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CT检测在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2021-08-23陈瑞玲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陈瑞玲

摘要:目的探讨PCT检测在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衰竭病例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抗菌药物应用标准进行分组:将根据PCT水平使用抗菌药物者设为为试验组(A/B)(n=36),按照病人临床症状、医师经验等使用抗菌药物者设为对照组(n=39),就两组患者好转率、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A/B)患者好转率(80.6%)高于对照组(59.0%)(X2=4.101,P=0.043);试验组(A/B)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t=-3.023,P=0.003); 结论 动态监测PCT在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有指导性作用,可以提高患者治疗好转率、缩短患者抗菌疗程,值得借鉴。

关键词:PCT;肝衰竭;细菌感染;抗感染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166-0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制定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1]基于病史、起病特点及病情进展速度,将肝衰竭分为4类: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 liver failure,SALF)、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ii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或SACLF)和慢性肝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 CLF)。肝衰竭患者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免疫功能紊乱,容易出现多种并症,而继发感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感染常成为病情恶化的诱因,也是疾病迅速进展并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肝衰竭合并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2-3]。因此,熟悉肝衰竭并发感染的原因、综合应用检验手段和临床经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在肝衰竭的救治中十分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肝衰竭患者75例,纳入时间:2016年5月至 2021 年 5月。(1)纳入标准:① 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均符合《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中肝衰竭诊断标准 [1]; ②年龄在18~60岁;对研究中应用的抗菌药物无过敏史;③临床资料和检验数据等均完整无缺;(2)排除标准: ①合并妊娠;②合并甲亢、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③合并肝癌者;④合并心、肺、脑、血液等严重慢性疾病者;⑤有多器官功能衰竭者。

按抗菌药物应用标准不同将本次研究对象分成试验组(A/B)36 例、对照组 39例。其中,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医师经验和相关指南应用抗菌药物:男25例,女14例;年龄为30~60岁,平均年龄(46.85±8.43)岁。试验组(A/B组)根据PCT动态监测结果指导应用抗菌药物:男21例,女15例;年龄为32~60岁,平均年龄(47.31±6.99)岁。治疗期间动态监测PCT变化。在年龄、性别分布上两组间差异分析P值大于0.05,说明两组人群基线齐性,可以继续后续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医师经验、相关指南选择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等;

试验组:入院24小时内取外周静脉血3ml,及时送检PCT,之后于48小时再次复查。A组首次PCT检测值<0.5ng/ml,但48小时内复查PCT检测值上升0.1ng/ml时,开始使用抗菌药物;B组当降钙素原检测值≥0.5ng/ml时开始使用抗菌药物;其中,PCT 检测方法为:取静脉血2ml,分离血清后储存在 -20 摄氏度环境中待测,PCT检测仪器为Roche公司生产的模块化生化免疫分析系统cobas6000免疫模块e601及其配套的降钙素原检测试剂,采用电化学发光法。

1.3 观察指標

统计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好转率,同时记录其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6.0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 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好转率

试验组(A/B)患者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试验组(A/B)平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14.89±3.49)天,短于对照组的(17.51±3.99)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3,P=0.003)。

3 讨论

肝衰竭患者由于肝细胞广泛坏死,肝内网状内皮系统严重受损,单核一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功能下降,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门体静脉侧枝循环的建立增加了病原微生物进入血循环的机会;肠道菌群易位以及医源性侵入操作等因素,导致患者易并发细菌感染(如腹腔、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等)甚至败血症。从而引起的内毒素血症、炎症细胞浸润、释放炎症介质等可加速肝细胞的死亡,参与肝衰竭的发生发展,故感染为肝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控制感染是临床控制肝衰竭病情进展的重要步骤,故尽早发现感染尤为重要。临床针对感染的判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血象以及腹水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影像学检查,但肝衰竭患者的早期感染症状易被肝病症状掩盖,全身中毒症状轻,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且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白细胞基础水平低,即使在严重感染时,白细胞可能处于正常值范围,常难以及时发现感染存在。 而且在临床救治过程中抗菌药物应用普遍存在适应证把握不严格,经验性用药过多,用药时间过长等现象。

综上所述,对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 PCT水平进行监测,并对其实施有效的用药指导,能够提高治疗好转率、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并进一步降低抗菌药物强度,虽然病例数不多,仍值得临床借鉴及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 (2018 版)[J].现代医药卫生,2018, 24(24) :3897-3904.

[2]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ascites,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and hepatorenal syndrome in cirrhosis[J].J Hepatol,2010,53(3):397-417.

[3]梁静,阚志超,张健东.肝功能衰竭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特点分析及治疗会[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6):621-623.

广西自治区卫计委计划课题项目Z20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