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石化东乡红色教育基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2021-08-24

中国石化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史馆东乡攻坚

□ 石 宣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山大沟深、沟壑纵横。31万群众分散居住在1750条梁峁和3083条沟壑中,人均耕地面积仅1.17亩。当地十年九旱,年均降水量仅535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437毫米。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翻山越岭,走过尘土飞扬的小路,来到海拔1900多米的东乡县布楞沟村。布楞沟,在东乡族语里是“悬崖边”的意思。总书记向聚集在村头的乡亲们表示,党和政府会进一步帮助大家,让大家生活越来越好,在布楞沟村留下了“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的殷殷嘱托。党中央将这项光荣的任务交给了中国石化。

8年来,中国石化牢记总书记嘱托,选派6名帮扶干部,累计投入4.5亿元,推动布楞沟流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来到布楞沟,会看到涓涓清水流入农户院落,通村公路盘山蜿蜒,多所中小学扩建翻新,藜麦等产业形成规模。

在我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征程上,中国石化帮助东乡3102户16952名贫困群众脱贫,一户不落、一人不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2021年,中国石化继续向东乡投入7000多万元,用于藜麦种植、藜麦加工产业园、布楞沟村美丽乡村建设、教师水平提升等6个项目。

今年9月1日,东乡县达板镇石化中学第一次响起了上课铃。800名初中生穿着新校服走入新校园、住进新校舍,在这里他们有了梦想的空间,更有了圆梦的机会。

不只是在东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中国石化坚持帮扶工作力度不减、人力不减、资金不减,承诺“十四五”期间投入帮扶资金不少于15亿元,助销扶贫产品不少于40亿元。

中国石化东乡红色教育基地布楞沟村史馆位于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总投资25万元,建筑面积342平方米,展厅面积87平方米,于2015年7月7日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修旧如故”的原则,护其貌、显其颜,由村民马麦志的老屋改建而成,该馆集中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情景,反映了布楞沟基础设施、富民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和群众精神面貌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展现东乡儿女“爱党、爱国、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和特有的东乡民俗文化。

布楞沟村史馆突出教育与纪念两大功能,分亲切关怀、布楞沟村旧貌新貌和东乡族群众生产生活用具三大展区,展出形式有照片、文字、视频、实物,内容真实,形式庄重,深刻反映党中央、各级党委政府、中国石化集团对布楞沟村群众的关心关怀之情,2015年12月被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甘肃省第五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主要展区

布楞沟村史馆,由村民马麦志老家改建而成。北方保持原样不变,东房和西房设为图片展览室。走进北房,土炕、炕桌、火炉、桌椅等保持原样,悬挂在炕墙上的照片,展现了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坐在炕头与 村民马麦志一家亲切交谈的情景。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乡视察工作,沿着崎岖山路来到高山乡布楞沟村,入户看望困难群 众,嘱托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布楞沟村史馆院子中央的井台上,还嵌着“吃水不忘总书记,永远感恩共产党”的感恩壁。

观众反馈

2015年布楞沟村史馆建成以来,来自全国各地10万余人前来参观学习,感受我们国家脱贫攻坚的非凡成就、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的时代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实践。

猜你喜欢

史馆东乡攻坚
要不得 千篇一律的村史馆
关于成立少先队队史馆的调查与思考
东乡记忆
一个我从未抵达过的地方——东乡
快乐东乡娃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凝聚七十载风云 镌刻永不磨灭的追求——浙江日报报史馆侧记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践行“真教育”“大教育”的八年蜕变
——东乡三中发展掠记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