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纪实与反思

2021-08-23刘丽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吴玉章志向周总理

刘丽

单元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能串联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结合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并通过拓展阅读《一夜的工作》和视频资料丰富周恩来的人物形象,感受不同品质的周恩来。

3.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教学重点:学会将三件事串联起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结合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并通过拓展阅读《一夜的工作》和视频资料丰富周恩来的人物形象,感受不同品质的周恩来。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一百多年前,有一位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一位少年的回答令大家钦佩,他说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们知道这位少年是谁吗?

生:周恩来。

师:对,他就是我们的周总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励志少年,看看当时是怎样一种情形让少年周恩来立下如此大志。下面我们就来共同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讲了几件事。

(生读文。)

师:好,同学们刚才读得很认真,我发现有些同学边读边在书上圈画,在进行事件划分,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啊!给你们点赞。下面谁来说说课文讲了几件事?

生:三件事。

师:对了,那谁能分别说说讲了哪三件事呢?

生:第一件事是修身课上,魏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少年周恩来回答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他的回答感到震惊,并赞赏了他。

师:第一件事你概括得非常准确,能够抓住地点“修身课上”和主要人物魏校长和周恩来的言行进行梳理。请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排除次要人物的干扰。谁来接着汇报?

生:第二件事是周恩來刚到奉天,他的伯父告诫他不能随便去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让周恩来内心充满疑惑,不能理解。

师:很好,你能准确地抓住主要人物伯父和周恩来以及他们对话的主要内容来概括事件。

生:第三件事是周恩来亲眼看到在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中国妇女受洋人欺凌,洋人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还蛮横无理,这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不振”,因此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师:这三件事大家概括得很精炼很准确,但要说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首先我们要理清几件事情的关系。来看看这三件事,哪件事是起因,哪件事是结果?

生:我认为第三件事是立大志的原因,第二件事应该是过程,第一件是结果。

师:那谁能试着用“之所以……是因为……”来连接第一件事和第二、三件事,试着概括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生:周恩来之所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是因为他亲眼看到中国妇女受外国人的欺侮而无处诉说,中国同胞敢怒不敢言,这使他深刻地体会到 “中华不振”的含义。

师:非常棒。那下面谁能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12岁的时候,周恩来刚来到奉天,他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亲眼目睹中国妇女被欺凌,这使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从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回来后,在新学年的修身课上,周恩来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同学们要讲清楚多件事情的主要内容,首先要理清事件之间的关系,然后把事件连接起来,如果要先说结果后说原因,可以用“之所以……是因为……”的连接词串联起来。或者给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序,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概括多件事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既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也可以恰当地运用一些关联词语。你们学会了吗?

三、拓展阅读《吴玉章奋勇挂国旗》,学以致用

师:下面请同学们试着运用上面的方法,默读《吴玉章奋勇挂国旗》这篇文章。思考文章讲了发生在吴玉章身上的几件事情,尝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文章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在1904年,吴玉章在日本留学期间,过元旦时,由于学校没有悬挂中国国旗,吴玉章向校方提出抗议,并为此誓死力争,校方迫于压力最终悬挂上了中国国旗。第二件事是1914年,吴玉章出国,在日本的轮船上,看到轮船上挂起了各个国家的国旗庆祝元旦,唯独没有中国的国旗,他很气愤,招呼同胞共同抗议,义正词严,船长看到他如此爱国,只好挂上了中国的国旗。

师:同学们,他是用什么方法梳理的?

生:按时间顺序。

师:对,非常棒。那如果把两件事再简单一些概括呢?

生:文章就是写吴玉章人生中两次奋勇力争悬挂国旗的事情。

师:你真了不起,学会了把两件事中共同的内容提炼出来,这也是一种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细读文本,体会“中华不振”

师:同学们,其实通过阅读这两篇文章,我们都能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的中国是怎样的?

生:非常落后。

师:用文中的哪个词可以概括?

生:中华不振。

师:对,“中华不振” 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中华不振?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画出相应的句子。(学生交流汇报。)

师:我发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找到第16自然段,下面老师读这一段,大家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老师配乐动情地朗读,学生倾听后汇报感受。)

生:听完您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一个可怜的女人坐在街头哭泣。

生:我仿佛听见围观的中国人都在说:“偿命!偿命!还我公道!”

生:我深深地感受到当时中国是多么落后,真是任人宰割,我很心痛!

生:我感受到女人的心情从心底渴望被撑腰转变为被训斥时的失望与无助。

师:这里的“撑腰”和“训斥”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撑腰就是主持公道的意思。

生:训斥就是骂人,很凶地骂。

师:对比后,你发现什么?

生:外国人与中国人的地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我发现当时的中国太懦弱了,中国人随意地被欺负,根本没有发言权,没有人为中国人撑腰,我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的“中华不振”啊!

师:那你们能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一段话吗?(学生尝试阅读,其他同学评价。)

师:同学们,为什么围观的人紧握着拳头?中国人想不想惩处这个外国人?该不该惩处这个外国人?但,敢不敢惩处这个外国人?

生:“握紧拳头”代表围观人感到气愤、不满,想伸出援手惩处这个外国人 ,但又不敢。

师:是啊,大家敢怒不敢言,很无奈,因为当时“中华不振”啊!来吧,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好好体会。(屏幕出示相关历史事件的图片,老师边播放边进行讲解。)

师:20世纪初,当时国家处于清政府统治末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穷困落后,所以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地盘上为所欲为,横行霸道,欺凌弱小。文中说到:“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现在你体会到了吗?

生:我体会到“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没有话语权,可以被外国人随意欺负。

生:我体会到“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被欺凌后无处申诉。

生:我体会到“中华不振”就是我们受到伤害,在自己的国度里却得不到同胞的帮助,大家有心无力只能袖手旁观。

师:大家体会得非常深刻,当时正是因为周恩来亲眼目睹了同胞在自己的国家里受着外国人的欺凌,孤立无援,才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

师:这简短有力的话语是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更是他用尽全力努力践行的方向。他用一生来诠释着这句话,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周恩来去日本留学前夕,他写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屏幕出示,学生齐读。)

师:周恩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志向,不仅仅是少年时代,青年、中年甚至是老年时,他都一直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着。

五、拓展阅读《一夜的工作》,丰富人物形象

师:下面让我们走近工作中的周总理,默读《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看看你又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周总理。(生默读之后进行汇报。)

师:谁能简单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周总理?

生:文章主要写了作者亲眼看见周总理一整夜都在“整理稿件”不辞辛劳地工作,从中感受到周总理忘我的工作态度,心生敬佩之情。

师:表扬你,你能抓住“审阅稿件”关键要素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生:我还感受到了周总理在生活上极其简朴。

师:你真棒,文中虽然是写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但是你还看到了周总理生活上的简朴。

生:周总理熬夜审阅稿件,从中感受到周总理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师:通过《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我们又认识了周总理身上的另一面,他的身上除了有报国的豪情壮志,更有为之奋斗的辛苦,感受到了周总理的勤劳俭朴。同时学会用抓关键要素去概括课文,灵活运用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播放视频:介绍周恩来在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的事迹。)

通过视频的形式把周恩来在不同时期的事迹讲给学生,让学生对周总理又有一个新的认识。丰富周恩来的人物形象。

六、拓展延伸小练笔: 写自己读书的目的

师:少年时代的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老革命家吴玉章从小就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要为振兴中华做出贡献。那同学们,生在和平年代的你们呢,你们有怎样的读书志向呢?希望同学们课下能把自己的读书志向写下来,写清缘由,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远大的理想。

反思:

我执教的这节课以课文为例,指导学生学习阅读与写作的方法。课上我选择一篇主体课文带一篇与本单元同主题的文章作为教学范例,有主次地进行重点品读。比如本节精讲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学生在本篇课文中学会“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先弄清每件事情写了什么,再把几件事情连起来的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悟得方法,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学生习得方法后,运用方法,概括《吴玉章奮勇挂国旗》一文,实现学以致用,并且最后拓展《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进一步教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概括课文的内容,方法有很多,实现一课一得。

在人文主题上,本节课通过品读文段、阅读古诗、观看视频、聆听故事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周恩来的热爱与崇敬之情,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从今天起在心中也萌发出为报效祖国而读书的志向。本节课注重朗读指导。文中多次出现“中华不振”一词。课上我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中华不振”,抓住课文的主脉,然后让学生带着情感去读这些句子。在听、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最后通过视频拓展周总理一生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周总理的一生就像一本厚厚的大书,有说不完的故事。每一件小事都能看出他身上的一个闪光的品质。 让学生感受到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是一个平易近人、生活俭朴的好总理。这样将情感教育渗透无痕,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吴玉章志向周总理
做了一辈子好事的吴玉章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吴玉章的爱国故事
吴玉章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所简介
脑洞超市 志向高远的猕猴桃归来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周总理的标准餐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
周总理运筹援越扫雷——访海军原副参谋长来光祖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