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温窑变肌理的美学特征

2021-08-24洪华山

景德镇陶瓷 2021年6期
关键词:釉料窑变肌理

洪华山

摘要:陶瓷釉下高温颜色釉的窑变,以一种独特绚烂的语境形式展现其美学艺术,成为当代陶瓷艺术者所追崇的艺术表达手段。纵观陶瓷窑变艺术的发展,经历了由早先的“不祥怪胎”受人们所舍弃,到当下的神秘、独树一帜、珍贵陶瓷艺术的蜕变。本文从窑变釉产生肌理效果出发,探讨窑变艺术的美学特征,以艺术审美方式看陶瓷窑变艺术。

关键词:高温釉 窑 变 肌 理 审 美

Aesthetic Features of Texture of High Temperature Change in the Kiln

Hong Huashan

Abstract: The high temperature change of colored underglaze in the kiln shows its aesthetic art in a unique and gorgeous context which has become an artistic expression pursued by contemporary ceramic artists. Looking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ceramic change in the kiln, it has experienc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earlier "ominous freak" abandoned by people to the present mysterious, unique and precious ceramic art.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texture effect of changed-by-kiln-fire glaze, discusses its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s its art in an artistic aesthetic way.

Keywords: High Temperature Glaze, Change in the Kiln, Texture, Aesthetic

一、陶瓷高温窑变与肌理艺术概念界定

1、陶瓷高温颜色釉之“窑变”

“窑变”在陶瓷装饰领域是一种专有名词,所谓窑变,指的就是陶瓷器在烧制的过程当中,泥胎表面的釉料在窑内火焰、窑炉方位、釉料的厚薄、时间的把控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不可控变化。“不可控”是窑变瓷艺术的重要特征,也正因如此,古书中有关记载“窑变之器有三:二为天工,一为人巧。其由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釉作幻色物态,直名之曰窑变,殊数见不鲜耳”。由此可见高温颜色釉的釉料特殊性,其中加入金属氧化物进行着色,窑中温度和位置及釉料中微量元素的不确定性,在由高温烧制后出现意想不到的釉面效果,具有着特殊性和偶然性,早期人们对这种效果所产生的原理知之甚少,所以堪称其为“窑变”。

2、“窑变”肌理

肌理常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也就是各种不同的纹理变化而成的,人对作品表面纹理特征的视觉感受。绘画领域,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作者根据自身的审美、对物质的感受、运用物质材料所创造出的画面组织结构与纹理。每种物体表面都有特定的纹理变化,这种变化呈现出的视觉感受也正是绘画领域中所追求的肌理效果。本文中所探寻的肌理,意在强调窑变釉所产生的表面纹理组织所带给人们的视觉和触觉感知。

二、陶瓷窑变视觉肌理的艺术特征

早期石器时代的陶器装饰中,人类常运用动物、植物等生活常见实物纹饰装饰陶器,形成具有早期人类文化艺术的审美价值物质,这种审美价值正是对装饰视觉效果的一种追求。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陶瓷装饰的更迭,不同装饰手法共同作用于物品上,形成不同视觉与触觉碰撞的肌理效果。材料的运用在窯变烧成中具有着重要作用,窑变釉的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的特殊性能究其原因在于釉料上的运用。釉料与铜或铁的氧化物经过窑火的煅烧,物理性和化学性相互作用下,呈现出窑变釉的独一性色彩成色肌理效果,表达其视觉艺术特性;同时在高温的作用下,由于物体表面的釉料融化,产生触觉性艺术特征。

(一)视觉特性

1、色彩性

窑变釉在着色上无论是单色釉还是多色釉呈现的色彩肌理效果变幻莫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许多的不可控性。由此也是窑变釉瓷特殊艺术性表达之一。从色系表现上看,较著名的则属红色与青色两大色系。例如享誉盛名的钧窑釉中,着色主要受CuO和Fe2O3的含量影响,若氧化铜含量高则易成紫红釉,氧化铁较多则易生成蓝色釉。1200~1300℃高温烧制下坯体、窑火、釉料的相互融合,使得釉料无限流动完美叠加,从而产生色彩斑斓多层次的变化,一种色彩中透射出变幻无穷的视觉肌理效果。单色釉中有如天青、海棠红、玫瑰紫、茄皮紫等等丰富繁多的着色体系(如图1)。

(1)郎窑红

郎窑红属铜红釉中色彩呈现最为鲜艳的一种,色彩绚丽红艳,视觉肌理上呈现鲜艳的玻璃质感,制作过程中施釉较厚,在高温的作用下釉体自然流淌,为阻拦釉的过于流动而在粘板底部刮出二层台,也由此呈现出“脱口垂足郎不流”的俗称。有单层釉和双层釉,其釉色莹澈浓艳,仿佛初凝的牛血一般鲜红,光彩夺目。色浓者泛黑,色浅者粉红,色淡者暗褐。

(2)霁蓝釉

清末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所说:“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霁蓝釉以氧化钴为主要着色剂,这与祭红釉相同,同属高温色釉。霁蓝釉色蓝中微泛紫色,有些釉面开细小纹片,个别的有棕色斑点,圈足处施一层酱色釉,也称为“祭蓝釉”“霁青釉”等。霁蓝釉成色深沉,釉面稳定,色调丰富蓝如深海,为宣德颜色釉瓷器中的“上品”。

高温窑变瓷审美艺术中视觉特性总体呈现出跳脱、视觉冲击性强、欢快等特性,这种色彩肌理也是窑变艺术或如灿烂云霞,或如春花秋云,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之由来。

(二)纹理特性

高温窑变釉虽然纹理展现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窑的肌理效果都是不尽相同,但除了偶然性之外还与创作中作者的创作手法、笔触、累积的经验、个人意象表达以及对自然事物的独特理解有关。窑变肌理在纹理上严格的来说没有固定纹路,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独一的存在,其规律掌握在创作者对自然界万物的掌握中,在于对内心想法的情感表达中,由此可见窑变肌理的纹理特性与作者的意象表现息息相关。从作品所展现出的艺术形态上看,纹理主要呈现出线性与点性特征。线性窑变纹理由于其特殊的釉料特性与成型环境的影响形成自然干裂,同时高温作用又再次的熔融,重走干裂的缝隙,而形成了线性纹路,較为人们所熟知的有蚯蚓走泥纹、龟裂纹、蟹爪纹等。

1、裂纹

裂纹在陶瓷窑变中属于较为常见的装饰艺术,裂纹的形成与裂纹釉相关,在瓷器作品表面形成疏密有致、长短不一的纹路,因其形似龟裂、蟹爪、冰裂的纹理而统称为裂纹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开片。开裂的肌理效果带给人们一种别样的美感,不完美的事物总是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意象,也成为陶瓷艺术家所追崇的一种效果纹饰。其产生的原因有许多,主要在于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体的系数,在冷却过程当中釉面产生的张应力较大而形成许多形似开裂的纹理效果。宋代著名的汝窑、官窑、哥窑等都曾创作过此种肌理效果。

2、蚯蚓走泥纹

蚯蚓走泥纹是宋代钧瓷窑变瓷中最有特殊艺术审美的作品之一,釉纹展现出曲折的线状纹理,形如蚯蚓而因此得名。蚯蚓纹理线性蜿蜒曲折,这一特殊纹理及周边的CaO与Fe2O3含量高于周围釉料,从而形成风格不同的釉面,古时属于意外而得。正如郭葆昌所提:尝就钧窑器细为审察,其配制色釉,法用调和,不加研乳,颜料与釉汁未能十分熔合,经火仍现离合状态,致有纹大如蚯蚓走泥。

三、结 语

本人在长期对高温窑变釉的探索与创作过程中不断的认识到窑变陶瓷艺术审美当随时代,陶瓷艺术作品的创作要根据物质的自然属性,自然规律而走。窑变陶瓷作品的创作虽然看似一切偶然所得之物,但其离不开陶瓷工作者的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的深入体会,无论是对火的掌握,技法的运用,还是釉料的实验都是需要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探索的。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窑变的偶然性也逐渐被人们所攻破,从而创作出更具时代性的高温窑变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刘晓明.浅谈窑变釉[J].佛山陶瓷,2016,26(07)42–57.

[2]程金城.中国陶瓷美学[M].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肖绚,于会,李兴华.陶艺符号的特性分析[J].中国陶瓷, 2010,(6):39-41.

猜你喜欢

釉料窑变肌理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渗花釉料及其制备方法、渗花抛釉砖及其制备方法
肌理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感受肌理
一种抗菌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高透强化白陶瓷釉料及制备、使用方法
住宅室内设计中材料肌理运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