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国内

2021-08-16

节能与环保 2021年7期
关键词:厨余气候变化计量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 首日成交2.1亿

7月16日,备受关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举行启动仪式,随即开启上线后的首批交易。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碳配额开盘价为48元/吨。9点30分,首笔全国碳交易已经撮合成功,交易额为790万元。截至当天收盘,碳配额最新价为51.23元/吨,涨幅为6.73%,均价为51.23元/吨。交易总量410.40万吨,交易总额为2.1亿元。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华能集团、华电集团、申能集团等企业参与了全国碳市场首日交易。根据测算,首批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全国碳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启,标志着我国市场化碳减排进入新阶段,这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又一重大里程碑。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围绕工业、社会生活、农业三大领域,提出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即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深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部署了“十四五”时期循环经济领域的五大重点工程和六大重点行动,包括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园区循环化发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等五大重点工程,以及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等六大重点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地方推进非居民厨余垃圾处理计量收费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非居民厨余垃圾处理计量收费的指导意见》。提出将推行计量收费,逐步建立超定额累进加价机制。明确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和宾馆、饭店等相关企业在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即非居民厨余垃圾),按照“产生者付费”原则,建立健全计量收费机制。同时完善配套政策,加快理顺非居民厨余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运营主体企业化和运营机制市场化。此外还要强化组织实施,要求厨余垃圾收运监管体系基本完善的地区,尽快实现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逐步建立超定额累进加价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要求做好新能源送出工程投资建设

7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投资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就风、光项目并网方面提出有关指导意见。通知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风电、光伏将迎来快速增长,但电源送出工程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加强电网和电源规划的统筹协调,优先电网承建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 确保送出工程与电源建设进度相匹配。通知要求对电网企业建设有困难或规划建设时序不匹配的配套送出工程,允许发电企业投资建设,可多家企业联合建设,也可一家建设、多家共享。发电企业建设的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经电网与发电企业协商一致后,在适当时机由电网企业依法规进行回购。

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0年度报告》

7月1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0年度报告》。年度报告内容涵盖2019年我国有关部门、地方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包括强化顶层设计、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基础能力、全社会广泛参与,以及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7个方面,全面展示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规划制定、体制机制建设、社会意识提升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同时,阐述了中国政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坚定推动多边进程,在气候国际谈判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有关情况,以及为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做出的“中国贡献”。

猜你喜欢

厨余气候变化计量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探索气候变化起源真相的艺术作品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姑苏区最大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试运营 日处理能力达100吨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食物废料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