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民族艺术在应用型高校中的传承实践研究

2021-08-16张丽沈业于海玲

大观 2021年3期
关键词:语境民族艺术

张丽 沈业 于海玲

摘 要:少数民族,尤其是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在信息与物流相对发达的新时代,其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面临着后继无人乃至失传的境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守正确的文学艺术阵地和理念,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文艺工作者的工作指导方针。因此要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地方民族艺术的影响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部分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服务。弘扬地方民族艺术,是建设文明国家、对外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因此,在新时代,要保护和发掘地方民族艺术,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进步。

關键词:地方民族艺术;应用型高校;传承

注:本文系2020年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高等特殊教育中地方民族艺术的传承实践研究”(YWK10236200101)、2019年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地方民族艺术传承路径研究”(2019B053)研究成果。

地方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地域性文化艺术在时间长河中消逝,那将是对民族与历史的极度不负责任,更会因此丧失民族凝聚力。地方民族艺术是民族传承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民族魂魄所寄居的地方。而通过教育形式,将地方民族艺术进行有序保护和传承,是现代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之一,能够为尊重地域性民族风俗以及信仰锦上添花。

一、地方民族艺术传承发展面临的窘境

(一)生活方式的变化

由于人类进步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让原本拥有独立生存空间的地方民族艺术逐渐失去生长的沃土,也使得很多从事地方民族艺术的老艺术家们在新时代语境中谋求着夹缝般的生存。同时,这些优秀地方民族艺术在大多数人心中成为可有可无的岁月痕迹。现代化进程中,简单原始的地域性生活习俗被舶来的异域习俗逐渐取代,那些本该在民族节日中出现的地方艺术形式也被现代技术制造的娱乐项目所取代。历史时期,各民族儿童是在地方民族艺术耳濡目染的语境中成长的,而在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手机以及电视、电影等取代原生态的民族生活风俗[1]。与老一辈的观念不同,当代青年人很少会对地方民族艺术产生兴趣,他们无法抵御现代科技产品以及丰富的物质生活的诱惑,不愿意回归到民族聚居地重复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与现代普及的艺术形式相比,他们更认为地方民族艺术是化石,是与他们无关的“他者”,应存放在博物馆。

(二)思想意识的变化

生活语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社会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也会被伴随发展而来的外来文化所充斥。地方民族艺术被边缘化与时代发展有因果关系,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后,渴望精神生活的富足,但受社会功利性思想渗透的部分民众,接受外来文化,放弃传统文化,消解和消融带有民族元素的事物,极度追求个人主义意识,将地方民族艺术排斥在精神生活之外,使地方民族艺术时刻处于濒危之态,从而对地方民族艺术传承构成了致命威胁。极度追求经济和经济价值走向的现代社会,很多具有优秀民俗文化的地方民族艺术濒临灭绝,视民族文化价值为零的现实也愈演愈烈。有鉴于此,教育领域应发挥职能作用,在教学中确立民族性和地方民族艺术的价值,进而通过教育机构的覆盖性宣传地方民族艺术的实用价值。

二、地方民族艺术在应用型高校传承的作用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会对本民族文化进行大力弘扬和发展,这是对本民族的负责任态度和对民族属性的认可。在我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一直到现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对地方民族艺术持支持态度,尤其是对那些少数民族艺术形式,更是采取保护措施。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性高校都开设了少数民族艺术类课程,这在某种程度上帮扶着地方民族艺术的延续。但高校地方民族艺术教学毕竟有其局限性,因此,地方民族艺术还需要深入其诞生和生存的语境中去寻找更多的艺术元素。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56个民族分布在大江南北广袤的国土之上,其民族文化在现代中国更具民族艺术魅力。拥有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民族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多元和多样的地方艺术形式,因地域影响,其艺术特色充满了本民族的生活语境情调和生产特征。这些都是通过地方民族音乐、地方民族舞蹈及其他地方民族艺术类别进行展现的,能够向外界快速传递出特有的民族文化。然而,在地方民族艺术传承上,通常都是师父带徒弟,或者亲人间口传心授,部分学习地方民族艺术的民众更是出于谋生的目的才走进地方民族艺术领域的。因此,高校应发挥积极作用,利用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挖掘地方民族艺术的文化精髓,向国内其他地域以及国外宣传地方民族艺术,促进学生走进地方民族艺术、弘扬地方民族艺术。

三、地方民族艺术在应用型高校中

传承的实践路径

(一)深刻了解和正确对待地方民族艺术

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各民族都孕育出灿烂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并为中华民族有序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下对于地方民族艺术的传承,要从保护地方民族艺术的角度出发,正确估量地方民族艺术价值,延续和拓展地方民族艺术发展之路。历史中,各民族都有着相对应的民族文化遗产,比如民族神话体系、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戏剧、民族工艺等。通过地方民族艺术展示各民族风采,可以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对外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保护与传承地方民族艺术的新方法

首先,要在教育先行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地方民族艺术在覆盖地域的影响力,提升民众自发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2]。比如思南花灯,被当地政府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可开办花灯节,增加民族艺术氛围,带动地方民众进行相关文化产业建设。宣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地方民族艺术内容的同时,知晓其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民族传承价值的独一性,进而打造人人拥有保护地方民族艺术之心的大环境,帮助学生建立独立思考和提炼地方民族艺术精髓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地方民族艺术推广形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拓展地方民族艺术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体系与研究体系,培养更多学生加入保护、弘扬地方民族艺术的队伍。然后可以依托校园语境建立具有民族特征的图书馆,搜集整理本地域民族文化艺术门类资料。此举不仅能挖掘和保护地方民族艺术资料,还能将这些资料应用到教学领域与研究领域,并能够让地方民族艺术系统化、综合化呈现,也能为交流和学习提供场所和资料。

其次,要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途径。地方性高校以及应用型高校,都是在为社会各行业的实际应用培养相关人才[3]。定位、定向性培养是发展地方民族艺术最佳教育模式之一。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走出书本误区,将所学运用到实际表演中,一方面深入地方民族艺术语境,另一方面检验理论与实际应用时的差距。教师以及教学团队在教学活动中,可将学生带入地方民族艺术的发源地,让学生在地方民族艺术生存语境中,能够近距离观察和感受艺术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并能将其蕴藏的民族性与艺术价值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叠加,从而得出地方民族艺术生存、发展的必然因素。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语境资源,鼓励学生进行地方民族艺术方面的创作与表演,并利用评判机制对学生所创作的作品予以评判,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保护和弘扬地方民族艺术时,勇于实践、敢于实践,才能真正发挥教育、教学对地方民族艺术的保护和弘扬意义。

四、结语

地方民族艺术都具有本民族的地域性特征,凝聚了独特的民族性。同时多种民族文化汇聚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对外展示中国魅力的重要窗口。继承和弘扬地方民族艺术是中华各族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将地方民族艺术在应用型高校中进行传承实践,有益于保护和弘扬地方民族艺术,发挥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的传承使命和教学目标及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旺丽,杨燕霞.地方高校开展非遗民族舞蹈的意义[J].艺术品鉴,2020(3):97-98.

[2]罗瑛.民族艺术的认同空间:文化景观与地方表述[J].民族艺术,2019(1):109-116.

[3]彭舟.民族舞蹈文化传承视角下地方高校非专业类舞蹈教育之我见[J].中国文艺家,2018(5):206.

作者单位:

绥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语境民族艺术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MINORITY REPORT
纸的艺术
传承 民族 文化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