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不懈奋斗的力量

2021-08-23邢光龙

唯实 2021年7期
关键词:建党初心马克思主义

邢光龙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在伟大的建党实践中孕育产生的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同时也是我们党不断成长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政治资源。不管取得多大的成就,也无论走得多远,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伟大的建党精神始终熠熠生辉,成为砥砺我们接续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理想如炬,照亮前行的征程;信念如磐,汇聚人心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坚定,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基才不会动摇。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真经”,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共产党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一百年来,在理想信念这一至关重要的根本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不移、一以贯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矢志投身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用拼搏、奉献为伟大的信仰信念注入新的内涵,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创造了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丰功伟绩。在理想信念的激励支撑下,大无畏革命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王杰的“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吴仁宝的“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秦振华的“要干就要争第一,闯出一条发展路”,王继才数十年如一日驻守海岛保卫祖国海疆安全,赵亚夫扎根茅山革命老区为农民脱贫致富挥洒汗水……无数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把对信仰的坚守化为报国为民的行动,树立起一座座精神丰碑,诠释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执着信念,在新的征程中开创了无愧于先辈、无愧于时代的伟大奇迹。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正是在矢志践行初心和使命的过程中,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不断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诗篇。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要到哪里去。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深深根植于近代中国百年奋斗历程之中。1840年以后,由于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曾经创造过辉煌文明的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的危难境地,人民群众生活困苦不堪。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兴起,但最终都没能根本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革命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农运动的结合。可以说,从建党伊始,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就从未动摇,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党的初心使命历经百年而弥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党的性质宗旨崇高神圣,党的理想信念牢不可破。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也永远不能改变。“十四五”规划给全国也给江苏绘就了新的发展蓝图,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奋进征程,呼唤着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矢志践行初心使命,更加积极有为地努力奋斗。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中国共产党诞生、成长、壮大之路,从来就没有什么坦途可言。取得勝利的唯一秘诀,就是不怕牺牲,坚持在斗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我们党同国民党新老右派进行了坚决斗争。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挽救革命,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毅然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在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带领红军和根据地军民先后四次打破敌人的“围剿”。在长征途中,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跨越“雪山”“草地”,征服“娄山关”“腊子口”,浴血奋战,最终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跳出了重重包围。抗战时期,我们党走在抗日爱国运动的最前列,高举抗战大旗,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打破敌人的扫荡和封锁。抗战胜利后,面对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严重威胁,毛泽东同志向全体党员发出了“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号召,最终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美国的战争挑衅,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大无畏的胆识和英雄气概,毅然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硬是以“气多钢少”打败了“钢多气少”的“联合国军”,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面对苏联撕毁合同、撤回专家,我们党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硬是凭着战天斗地的革命干劲,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攻克了“两弹一星”等难题,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奋斗是鲜明的时代主旋律。我们党奋力拼搏,勇涉险滩,迎难而上,啃硬骨头,闯关夺隘,应对风险挑战,解决一个个矛盾和问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涌现出一大批改革创新亮点。经济特区建设、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浦东开发开放、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国企改革不断突围、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不断奋斗的时代足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斗争中,我们党不断成长壮大,并带领全国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康庄大道,但要走好这条路,绝不会一帆风顺,许多时候只有通过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只有始终保持奋斗者的姿态和干劲,敢于担当、善于斗争、永不停步、永不懈怠,我们才能够真正掌握战略主动权,有效应对国内外的各种风险挑战。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知重负重、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南京雨花台牺牲的烈士成千累万,95%是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员,其中仅有1519名烈士留下了姓名。他们的事迹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要求全党要尊崇英雄、学习英雄、宣传英雄,学习他们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是党章党规的基本要求,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最基本条件。“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只有真正做到对党忠誠,不辜负人民的重托,才能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党忠诚不是一堆抽象的概念和符号,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内在与外在的统一,有着具体可感、实实在在的表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对党忠诚要着重体现在敢于实践、勇于担当上。而从本质上讲,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正是党员干部的基本从政准则和职业操守。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检验党员干部先进性的重要标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一种理论观点再正确、逻辑再严密,如果经不起实践检验,也只能是空头理论。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与否也是如此,必须落实到实践上,经受实践的检验和印证。经不起实践检验的所谓对党忠诚,只能是假忠诚、伪忠诚。党员干部在实践中面对大是大非是否敢于亮剑,面对矛盾困难是否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挑战是否挺身而出,面对工作失误是否勇于担责,面对歪风邪气是否坚决斗争,这些都是评判鉴别其党性修养水平以及是否对党忠诚的试金石。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干部时刻面临生死考验,对党忠诚更多地表现为雨花英烈不惧严刑拷打的坚定,刘老庄八十二壮士奋勇杀敌、全部壮烈殉国的决然,深入虎穴的潜伏英雄用生命守护党的秘密的忠贞……血洒疆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慷慨就义,这些是对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最生动诠释。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随着中国共产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的变化,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表现也发生了变化,但忠诚于党、忠诚于党中央的要求没有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否对党忠诚,既表现为工作中的敢作敢为、锐意进取,也表现为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真,等等。上述这些,正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最佳诠释。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把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光大,并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磅礴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刘景昌

猜你喜欢

建党初心马克思主义
“童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作品展
不灭的初心(节选)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庆祝建党100周年”绘画大赛(1)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庆祝建党100周年”绘画大赛(2)
小画家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