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均血小板体积对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分析

2021-08-23马敬花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栓塞血小板血栓

马敬花

(南阳张仲景医院,河南 南阳473000)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的主要并发症静脉血栓栓塞症(Vein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两种病症多认为是同一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1]。尽管血栓形成是机体损伤后的修复反应,但研究显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将加重HL患者的病情,影响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生存周期[1]。寻找高灵敏度、特异度的生物学标志物对于临床意义重大,能够快速评估HL预后。血小板是肿瘤相关疾病中血栓形成的重要因子,能够预测恶性肿瘤患者生存及预后转归[2]。研究表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反应血小板活化程度的标志物之一,同时与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风险正相关[3]。本研究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HL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南阳张仲景医院2018年7月~2020年10月收治的HL患者共167例。167例HL患者男77例,女90例,年龄13~64岁,平均(42.2±12.0)岁,根据出院后1年内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将其分为VTE组和非VTE组,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均P<0.05)。

1.2 研究方法

收集167例HL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临床生化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征、脏器受累、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和白细胞计数(WBC)等实验室生化检查结果。所有血生化指标均于患者入院当日或次日清晨空腹采集,抽肘静脉血检测。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检测均在采集静脉血后120 min内完成。167例HL患者采用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肺CTA检查判断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年龄、MPV、血小板计数)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WBC)以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预测HL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诊断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HL患者共167例,其中静脉血栓栓塞患者12例(7.2%),非静脉血栓栓塞患者155例(92.8%),两组患者结外器官累及、MP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采用LR法调整混杂因素年龄、结外器官累及、Hb值 <100 g/L、WBC×109/L后显示,MPV<6.8 fl(HR=1.632,95%CI(1.423~3.362),P=0.013)是HL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2.3 平均血小板体积对HL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价值

平均血小板体积诊断HL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最佳临界值为6.8 fl,AUC面积分别为0.691(0.403~0.856)、P=0.021,敏感度为66.2%,特异度为92.5%。

3 讨论

HL患者随着病情发展可发生VTE,属于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PE和DVT两种病症,是HL患者治疗期间死亡的重要风险因素[3]。本研究结果显示,167例HL患者在接受常规化疗方案后一年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7.2%,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似[1,2]。恶性肿瘤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损伤患者凝血-抗凝平衡,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继而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既往研究发现,血液中血小板活化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存在关联[3]。恶性肿瘤细胞能够刺激血小板致密颗粒释放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大量聚集;同时,恶性肿瘤细胞促进凝血酶B产生进而增加血小板凝聚性;而血小板通过蛋白酶体受体活化自身,改变体积,使血小板凝聚功能降低,继而影响HL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和发展。MPV是临床常用血液学检测指标,具有经济、快捷等优点,能够有效反映血小板活性和血小板体积。既往研究发现,平均血小板体积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存在正比例关系;另外,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亦被证实[3]。本研究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和临界指数评估了平均血小板体积对HL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测效能,结果显示,当平均血小板体积<6.8fl能够有效预测HL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进一步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采用LR法调整混杂因素年龄、结外器官累及、Hb值<100 g/L、WBC×109/L后显示,MPV<6.8 fl是HL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化疗前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6.8fl的HL患者此时血小板处于持续激活状态。当血液中血小板破坏过多导致血小板数量急剧减少时,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增加,该阶段主要发生于血小板成熟早期;另外,当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导致血小板水平降低时,平均血小板体积出现反应性降低[3]。本研究结果也证实该猜想,静脉血栓栓塞症组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低于非静脉血栓栓塞症组患者,提示血小板活性状态有助于提示HL患者血栓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平均血小板体积减少能预测HL患者静脉血栓发生风险,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栓塞血小板血栓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