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粤两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2021-08-23李卫民

唯实 2021年7期
关键词:苏州江苏广东

李卫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举,应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江苏、广东两省科技创新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曾连续多年名列前茅。但2015年以来,广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高等院校研发经费增长较快,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实力增强,特別是华为、中兴等大型企业集团对科技创新投入的贡献突出,广东科技创新成效显著。2018年企业研发经费、全社会研发经费、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三个主要指标全面超过江苏,江苏多年保持的科技创新全国第一位置被广东取代,而且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本文通过江苏、广东两省企业及主要地区研发统计数据比较,分析我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广东的差距和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我省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江苏科技创新发展总体情况

研发投入强度稳定上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近年来,江苏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能力取得明显进步。2019年,江苏全省研发经费达277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79%,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6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已超过欧盟成员国平均水平,也超过了OECD国家2.4%的平均水平,且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呈稳定上升趋势,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逐年缩小,南京、苏州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企业研发经费稳定增长,创新主体地位明显。企业、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是我省研发活动的三大主体。随着“双创”战略深入实施,各项科技创新政策成效显现,企业研发活动积极性进一步提升。2019年,全省企业研发经费2419.73亿元,占全省研发经费的87.1%,对全省研发经费增长的贡献达到8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2206.16亿元,占全省研发经费的79.4%,对全省研发经费增长的贡献达到66%。研究机构研发经费187.26亿元,对全省研发经费增长的贡献为6.6%。高等学校研发经费155.45亿元,对全省研发经费增长的贡献为10.5%。可以看出,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是推动江苏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对全省研发经费增长贡献度最大。

科技创新基础不断完善,机构数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江苏加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力度,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和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两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面开工,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建设全面启动,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纳米真空互联材料制备及分析测试平台等相继获国家部委立项。2019年,全省拥有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79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451个,省级以上工程中心1052个,企业院士工作站347个,省级以上科技服务平台274个。全省企业建有各类研发机构23015个,拥有省级以上备案众创空间790家、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848家。江苏的国家级孵化器数量、面积及在孵企业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多项成果举世瞩目。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的技术竞争力分析中,我国全球领跑的219项技术中,有33项在江苏,占全国的15.1%。徐工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和出口的世界顶级企业;豪森药业的1.1类新药阿美乐获批上市,这是全球第二个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三代EGFR-TKI类靶向药;恒瑞医药抗肿瘤药销售额已连续十多年在国内排名第一,有4个原料药通过美国FDA认证,其中注射剂的认证是我国首次接受FDA认证,实现了在重点领域的创新和国际水平接轨。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全球微纳制造领域八大研发中心之一,世界光伏企业前10强中有4个在江苏。天合光能建立了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高效光伏组件领域连续十多次打破世界纪录。

江苏与广东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主要差距

江苏政府资金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不如广东。广东企业研发经费中政府资金是江苏的4.43倍。企业科技创新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中政府资金数额,是反映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的重要指标。2019年,江苏企业研发经费中政府资金28.61亿元,广东为126.68亿元,广东是江苏的4.43倍。其中广东研发经费中政府资金最多的深圳是苏州的3.39倍。江苏企业研发经费中政府资金占比为1.3%,广东达5.47%,比江苏高4.17个百分点。

广东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是江苏的1.87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以及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免税,是政府相关部门为落实有关政策、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而制定的两项科技税收优惠政策。2019年,江苏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176.42亿元,广东达329.94亿元,是江苏的1.87倍。其中,广东最高的深圳为148.93亿元,是苏州的2.67倍。2019年,江苏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免税233.32亿元,广东达337.26亿元,是江苏的1.45倍。其中广东的深圳108.13亿元,是苏州的1.25倍。

江苏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与广东相比差距较大。研发机构数量优势减弱,规模和质量差距明显。2019年广东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企业建有研发机构数反超江苏,分别比江苏多2289家和2876个,江苏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虽然比广东高3.63个百分点,但广东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比上年提高4.24个百分点,比江苏高出1.89个百分点。从企业研发机构规模看,2019年,广东企业研发机构人员数是江苏的1.86倍,企业研发机构经费支出是江苏的2.05倍。企业研发机构平均人数是江苏的1.65倍,研发机构平均经费支出是江苏的1.82倍。从研发机构人员素质看,广东企业研发机构平均拥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数量是江苏的2.04倍,企业研发机构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机构人员的比重比江苏高2.39个百分点。

广东研发人员数远超江苏,高学历人才是江苏的2.30倍。近年来,广东企业研发人员数量保持较高的增长,研发人员数量远超江苏。2019年,江苏企业拥有研发人员69.34万人,折合全时当量为50.84万人年,广东分别是江苏的1.21倍和1.26倍。其中,深圳拥有研发人员30.18万人,折合全时当量为25.01万人年,分别是苏州的1.45倍和1.57倍。从企业高学历人员看,2019年江苏企业研发机构拥有高学历人才5.65万人,广东是江苏的2.30倍;其中,博士学历人才是江苏的1.43倍,硕士学历人才是江苏的2.43倍。广东深圳拥有高学历人才9.31万人,其中博士学历人才6241人,硕士学历人才8.68万人,分别为苏州的6.74倍、4.91倍和6.93倍。

研发经费差距扩大,广东基础研究投入是江苏的12.19倍。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是国际通用的衡量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水平的关键指标。2019年江苏企业研发经费2206.16亿元,比广东少108.7亿元。其中,深圳企业研发经费达到1048.45亿元,是苏州的1.66倍,超过苏中苏北8个市企业研发经费总和。从基础研究投入看,2019年江苏企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仅为0.83亿元,广东达10.17亿元,广东是江苏的12.19倍。江苏企业基础研究研发人员不足200人年,而广东近2000人年,超过江苏的10倍。江苏企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企业研发经费比重0.38%,广东为4.39%,比江苏高出4.01个百分点。

研发人员劳动報酬差距较大,广东比江苏高4.71万元。企业研发经费中人员劳务费用比重、研发人员人均劳务费是反映研发人员劳动报酬的重要指标,通常研发人员收入占比高的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强。2019年,江苏企业研发经费中人员劳务费支出532.82亿元,广东为975.89亿元,广东是江苏的1.83倍。江苏企业研发经费中人员劳务费用占比为24.2%,广东则为42.2%,广东高出江苏18个百分点。江苏企业研发人员人均劳务费10.48万元,广东为15.19万元,广东比江苏高4.71万元。江苏企业研发人员人均劳务费最高的是南京15.87万元,广东最高的是深圳22.31万元,深圳比南京高6.44万元。

江苏企业科技创新产出与广东相比仍存在差距。广东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是江苏的1.55倍。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占比,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实力的重要指标。2019年,江苏企业共申请专利17.59万件,广东达27.26万件,广东是江苏的1.55倍;江苏申请发明专利5.74万件,广东为12.13件,广东是江苏的2.11倍。江苏发明专利占申请专利总数为32.65%,广东则为44.5%,广东比江苏高11.85个百分点。其中,广东的深圳申请专利数是苏州的2.11倍,发明专利申请数是苏州的3.08倍,发明专利占申请专利比重达53.77%,比苏州高16.98个百分点。

广东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是江苏的2.08倍。有效发明拥有量反映一个地区拥有技术的多少,更能反映科技创新实力。2019年,江苏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8.09万件,广东是江苏的2.08倍。其中,深圳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20.27万件,比江苏排名前三的苏州、无锡、南京总和还多9.36万件,是苏州的3.16倍,超过江苏全省的总和还多2.18万件。江苏企业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16.57件,广东是江苏的1.34倍。其中,深圳企业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达686件,是南京(江苏最多)的1.88倍。

广东企业拥有注册商标是江苏的2.7倍。品牌是企业进入市场、占领市场的武器,未来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将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截至2019年末,江苏企业拥有注册商标8.22万件,广东22.18万件,是江苏的2.70倍。广东企业注册商标不仅数量上保持绝对的优势,而且增长速度还在不断加快。2019年,江苏企业商标注册增长13.5%,广东则增长24.7%,高于江苏11.2个百分点。江苏企业注册商标超过万件的仅有无锡和苏州2个设区市,广东则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和中山6个设区市。江苏企业注册商标最多的苏州为2.15万件,广东最多的深圳7.86万件,是苏州的3.65倍。

广东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是江苏的1.53倍。新产品销售收入及占比指标可以反映企业产品竞争力和市场适应力。2019年,广东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14.7万项,是江苏的1.53倍,新产品开发费用支出3864.98亿元,是江苏的1.43倍。新产品销售收入4.3万亿元,是江苏的1.43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29.83%,比江苏高3.44个百分点。2019年,江苏新产品开发项目超过1万项的只有苏州,广东则有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4个地区。其中,深圳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是苏州的1.71倍,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是苏州的2.2倍,新产品销售收入是苏州的1.3倍。

江苏企业“国际化”水平与广东差距较为明显。广东企业境外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是江苏的1.25倍。截至2019年末,江苏企业在境外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为299个,广东375个,广东比江苏多76个。江苏大型企业在境外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数为40个,广东为79个,广东比江苏多39个。江苏中型企业在境外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数81个,广东91个,广东比江苏多10个。江苏企业在境外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最多的苏州为129个,南京为41个,常州为30个。广东最多的深圳为101个,东莞为97个,广州为49个。

广东全省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是江苏的3.73倍。PCT是专利领域的国际合作条约,目前有150多个缔约国,提交一份PCT专利申请即可受到多个国家的专利保护,是企业出海过程中重要的专利“护甲”。2019年,江苏全省PCT专利申请量0.66万件,广东为2.47万件,是江苏的3.73倍。其中,仅深圳PCT专利申请量达1.75万件,是苏州的6.85倍,超过江苏全省PCT专利申请量总和。2019年,全国企业PCT专利申请量前10名企业中广东就占7家,江苏企业无一上榜。其中,华为以4411件PCT专利申请排名全国第一,广东欧珀1927件排名第二,平安科技(深圳)1691件排名第四,中兴通讯1085件排名第五,深圳大疆874件排名第六,深圳华星光电654件位列第八,VIVO移动603件位列第九。

广东全省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数是江苏的1.69倍。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越来越重视商标的国际注册。2019年,广东全省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1413件,同比增长达39.62%,打破连续四年稳居全国榜首的山东,跃升全国第一,是江苏(838件)的1.69倍。其中,广东的华为、OPPO等企业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数均位居全国前列。从2018年企业拥有境外注册商标统计数据看,江苏企业拥有境外注册商标0.74万件,广东(4.40万件)是江苏的5.95倍。江苏境外注册商标超过1000件的仅有苏州和无锡2个设区市,广东则有深圳、珠海、佛山等8个设区市,其中深圳企业拥有境外注册商标1.84万件,是苏州的6.45倍,是江苏全省总和的2.49倍。

广东企业新产品出口交货值是江苏1.49倍。新产品出口是衡量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现阶段衡量我国工业企业融入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参数。2019年,江苏企业新产品出口7956.02亿元,广东(11846.14亿元)是江苏的1.49倍。江苏大型企业新产品出口5406.91亿元,广东(8695.38亿元)是江苏的1.61倍。江苏企业新产品出口超过千亿元的仅有苏州4953.83亿元,超过500亿元的只有苏州和无锡。广东超过千亿元的则有深圳、惠州和东莞3个设区市,其中深圳达4935.69亿元,其次是东莞2446.23亿元,惠州1091.84亿元。江苏企业新产品出口占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6.43%,广东27.57%,比江苏高1.14个百分点。

进一步提高我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要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远景目标。全省各地要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提高我省科技创新综合能力。

加大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的力度。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江苏人才资源总量已超过1000万人,但是高层次人才占比偏低,特别是高端人才引进与广东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近年来还出现企业高学历人才流失现象。江苏在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才的建设培养,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切实解决科技创新人才入户、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为各类人才安居乐业创造有利条件。要加快健全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让他们各得其所、各展其才。

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基础研究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基石。发达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一般都在15%—20%左右,2019年全國平均水平已超过6%,而江苏仅为2.73%,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特别是在基础科学前沿领域加大投入和战略研究,要瞄准科技前沿抢先布局战略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在机器人、物联网、纳米材料、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力争在核心技术、设备研发上取得突破。要围绕强化基础研究基本要求,创新体制机制,补足制度短板,提高基础研究资源配置、人才供给等能力。

加大重点科研机构和一流创新平台建设。江苏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数量虽居全国第一,但缺少高端的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的水平与部分省区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江苏在科研机构建设上不能只关注研发机构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提高科研机构的质量。要推进高水平大学特别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要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通过国际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快形成大院大所合作的有效机制,拓宽与大院大所合作领域,有力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

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虽然江苏企业数量众多,但企业规模却以中小型为主,缺少像华为、中兴、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型企业集团。江苏要在企业培育上坚持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举、壮大规模与提高创新能力并重,要抓住“一中心一基地”建设机遇,进一步推动创新资源、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要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显著带动效应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落实企业减税降费政策做好企业减负工作。虽然近年来,政府在企业减负中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企业仍反映负担过重。主要原因是企业经营服务性收费偏高,乱收费现象仍未绝迹,一些看似合法但不合理规费名目繁多。除税收外,企业还要承担诸如政府性基金、税收附加等项目。垄断性要素价格缺乏市场弹性、企业劳动力刚性成本增加、经济减速和产业转型压力致使企业感到综合税负水平偏高。各地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六稳”“六保”任务,进一步推动各项惠企政策直达基层、惠及企业,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实体经济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让企业轻装上阵,才能真正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统计局)

责任编辑:张蔚菊

猜你喜欢

苏州江苏广东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粤来粤美”
图说江苏制造
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