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作莴苣对西兰花常见虫害的防治效果

2021-08-23李伟明刘庆叶吴旭东江丰谢洪芳陈莉莉王蓓戎茸胡卫丛王东升

长江蔬菜 2021年16期
关键词:菜青虫小菜蛾莴苣

李伟明,刘庆叶,吴旭东,江丰,谢洪芳,陈莉莉,王蓓,戎茸,胡卫丛,王东升

(1.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211155;2.南京市植保植检站)

西兰花又名绿菜花、青花菜、嫩茎花椰菜、意大利芥蓝、茎椰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近年我国引进栽培,多供西餐使用,营养全面而且含量很高,位居同类蔬菜之首,被誉为“蔬菜皇冠”,主要害虫有菜青虫、小菜蛾、蚜虫等。

莴苣是菊科莴苣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半耐寒蔬菜,无机盐、维生素含量较丰富,尤其是含有较多的烟酸,可以改善糖的代谢、增进食欲、刺激消化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等。莴苣病虫害较少发生,其散发出的一种特殊的刺激性很强的气味可以趋避菜青虫等害虫[1]。

间作套种是农作物生产中的一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其利用各个农作物不同生长习性和作物之间相生相克原理,可以有效减少一方或双方病虫的发生,抑制和防治病虫害,一方面能充分利用土地、环境等资源和种间的互补竞争作用提高复种指数,实现农作物的高产高效生产;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生产增产、提质、增收的同时保护环境[2,3]。

开展本试验是为了研究莴苣特殊气味对西兰花害虫的防治效果,以期找到一种安全环保的防治十字花科虫害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和时间

试验在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横溪蔬菜科技园8332型钢架大棚进行。试验地气候温暖湿润,冬季平均温度2~11℃,无霜期较长。供试土壤为黄棕壤,已多年耕种,肥力一般。前茬作物为西瓜。

采用穴盘育苗,西兰花2019年8月16日育苗,莴苣2019年8月24日育苗,2019年9月16日同时定植,定植时西兰花和莴苣均达到4叶1心。西兰花球长至13 cm左右,小花蕾尚未松开,整个花球保持紧实完好,呈鲜绿色时采收。本次试验根据西兰花成熟度分10月19日、11月27日、12月6日3次采收,每株西兰花只采收1朵主头菜花计产,10月28日收获莴苣。

1.2 试验材料

①供试品种 西兰花品种为早中熟艳秀,浙江神良种业出品;莴苣品种为种头青,四川种都高科种业出品,均购自南京金盛达种子有限公司。

②供试肥料 复合肥:N+P2O5+K2O≥45%,3种养分等量,由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有机肥:好汉鸡粪有机肥,养分含量5%,有机质≥45%,由南通惠农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方法

①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2个处理:T1为西兰花单作常规施肥,CK;T2为莴苣间作西兰花常规施肥。每个小区为2.0 m×3.5 m,面积7 m2,种植株行距为40 cm×50 cm,单作每小区定植西兰花32株;间作采取1行西兰花、1行莴苣的方法定植,每小区西兰花和莴苣各16株。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667 m2基肥施用量为普通商品有机肥500 kg+45%复合肥(15-15-15)30 kg,即每个小区施有机肥5.25 kg、45%复合肥0.31 kg;追肥1次,每个小区施45%复合肥0.31 kg,随机区组排列;田间管理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整个生育期不喷施杀虫药剂。

②测定项目与方法 定植4周后,即10月28日,每小区选定3株用卷尺、游标卡尺和叶绿素仪(仪器为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TYS-A型叶绿素仪)分别测定西兰花最大叶长、茎粗、SPAD值指标。采收时测定产量。10月8日、10月13日、10月18日分别统计西兰花虫害种类和发生情况,在各小区斜对角线上选取3个点调查西兰花植株上的害虫种类和数量,相关计算公式如下: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口数-处理后虫口数)/处理前虫口数×100;防治效果(%)=(处理虫口减退率-对照虫口减退率)/(1-对照虫口减退率)×100。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绘制图表,使用SPSS 20.0进行方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方法比较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2种处理西兰花生长指标和产量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间作处理的最大叶长比对照显著长2.67 cm,增幅为5.1%;茎粗,间作处理比对照显著增加1.88 cm,增幅达12.1%;SPAD值,间作处理比对照显著高2.51,增幅为4.8%。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间作处理的生长指标显著好于对照,间作优势十分明显。

从表1还可以看出,在产量方面,因为间作种植株数比对照少一半,所以间作处理小区产量和667 m2产量都显著低于对照,产量降低43.2%,小于50%。西兰花的单株质量,间作处理显著大于对照,每株比对照增加0.06 kg,增加量达12.2%,单株增产优势十分显著。

表1 2个处理西兰花生长指标和产量比较

2.2 间作对西兰花虫害的防治效果

通过3次虫害田间抽样统计发现,西兰花虫害主要是菜青虫和小菜蛾,早期主要是菜青虫,小菜蛾发生较菜青虫晚10 d左右,本次试验过程中对照和间作处理都没有发现蚜虫。

从表2可以看出,3次田间调查菜青虫虫口都呈持续增加趋势,但是间作处理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虫口减退率在79.66%~96.15%。本试验中防治效果和虫口减退率趋势一致,可以看出间作处理对西兰花菜青虫的防控效果十分显著。

表2 2个处理西兰花菜青虫虫口统计及虫口减退率

从表3可以看出,本次试验西兰花小菜蛾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调查时间作处理小菜蛾虫口数仅为3头,虫口减退率为87.50%,可以看出间作处理对西兰花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防止小菜蛾的发生。

表3 2个处理西兰花小菜蛾虫口统计及虫口减退率

综上所述,间作莴苣对西兰花菜青虫和小菜蛾防控效果十分明显。

2.3 经济效益分析

单作西兰花产量为1 489 kg/667 m2;间作时西兰花产量为845.5 kg/667 m2,售价4.6元/kg,莴苣产量1 600.08 kg,2.0元/kg;T1处理667 m2收入6 849.40元,T2处理667 m2莴苣收入3 200.16元,西兰花收入3 889.3元,共计7 089.46元;有机肥售价0.5元/kg,用量500 kg/667 m2,复合肥售价3元/kg,用量60 kg/667 m2(基肥、追肥均为30 kg/667 m2),2个处理肥料成本均为250+180=430元(不计种苗等其他成本)。

从表4可以看出,和T1相比,T2每667 m2新增收益为240.06元。从经济效益上看,虽然间作西兰花定植株数只有单作的一半,但产值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因此间作处理在不施用农药、保证环境安全的情况下,相比单作经济效益更高。

表4 2个处理667 m2经济效益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给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农技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找一些无害的种植方法,如利用作物不同习性相互影响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伏云珍等[4]利用马铃薯间作玉米、蚕豆种间相互作用能改变马铃薯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组成;李怡文等[5]利用辣椒和玉米间作抑制辣椒疫病和玉米小斑病的发生;王源等[6]利用薰衣草的化感作用趋避萝卜、白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的虫害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试验中,莴苣间作西兰花,利用莴苣的特殊气味可以有效防止西兰花菜青虫和小菜蛾虫害发生,不施用农药且同等种植量下,西兰花单株产量显著提高,经济收益也有所提高,值得在农业生产中推广。

猜你喜欢

菜青虫小菜蛾莴苣
卷心菜上的菜青虫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武汉地区春甘蓝小菜蛾发生动态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简化扩繁技术
秋日野餐会
莴苣和韭菜
室内饲养小菜蛾与田间种群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小勺猫的睡前故事
爱上莴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