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2021-08-16周娜仲迎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1期
关键词:外渗静脉炎预见性

周娜,仲迎娣

(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江苏 徐州221000)

0 引言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具有积极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易出现穿刺失败、皮肤损伤以及液体外渗等问题,由此不仅会影响护理质量,同时也容易诱发护患纠纷[1]。为更好的改善这一情况,预见性护理的实施也成为了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必然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诊的静脉留置针新生儿中随机选取10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儿5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者26例,日龄3~8d,平均4d,疾病类型:病理性黄疸1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4例,肺炎12例.实验组中,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28例,日龄4~7d,平均5d,疾病类型:病理性黄疸1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5例,肺炎13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护理,主要护理内容有:(1)采取常规穿刺置管方法,并采用无菌透明膜进行固定;(2)在静脉留置期间加强巡视工作;(3)结合患儿的年龄、药物性质进行输液速度的合理调控,对穿刺部位进行严密的监测,每日进行1次无菌透明膜的更换。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步实施预见性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在进行穿刺前由护士长牵头带领护理人员针对患儿静脉留置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如静脉炎)的发生原因进行归纳和分析,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组间讨论制定个性化的预见性护理方案。

1.3 药液外渗预防性护理

因患儿均为新生儿,皮肤柔嫩且表皮组织较薄,血管较细,缺乏弹性,很容易出现皮肤损伤。如果出现药液外渗的情况,将会对患儿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对此,在护理过程中需注意:(1)在选择血管穿刺时,尽量选择管径较为粗大同时血流较为集中和丰富的部位进行穿刺,该穿刺方式普遍适用于对药物渗透性高和血管刺激较大以及存在不良反应的新生儿。(2)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每次输液前,应抽回血并使用脉冲式手法冲洗血管通路装置,以评估导管功能。(3)在注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钙剂和甘露醇等药物时,需重新选择静脉进行注射,同时密切关注患儿是否存在过敏反应。特别是在涉及到一些刺激性较大的抗生素药物(如夫西地酸)使用时,需选择精密过滤的输液器,同时加设警示牌,加强输液巡视工作。在注射多巴胺等活性药物时,需提前确定静脉输液的通畅性,并采取患儿两条静脉通路轮流注射的方法。

1.4 留置针敷贴预见性护理

在进行留置针敷贴时,因新生儿皮肤的特殊性很容易出现黏胶过敏问题,而且也很容易出现留置针敷贴方法不正确或敷贴时间过长或动作力度较大等问题。对此,我科室对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敷贴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为:(1)首先在敷贴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一些低敏性和较好透气性的敷贴材料,以此来有效的降低患儿的皮肤过敏问题。(2)强化护理人员护理管理,保证在执行敷贴操作时能够的无菌化,并能够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即:将其自然下垂,敷于穿刺点的中间位置,并由中间缓缓的向四周轻轻按压固定。(3)加强巡视监查,一旦出现敷贴污染的情况需及时的进行更换。在进行敷贴更换时,为避免造成患儿皮肤的撕脱伤,预前进行湿润,随后使敷贴与皮肤呈0°或180°夹角,一边按压一边揭膜,所有护理操作都要保证做到动作轻柔和谨慎。

1.5 拔针和头皮针针头脱出的预见性护理

一般在输液的最后阶段,患儿总会出现手舞足蹈和哭闹的问题,由此也会对护理人员的拔针工作造成较大的困难,情况严重还会出现拔针、头皮针头的脱出问题,甚至出现新生儿被针头扎伤等。对此,我科室所采取的预见性处理措施为:对哭闹严重的患儿,使用婴儿手套将其进行包裹,对其行为进行约束,避免由于患儿的“乱动”而诱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使用微量注射泵输液的患儿,使用胶布将头皮针的针柄和静脉留置针固定好,以避免出现患儿被扎伤的问题。对于个别患儿在采取相应的约束措施之后仍存在哭闹严重和难以安静表现的,可给予少量的镇定剂。

1.6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不良事件主要涉及液体外渗、针头脱出及黏贴伤等。

统计两组患儿在静脉留置期间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判定标准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制定的新生儿静脉炎判定标准执行,静脉炎严重程度分级标准为:(1)I级:静脉留置针部位见局部的红肿或水肿,静脉无索样变化且无硬结;(2)Ⅱ级:静脉留置针部位可见局部红肿或水肿,静脉局部呈现索样变化但无硬结;(3)Ⅲ级别:静脉穿刺部位局部见水肿或红肿,静脉局部呈现索样变化且存在硬结。

统计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依据《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评价表》[2]针对家属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满分100分,评分为91~100的为十分满意,评分在81~90分的为满意,71~80分的为比较满意,低于70分的为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比较满意)/病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据统计,实验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实验组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儿静脉置管期间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中静脉炎发生总计4例,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中静脉发生总计9例,静脉炎发生率为18.00%,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静脉置管期间静脉炎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此次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4.00%,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6.00%,P<0.05,详见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属于一类头皮针的更新换代产品,其套管也均是由较为先进的生物材料制作而成,具有柔韧性高、对机体血管刺激小等优点,可结合临床需要给予必要的治疗辅助,能够有效的减少输液外渗、穿刺疼痛以及感染事件的发生。

但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的渐趋普遍化,由此所引发的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如静脉炎)发生率也越来越高[3]。新生儿,作为临床救治中一类特殊群体,在静脉留置针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对更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护理人员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导致新生儿血管损伤,进而诱发药液滞留,出现静脉栓塞或静脉炎;第二,穿刺操作前未进行严格的消除处理或未严格遵循无菌化操作理念,导致病菌感染,诱发静脉炎。第三,反复穿刺操作对新生儿血管造成较大刺激;第四,高渗性药物的应用,造成新生儿静脉细胞脱水变形,进而诱发血管损伤发生静脉炎。静脉炎是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治疗过程中比较高发的一类严重并发症,除此之外还有药物外渗、针头脱出、黏贴伤等,均对患儿的治疗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为更好的规避这些问题的发生,从而更好的保证临床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引入预见性护理也就成为了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的一项必然选择。

预见性护理同一般护理模式有所不同,其属于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优化和改进而形成的一套全新的护理模式。在预见性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提前针对治疗或护理过程中患儿所可能潜在的疾病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提前的预估,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防护策略,从而达成有效规避治疗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在此次研究中,针对实验组患儿进行预见性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分析静脉炎预防护理、针头脱出预见性护理以及敷贴伤预见性护理药物外渗预防性护理等内容。结合新生儿可能出现的系列并发症给予了全方位的细化护理,因此也达成良好的护理效果。

因此,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实施,有效的提升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并显著的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静脉炎发生率,缓解了患儿痛苦,促进了患儿康复,也促使患儿家属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发挥出了优异的临床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外渗静脉炎预见性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护理干预在小儿临床药物外渗中的效果研究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CT 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的护理干预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