃~85 ℃,2#~5#吸收塔顶控制温度逐步将至为62 ℃~58 ℃,减少气相中水的冷凝,新增1#吸收塔顶气相冷凝器及分离器,控制气相冷凝温度58 ℃,在保证中和液中亚硝比>15,碱度为2.08 g/L前提下,中和液中含水量降低约10%,合5.17 t/h,可有效降低蒸发单元蒸汽消耗量。优化后的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优化后五塔碱吸收工艺流程示意图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optimized five-tower alkali absorption process

3 结论

1)中和液中含水量为影响两钠生产装置蒸发单元蒸汽消耗量的关键。

2)可通过提高碱吸收塔控制温度、提高碱液浓度、控制中和液碱度、增加1#碱吸收塔气相冷凝及酸性水排出设施等手段,减少中和液中含水量。

3)优化方案应用于某20万t/a硝盐项目,在保证中和液中亚硝比>15,碱度为2.08 g/L前提下,通过文章优化措施实施,可使中和液中含水量降低约10%,合5.17 t/h,有效降低蒸发单元蒸汽消耗量,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

猜你喜欢

氮氧化物吸收塔冷凝
洗脱苯粗苯冷凝冷却器优化改造
低温甲醇洗H2S吸收塔和CO2吸收塔流程模拟
一种炼厂富气吸收稳定方法
火电厂脱硫系统二级吸收塔的扩建及运行调整
LNG接收站BOG再冷凝系统操作参数优化
脱硫罐排放汽无压冷凝净化装置使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压缩机级间冷却冷凝析水量计算
通过高压直接喷射实现高效率和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氢燃烧方式
氮氧化物吸附催化器与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组合排放控制系统用的先进催化剂
浅谈烟气脱硫改造中吸收塔改造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