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双钢琴曲《晨景》的教学研究

2021-08-16秦歌星景佳

大观 2021年3期

秦歌星 景佳

摘 要: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双钢琴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尔·金特》第一组曲是19世纪挪威民族乐派作曲家格里格的代表作品之一,《晨景》是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文章从该作品的演奏技术与合作技巧入手,对《晨景》的教学要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力求为广大学习者在演奏此作品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双钢琴;演奏技术;合作技巧

一、《晨景》及其创作者的介绍

(一)格里格及其创作情况

爱德华·格里格,19世纪挪威民族乐派的杰出作曲家,他创作的重心是钢琴抒情小品和声乐曲。他的钢琴作品包括《钢琴抒情小品》《e小调钢琴奏鸣曲》《g小调钢琴叙事曲》等,声乐作品有《我爱你》《游吟藝人之歌》等,其中《培尔金特组曲》是他非常重要的作品。

格里格的音乐简洁质朴、富有个性。他在创作中借鉴了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成果,并通过对挪威民族历史的歌颂和对民间生活的感受,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的挪威民族特色的作品。在他许多民族题材的作品中,都表达出了对民族独立自由的渴望,适应了当时的挪威历史发展潮流,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晨景》的简析

1.创作背景

《培尔金特组曲》是格里格为戏剧大师易卜生的长篇同名诗剧《培尔·金特》创作的配乐,后来格里格从中选取了部分乐曲整理为两套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和第二组曲。诗剧《培尔·金特》创作于1867年,取材于挪威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表达了易卜生对独立、和平的渴望。格里格创作的配乐将音乐与戏剧完美结合,在音乐中展现了易卜生一生所追求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两人的结合可以说是文学界和音乐界一次伟大的相聚。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一共有四种形式,分别为管弦乐版本、钢琴独奏版本、四手联弹版本和双钢琴版本。双钢琴版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是美国作曲家理查德·辛姆的改编曲。《晨景》是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在戏剧中是第四幕第五场的前奏曲,讲述的是培尔·金特成了富翁的一天早晨,他站在摩洛哥的一个洞穴前,幻想着自己成为沙漠王国的国王。

2.曲式分析

《晨景》是三部性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9小节)建立在E大调上,整个部分层层推进,仿佛太阳慢慢升起,充满了生机。第二部分(30-55小节)通过旋律与伴奏的对抗,营造了太阳在云层中若隐若现的场景。第三部分(56-78小节)回归到E大调上,进入了全曲的最高潮。高潮过后进入本曲的尾声第四部分(79-87 小节),主题再次出现,音乐恢复了安静。这段音乐中用多变的调性描绘了戏剧的情节,用丰富的和声以及旋律强弱、快慢的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主题形象鲜明,音乐色彩丰富,引人入胜。

二、《晨景》的演奏技术要点

(一)触键

《晨景》描绘的是清晨的美好景象,给人一种清新愉快之感。谱面上大量的连线、旋律的走向以及音乐术语都确定了这段音乐应以连奏为主。如1-3小节,此处弹奏第一钢琴的主旋律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要手指贴键,手腕放松,让力量在指尖进行转移,手指下键速度稍慢,平缓轻巧地触键;弹奏第二钢琴的双音及和弦时也应贴键弹奏,只运用手指的力量,这样的触键方式使得第二钢琴的音量不会盖过第一钢琴,双方主次清晰,出来的声音安静柔美。

(二)力度的控制

双钢琴版的《晨景》不仅要用两只手演奏出管弦乐不同的声部,发出堪比管弦乐的音响效果,还要用音量来分清声音的主次。21小节开始,主旋律在第一钢琴声部,其织体从单音变成八度的形式,力度不断增强,到达了全曲的第一个高潮。弹奏此处时要突出第一钢琴的右手旋律,第二钢琴的和弦只是起到烘托作用,不能盖过第一钢琴的旋律。教学时应着重于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使得弹奏达到完美的音响效果。

三、《晨景》的合作技巧

(一)声部结构的处理

《晨景》中多处小节采用了齐奏式的声部结构,演奏此结构需要双方对节奏的把控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如第37-39小节,第一钢琴与第二钢琴皆出现了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动,演奏者在各自练习时需加强对手指技巧的训练,从慢到快反复练习。合作与教学时要求演奏者注意气息的顺畅,确保乐句气口的一致,使跑动的音符干净均匀。

(二)音色的模仿

双钢琴版《培尔·金特》第一组曲是根据管弦乐版改编而成的,演奏者需要通过对管弦乐版中音色的模仿,塑造出层次更丰富的音响效果。以《晨景》的主题句为例,由第一钢琴右手声部奏出的主题旋律原为长笛演奏的声部,弹奏时手指应快速击键以演奏出干净、明亮、清澈的音色;第二钢琴的伴奏声部在弹奏时应当放慢触键的速度,使得音色更加柔和。教学时还应注意学生的手掌和手指的各个关节是否保持了一定的紧张度,以确保触键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踏板的运用

双钢琴的踏板可以在不影响对方演奏的前提下自己掌控,但为了更好的音响效果,还是要依靠听觉与另一位演奏者配合。如乐曲的73小节处,此处第二钢琴是主旋律,模仿的是清脆的鸟鸣声;第一钢琴则是起到烘托的作用,营造一种大自然中绵延不绝的声音。因此第一钢琴踩的时间则要长一些。在合作与教学时应注意两个声部的相互配合,时刻关注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分别针对每个声部的作用去控制,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音响效果。

四、双钢琴教学的意义

(一)双钢琴教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的双钢琴演奏发展迅速,在各种音乐活动中经常出现,客观上推动了高校双钢琴教学的发展。目前,公众对双钢琴这种演奏形式十分关注。随着我国艺术教育水平的逐渐提升,双钢琴教学变得越来越系统化。对于我国的双钢琴教学来说,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同时要经常学习国际上的先进教学,逐步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以推动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双钢琴教学的发展与完善。

(二)双钢琴教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双钢琴演奏要求演奏者在弹奏时进行两人协作,使得学生在练习时能交流彼此的不足和对曲目演奏时的看法,从而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双钢琴演奏的学习兴趣,促進学习效果的提升。

2.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

双钢琴演奏需要演奏者在聆听自己弹奏部分的同时聆听对方弹奏的音乐部分,以达到合二为一的效果。在练习过程中,演奏者们互相倾听,感知对方的节奏、旋律、分句、力度,在一次次的练习中不断磨合和调整,从而起到提高听力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一对一形式的钢琴演奏教学中,学生较少有机会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弹奏,因此会不了解对方的弹奏特点,造成合作上的困难。而双钢琴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弹奏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加强学习的效果。

五、结语

该曲的教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音量的控制首先要考虑主旋律所在的位置,分清主次,突出主旋律声部,教学时应着重于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与配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第二,触键方式以作品的总体风格及旋律的走向来把握,合作与教学时应强调触键方法的统一,弹奏出和谐统一的音色;第三,踏板的运用应针对每个声部的作用去控制,依靠听觉与另一位演奏者配合,在教学时应注意学生在踏板的运用上是否恰当,避免混乱嘈杂的音响效果。通过对双钢琴作品《晨景》的研究与学习,能够从多种角度了解该作品,更深刻地把握作品内涵。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本文了解双钢琴这种演奏形式,充分感受双钢琴演奏的魅力,从而推进高校双钢琴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依琳.《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双钢琴版)艺术特征及演奏分析[D].开封:河南大学,2018.

[2]李雪韵.从双钢琴演奏艺术中简析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组曲[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3]赵婉婷.浅析中国双钢琴音乐教学现状及发展[J].黄河之声,2018(9):69.

作者简介:

秦歌星,江汉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钢琴表演。

景佳(通讯作者),江汉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