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源数据厦漳泉片区DLG全要素更新

2021-08-24黄桂梅

地理空间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现势底图射影

黄桂梅

(1.福建省测绘院,福建 福州 350003)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加速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基础地理信息也相应发生变化[1],为了满足各个行业对基础测绘信息的需求,需要及时充分的利用已有资料在一定周期内对基础测绘信息数据进行更新[2-3],以得到准确、现势性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1∶10 000DLG 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快速有效地实现1∶10 000DLG更新是提高测绘服务水平的迫切要求[4]。

本项目全要素更新任务是对厦门、漳州、泉州地区指定的约3.09万km2区域按福建省1∶10 000DLG数据建库和符号化要求进行全要素更新。任务目标是尽可能收集目前现有的最新航摄或遥感影像,利用收集到的最新航摄或遥感影像与原有最新矢量地形图数据叠加分析发现变化,在所发现变化的前提下对原有矢量地形图进行更新。更新后地形图其现势性应达到以下要求:①对于外业调绘的区域,现势性不低于调绘结束时点(零星变化)或2020年1月(大片变化);②对于没有外业调绘的区域,现势性不低于所使用的、符合成图精度的影像底图现势性。建库数据和符号化数据更新应于2020-12-31前完成。

1 数据来源

1.1 矢量数据

1)原有DLG框架数据,依据正射影像数据和相关资料对福建省厦漳泉片区的全要素进行更新,大部分区域的现势性为2013年和2014年,作为全要素更新作为矢量底图数据使用。

2)测区内含有2019年福建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5],可供本项目作业参考。

3)收集福建省交通厅提供的福建省全省道路规划专题资料,供本项目道路要素表示使用。

4)收集电力部门提供的电力专题数据,供电力要素更新使用或参考。

5)兴化湾等沿海水下地形测量1∶10 000DLG数据,其零米线以上的陆地地物要素,可供本项目接边使用。

6)福建省沿海的国家927项目工程成果,可供个别缺乏1∶10 000DLG数据的岛礁区域作为更新矢量底图使用。

1.2 影像数据

1)基于2016年2月~2017年4月间实施厦门、漳州、泉州地区LiDAR数据获取项目得到的LiDAR航摄影像和UCXP航摄影像(其地面分辨率优于1.0 m,覆盖约95%的测区范围),作为本次全要素更新作为数据采集的数据源使用。

2)优于1.0 m分辨率的福建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遥感正射影像,现势性为2017年7月或以后;优于1.0 m的福建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项目遥感正射影像,现势性为2019年11月或以后,作为本次全要素更新作为数据采集的补充数据源使用。

3)分辨率优于1.0 m的各类遥感影像,现势性在2019-2020年,作为本项目更新使用或参考;分辨率大于1.0 m但现势性在2019-2020年的各类遥感影像,作为本项目确定变化区域使用。

影像数据均能符合本次全要素更新项目要求,且区域可能有重叠,因此在数据采集时应综合使用,使用方法为:

1)LiDAR航摄影像及其正射影像精度较高,一般作为数据采集的主要底图;福建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遥感正射影像和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分辨率优于1.0 m的各类遥感影像,现势性较新,可作为数据采集的补充底图;分辨率大于1.0 m但现势性能够满足项目现势性要求的遥感影像,仅可用于确定变化区域。

2)当变化区域存在多种分辨率≤1.0 m的遥感影像时,应优先使用现势性达到2020年1月以后的影像;若现势性均未能达到2020年1月,宜选用现势性最新的影像;若现势性达到2020年1月以后的遥感影像也有多种,则根据生产整体作业方便情况从中酌情选择一种。

1.3 空三加密数据

1)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区LiDAR数据处理项目时得到的空三加密数据用于本次全要素更新立体测图作业使用。

2)收集覆盖测区内其他航测成图项目的空三加密数据时,用于立体测图作业。

1.4 DEM数据

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区LiDAR数据处理项目时得到的点云数据和DEM数据(2 m×2 m、5 m×5 m格网间距),作为本项目高程点及等高线生产作业使用。

1.5 倾斜摄影数据

泉州台商投资区倾斜摄影三维实景模型数据航飞于2018年,分辨率优于5 cm,作为全要素更新补充数据源使用。

1.6 其他数据

1)新出版的地图、导航电子地图作为更新道路、地名、兴趣点的依据。

2)报纸、新闻、网络信息等资料。主要用于验证通过影像查找到的变化要素的准确性及变化要素的属性。

3)收集国家统计局2018年(或更新版)《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2 数据更新的技术路线

基于前期资料整理、多源数据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省级DLG框架数据更新是数据更新的主要思路[6]。在全要素更新中,应充分结合各类数据源,尽可能详细地表示出地物信息[7]。采用“先内后外再内”[8]的作业模式,在保证精度和现势性的要求下,应遵守“现势性优先,兼顾高分辨率”的原则,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1∶10 000 DLG更新生产流程图

数据更新步骤:①收集与项目相关的遥感正射影像、航摄立体像对、航摄正射影像及DLG数据。②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坐标系统转换,转换成CGCS2000大地坐标系,再对属性字段进行标准化处理。③因收集的数据存在较多重叠度,所以在更新前,要依据原则对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对DLG数据按要求制作底图并进行内业比对,掌握综合取舍的原则,准确表示地形地物要素[9],确定并标识本年度所有需更新的变化。④基于立体像对或基于正射影像对发现的变化进行数据采集。⑤对部分规定的重要要素实施外业调绘定性、获取属性或定位。⑥最后进行内业编辑建库及符号化等工作,实现本年度1∶10 000 数字线划图(DLG)的全要素更新。

3 成果分析

分析发现基于多源数据DLG更新,不仅继承了各种数据的特点,精度也提高了。依据数据的时间先后,分辨率的高低,将多源数据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有序的叠加分析比对,显示的结果更加详尽,特别是居民区可通过多源数据多角度判读,能够清晰显示各个房子的轮廓,区分房屋的类型(比如一般房屋、高层房屋、棚房)。在制图中由于地物更加真实,一定程度提高了矢量更新的准确性。

4 结 语

基于多源数据用于省级DLG全要素更新,有利于提高地理要素的精度和数据质量,也节省了更新工作的人力和物力,对地理数据更新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的相关的地理数据更新工作中,可对多尺度、多类型数据源的数据融合、多源信息数据库改进研究。

猜你喜欢

现势底图射影
一种基于实际GIS底图的精准计费方式探究
地籍册建设和应用的探索
科研院所底图管理模式转型研究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成果现势性保障
三参数射影平坦芬斯勒度量的构造
企业底图档案的归档管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现势性评估方法
基于已有控制资料的正射影像自动更新
基于改进射影控制的柔性直流输电广域阻尼控制
大比例尺真正射影像遮挡检测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