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香樟木屑林下栽培大球盖菇试验

2021-08-18何亦芸李云笑朱佳怡顾佳梅朱佳妍

食药用菌 2021年4期
关键词:盖菇稻壳大球

何亦芸 李云笑 朱佳怡 金 昭 顾佳梅 朱佳妍

利用香樟木屑林下栽培大球盖菇试验

何亦芸 李云笑 朱佳怡 金 昭 顾佳梅 朱佳妍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为降低大球盖菇的栽培成本,实现香樟木屑的循环利用和林下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以香樟木屑为主要培养原料,设计4种不同配方,开展林下大球盖菇栽培试验。结果为配方4(香樟木屑50%、稻壳20%、芦苇秸秆20%、羊粪8%、生石灰2%)的菌丝长势、子实体品质和产量表现较好。

大球盖菇;赤松茸;香樟木屑;培养料配方;林下栽培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酒红球盖菇,是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一种珍稀食用菌,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菇种[1]。大球盖菇色泽艳丽、柄粗盖肥,口感脆嫩爽滑,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降血糖、抗肿瘤等保健功效[2-3],发展前景良好。大球盖菇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抗杂菌能力,各种农作物秸秆、木屑、废菌渣和树叶等均可用于栽培。

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杂木屑、玉米芯等生产原料成本升高,拓宽大球盖菇栽培原料日益迫切[4]。香樟是江南地区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每年秋冬季修剪下大量枝条。由于香樟树含有樟脑和香樟精油等抑菌、杀菌成分,目前尚未见利用其木屑栽培大球盖菇的报道。因此,去除香樟木屑有害物质,筛选适宜栽培配方,是降低大球盖菇栽培成本、实现香樟木屑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

目前大球盖菇主要有露天栽培、林下栽培、大棚栽培和工厂化立体栽培4种模式[5],其中,林下栽培可充分利用林下闲置土地资源,并具有散射光充足、温湿度适宜等优势。本文利用当地香樟木屑资源,开展香樟林下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菌株为‘山农球盖3号’,购自山东农业大学。香樟木屑为浙江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修剪的香樟枝条,粉碎成指甲盖大小,在太阳下曝晒一周后备用。稻壳购自本地稻米加工厂。芦苇采集自校内,晒干后粉碎成2~3 cm的小段。麸皮、羊粪和生石灰均购自本地农资商店。

1.2 栽培基地

栽培基地选择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香樟林下。香樟树龄10~15年,树间距1.5 m,林下常年被香樟树叶遮蔽,夏秋季遮阳率超过90%。栽培前清除林下枯枝落叶。

1.3 供试配方

配方①:香樟木屑50%、稻壳40%、麸皮8%、生石灰2%;配方②:香樟木屑50%、芦苇秸秆40%、麸皮8%、生石灰2%;配方③:香樟木屑50%、稻壳20%、芦苇秸秆20%、麸皮8%、生石灰2%;配方④:香樟木屑50%、稻壳20%、芦苇秸秆20%、

羊粪8%、生石灰2%。每配方设3个重复。

1.4 培养料的堆置与发酵

将原料按照配方比例称好并混合均匀,洒水预湿1~2天使吸足水分,然后建成底长2.5 m、宽1.2 m,高1.0 m的发酵堆。待料内温度达到60~65 ℃时,保持24小时,然后翻堆,将内部温度较高的培养料翻到地面,表层及贴近地面的培养料翻到内部位置。重新建堆后在顶部打透气孔,至培养料温度达到60 ℃时,保持24小时再翻堆一次。当培养料中有大量白色高温放线菌、无酸臭味时结束发酵。洒水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65%左右即可使用。

1.5 播种

于8月初播种,在两列香樟树之间设菇床,每菇床长2.5 m,宽0.8 m。铺一层培养料播一层菌种,共铺3层培养料、2层菌种。菌种掰成核桃大小的团块,采用梅花形穴播法,穴间距8~10 cm。底层和中间层铺料厚度均约10 cm,上层铺料厚度为5 cm,上覆一层厚3 cm的林下壤土。根据天气情况不定期向菇床表面洒水保持培养料湿度。

1.6 测定项目

观察大球盖菇菌丝色泽、长势、疏密度和满床时间;记录从播种到开始出菇的时间,称量第一潮菇产量,计算A级、B级商品菇所占比例及生物学效率、经济收益。采用SPSS Statistics 2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配方的菌丝生长情况

不同配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表现差异明显(表1):配方4菌丝生长旺盛,表现浓密洁白,满床时间快,仅28天;配方3居次,菌丝较浓密;配方1菌丝长势较差,稀疏,满床时间长,需41天。分析配方发现,香樟木屑比例相同,降低稻壳、芦苇秸秆(碳源)用量的同时,添加8%羊粪(氮源)有益于菌丝生长。

表1 不同配方的大球盖菇菌丝生长表现

注:++表示菌丝长势较差,+++表示菌丝长势较强,++++表示菌丝长势强。

表2 不同配方的大球盖菇子实体产量比较

注:产量数据为前三潮每小区(2 m2)产量;同列数据后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0.05)。

2.2 不同配方的子实体产量和品质

不同配方大球盖菇子实体产量存在差异,详见表2。出菇时间,以配方2较早,为50天,其次为配方4,为51天。品质方面,以配方3和4较好,菇体粗壮;配方2菇体纤细,品质差。每小区(2 m2)产量,以配方3和4较高,分别是7.2 kg和7.6 kg;配方1产量较低,仅4.6 kg。前三潮菇的生物学效率,以配方4较高,达67.2%,其次是配方3,为64.5%,两者间差异不显著;配方1和配方2较低,与配方3、4比较,差异显著。

配方4与常规配方(杉木屑50%,玉米芯30%,稻壳20%)的生物学效率69.4%(自行试验数据)相比,差异不明显。

2.3 不同配方栽培大球盖菇的经济效益

不同配方大球盖菇的商品菇比例及经济收益差异明显(表2)。按照A、B级菇每千克收购均价22.5元计,配方4小区种植产量7.6 kg乘以A、B级商品菇比例66.5%,再乘以22.5元单价后,减去成本32.3元,得到收益为81.6元。前三潮菇产量和A、B级商品菇比例,均以配方4和配方3较高,因而每小区经济收益以配方3和配方4较高,两者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与配方1和配方2比较,差异显著。

3 结果与讨论

根据本次试验结果,香樟木屑配比相同的培养料配方之间的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情况、出菇时间和品质、生物学效率及收益等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配方4(香樟木屑50%、稻壳20%、芦苇秸秆20%、羊粪8%、生石灰2%)表现较佳,生物学效率及经济收益均较好。

香樟木屑曝晒后与其他培养料混合、建堆发酵后可以用作大球盖菇的栽培原料,这可能与曝晒、发酵等处理使其香樟精油和樟脑等抑菌、杀菌成分挥发或发生了生物转化有关。这一试验结果为大球盖菇在江南地区的栽培拓宽了培养原料,实现了废弃林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林下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6]。

[1] 沈盟, 姚祥坦, 沈亚强, 等. 不同培养料配方和覆盖方式探索大球盖菇轻简化栽培初报[J]. 上海农业学报, 2020, 36(2): 72-76.

[2] 鄢庆祥, 孙朋, 杜同同, 等. 大球盖菇种植栽培与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 2019(6): 163-169.

[3] 滑帆, 刑万里, 李文平, 等. 河北省大球盖菇栽培技术[J]. 北方园艺, 2020(21): 171-174.

[4] 陈春, 陈今朝, 王慧超, 等. 药渣栽培大球盖菇试验[J]. 2019(10): 123-126.

[5] 霍捷, 王卫平, 滑帆, 等. 大球盖菇栽培模式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探讨[J]. 中国食用菌, 2020, 39(2): 35-38.

[6] 王浩东, 葛静波, 季林章, 等. 林下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J]. 食药用菌, 2014, 22(6): 346-349.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2020R440006)

何亦芸(2000.5—),在校大二学生,所学专业为食品质量与安全。E-mail: hwq2005003@163.com。

S646

B

2095-0934(2021)04-340-03

猜你喜欢

盖菇稻壳大球
稻壳兴衰史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堆积燃烧清洗稻壳制备SiO2特性
桑枝秸秆培养大球盖菇栽培种配方的筛选
数理:大球和小球
扮演一天稻壳猫
野象卷起了稻壳猫
慈溪林下大球盖菇试种成功
有多少盏灯
开怀大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