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办实事中密切党和人民血肉联系

2021-08-23于立忠

唯实 2021年7期
关键词:海安办实事党史

于立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我们党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一定要一块过、一块干,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办实事贯穿始终,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同时做到学史力行,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密切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带领人民群众一道开创奋进现代化、跑赢新赛程的良好局面。

强化公仆意识办实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要强化公仆意识,甘当人民公仆,履好公仆之职,尽好公仆之责。首先,要明白一切权力来自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要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党员干部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牢记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在工作中,不擅权,不专权,不弄权,善于在法律和职责规定的范围内依法用权、依规用权,杜绝滥用权力,更不能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侵害或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最后,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说:“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包括我在内,所有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勤务员。”党员干部强化公仆意识,就是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群众在哪里,就服务到那里;群众哪儿有困难,就到那儿去解决困难。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责任担当,第一时间研究,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落实,真正让群众第一时间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海安市委在全体党员中组织开展“亮身份比党性、亮服务比效能、亮承诺比贡献”的“三亮三比”活动,各机关部门、各服务窗口统一亮出“党员服务岗”的标准和标识,党员统一佩戴党徽上岗,主动为民服务。5万多名党员“挂牌”亮身份做表率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750名巾帼骨干志愿者筑起关爱帮扶防线,17支“红色先锋”志愿队活跃于退役军人稳岗就业一线,15支“‘田专家”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海安大地尽显党旗红、党徽光。

带着为民情怀办实事。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情怀。要在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中牢固确立为民情怀。大革命时期,30多万牺牲的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随我们党闹革命的人民群众;红军时期,人民群众就是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广泛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人民群众主演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有确立为民情怀,才能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处处想着人民,处处为着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在新的发展征程上克服任何困难,做到无往而不胜。要在做决策、定政策过程中彰显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党员都要弄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在作决策、定政策时,必须时刻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把人民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决策前,多听听群众的想法;定政策时,多想想群众的意见;拿措施时,多考虑群众的感受。这样,在开展工作时,既能深入群众,又能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引领群众,真正彰显为民情怀。要在办实事具体过程中体现为民情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那个给百姓办事设置的半蹲式窗口,让人看后久久难忘。在办实事中,决不能因为帮百姓解决了几个问题而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吆五喝六;决不能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而是要热情服务、细致周到,既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又摒弃“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的尸位素餐形象,用一颗真心、诚心和热心尽心尽力、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真正把为民情怀体现在办实事全过程的每个环节上。

运用系统思维办实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讲话中指出,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而是既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办实事”的内涵要求,系统性地谋划抓落实。宏观层面上,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系统推进海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进步,不断满足海安百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打造“五个海安”、建设“五个强市”中继续保持海安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的位次,让海安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海安百姓。中观层面上,要围绕教育、文化、医疗、社保、养老等与百姓民生直接关切的方面,研究出台一系列便捷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好海安老百姓“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问题,真正让海安百姓有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微观层面上,要在充分发动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为百姓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四级网络”的作用,在日常志愿服务中切实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的困难事、烦心事,通过“百姓吹哨,志愿者报到”“百姓吹哨,部门报到”等各种方式第一时间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百姓身边。

深入基层一线办实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必须深入基层一线。要做到民情在一线调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海安市组织全市党员干部深入农户、村居、企业和项目一线进行蹲点调研,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听取区街、村(居)、企业情况汇报,征集到“完善低效闲置工业用地收储机制”“拓展农业保险险种”“实施心理健康工程,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服务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需要市级层面出台政策、完善机制的项目17个;征集并确定“推进区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海安政策通平台标签化管理”“社区助餐”“为弱势客户推行‘一站式办证服务”“旅游景点厕所提升”“汽车超限检测站免费简餐”等700多个“我为群众办实事”具体项目,并将项目具体内容及进展情况通过主流媒体、官方网站、公告栏等进行公示,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各界监督。要做到实事在一线办理。党史学习教育中,海安市发布了以“项目清单、责任清单、效果清单”为主要内容的“三张清单”,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区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打通断头路、建设小游园、改造老旧小区、治污水护河坡、解决汽车噪音扰民、改造提升旅游景点厕所、慰问外地来海高层次人才等,一项项实事工程全面展开、成效显著。深入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质效的工作意见》,以学生的现实需求作为课后服务的根本导向,进一步优化和丰富服务内容。今年春季学期全市中小学共有50228人参与课后服务,占比达96.5%,切实解决了广大家长的“三点半难题”。拟定了30名“梦想小屋”改造對象,完成首批“梦想小屋”试点改造项目,5名困境儿童和同龄孩子一样,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剩余的25户也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开展“幸福改造家”服务项目,吸引200多名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参与,预计全年可为超过300家孤寡老人改造房屋,为100个老旧小区改善生活环境,受益人数可望突破万人。首批引进的2500辆共享电动自行车已于4月底全部投入运营,既方便市民出行,又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了海安的城市品位。要做到联系在一线加深。政策宣传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群众反映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血肉联系在一线。党史学习教育中,海安市采用“网上+网下”的形式,征集群众“微心愿”,持续深化以“微宣讲、守初心”“微聊会、聚人心”“微服务、暖民心”为主要内容的“三微三心”微服务,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以及老革命、老党员红枫志愿队伍,到村居、庭院、田头,实现志愿服务“我报到”,助力百姓“圆心愿”,征集到“红色故事送上门”“四点半后的陪伴”“与老人聊聊天”“给小微企业送信息”等群众微心愿4000多个,圆梦3900多个,切实增强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组织广大志愿者开展以“送理论、送政策、送教育、送文艺、送法律、送就业、送科技、送健康、送爱心、送新风”为主要内容的“十送”服务活动,做到“为民办实事,服务到身边”,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深入一线跟人民群众加深血肉联系的实际行动。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海安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海安办实事党史
为群众办实事,崂山区打出“跨域通办”组合拳
我为群众办实事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由表及里:深入思考新定义的本质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企业工会应在多为员工办实事上见成效
高考数学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