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型柱施工工法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021-08-16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门窗 2021年1期
关键词:型钢骨架面板

伍 洲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1 前言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人们面前。为了满足更多的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优化建筑空间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异型柱的运用越加广泛。结合高层建筑工程实践经验分析可知,异型柱的施工相对复杂,加强相关工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异型柱的产生背景

基于我国现代建筑工程发展情况来看,传统方矩形柱在室内有柱角突出,如图1(a),既影响室内观瞻效果,又减少了建筑的使用面积,为解决柱角突出这一问题,异型柱应运而生。异型柱是指柱截面形状为T形、L形和十字形,如图1(b),且截面各肢宽厚比不大于4的柱。异型柱的柱肢与墙体平齐,避免室内柱角外露,改善住宅室内使用环境,便于家具摆放,提高室内空间利用效率,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日益受到建筑设计师、开发商和用户的欢迎。

图1 方形柱与异型柱示意图

结合我国高层建筑工程实践经验分析可知,异型柱的应用优势可归纳如下:

(1)异型柱肢厚与填充墙基本一致,有效减少了建筑内部柱棱角凸出等问题,建筑使用面积大幅增加。

(2)异型柱的使用可有效解决传统的柱脚凸出问题,整体空间更加整齐,室内布置更合理有序,在美观性方面优势明显。

(3)高层建筑施工中需合理布置异型柱,由此获得良好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

3 异型柱施工工法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近年来,高层建筑施工中异型柱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除了钢筋混凝土异型柱以外,钢骨混凝土、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等异型柱结构也逐渐发展起来,下文主要就此展开详细分析。

3.1 施工材料

异型柱截面相比矩形柱复杂,柱肢比较薄,截面形心和剪心往往不重合,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易发生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钢筋混凝土异型柱的抗震性能较差,JGJ 149—2017《混凝土异型柱结构技术规程》对异型柱结构体系的使用范围有严格要求,钢筋混凝土异型柱只能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0.3g)及八度以下地区,且建筑最大使用高度也低于同等条件下的矩形柱结构,见表1。

表1 混凝土异型柱和方形柱结构的建筑最大适用高度(m)

钢骨混凝土、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等异型柱结构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钢骨、型钢以及钢管等可约束核心混凝土,从而使混凝土的强度和延性得以改善,同时由于混凝土对异形钢管、钢骨、型钢的支撑作用,可有效提升其屈曲承载力。钢管、钢骨、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此类异型柱的刚度、承载力和延性均比钢筋混凝土异型柱有很大提高,抗震性能得到极大改善,从而使异型柱结构能够用于高设防烈度地区,同时房屋最大适用高度也能得到显著增大,综合经济性能提升明显。

3.2 异型柱施工工法

3.2.1 基本工艺流程

结合相关建筑施工经验可得,异型柱施工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异型柱施工流程

异型柱结构特殊,阴角加固不便,几何形状不易控制,浇筑难度大,因此施工中必须重视内侧模板固定、混凝土浇筑、结构棱角处成品保护等工作,获得可靠的异型柱成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发挥相应的承载性能。

3.2.2 施工要点

混凝土异型柱施工要点如下:

(1)施工准备:完善材料验收、保管工作,主要材料包括:模板、钢筋、混凝土等,施工机具设备均备齐,做好相关验收、维修、保养工作,确保异型柱施工中设备运转正常。

(2)钢筋与模板安装:严格按规定绑扎钢筋、安装模板,纵向钢筋接头位置设在构件受力较小处;做好模板加固工作,十字形柱的翼缘相对较窄,四边象限区需定制相应尺寸的木盒,完成安装后正常加固。

(3)混凝土施工:主要施工工法包括泵送法、高位抛落法以及人工浇捣等,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浇筑方法,工程实践中可采取多种方法互为配合,确保混凝土密实度达标。

(4)拆模:按规定顺序拆模,做好成品保护,混凝土养护时间≥14d。

值得注意的是,钢骨、型钢、钢管混凝土异型柱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符合建筑装配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要求。柱钢骨、型钢、钢管和钢梁运输到施工现场后进行梁柱节点的栓焊连接,且现场湿作业量较少。

4 工程案例

4.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二层面向楼前高架处16 根异型清水混凝土柱,柱投影面为凸字形,柱高5.4m,柱底凸字造型自下至上同比例斜向收小。柱内设有劲性钢骨架,钢骨架翼缘板与混凝土外表面外平,钢结构屋面及雨棚杆件与翼缘板相连。清水混凝土柱模板拼缝整洁规整,给予异型柱赋予一种独特而又简约的视觉效果。

4.2 异型柱结构参数

16根异型清水混凝土柱,共有5种不同规格,具体构件尺寸见表2,异型柱截面尺寸形式较多,本次仅对最具代表性的KZ2 柱进行详细介绍,柱主筋为55 根Ф36,箍筋为Ф16 拉钩。劲性钢骨架为H700×220×30×30 型钢,型钢上焊接30mm 厚钢板由内向外延伸,翼缘板表面与混凝土柱边齐平,采用焊接方式与桁架下弦杆件连接,见表2。

表2 异型劲性柱构件尺寸表

4.3 异型柱施工难点

异型柱建筑效果为清水,施工后不进行任何装饰,展现混凝土本色,混凝土原材料控制要求较高,防止出现色差。同时钢筋排布较密,柱内设有钢骨架,混凝土浇筑和振捣难度较大。

异型柱截面成凸字形,竖向变截面收小,而且立柱截面尺寸呈现多样化,不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给予模板体系的设计造成较大难度。另外伸钢骨架与柱边平,钢构件的加工误差也给予模板体系设计造成一定难度,大量细部节点仍需优化。

4.4 异型柱施工技术要点

4.4.1 模板体系的选择

异型变截面清水混凝土柱,为确保成型后的立柱整体效果,不考虑常规的散装散拼的木模。最初考虑两种模板体系,一种是定型化钢模,另一种是工具式拼装木模。由于异型柱截面形式多样化,模板通用性差,周转利用率低,采用定型化钢模成本较高,同时外伸的钢骨架加工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钢模板的尺寸偏差调整能力较差,钢模安装难度非常大。

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最终决定采用工具式拼装木模板。其模板体系采用木模板与木工字梁固定拼装成型,对于不同截面尺寸的异型柱,面板大小可以进行局部拆除微调,无需加工不同类型立柱模板。另外木模面板与钢骨架外伸段节点,可根据钢骨架实际加工情况,现场开设埋件洞口,可调整余地较大,施工速度快。

4.4.2 工具式模板体系设计

异型柱分为4块工具式大模板,大模板的面板为18mm厚的国产芬兰板,面板与木工字梁拼装固定成工具式大模板,异型柱凹欠部位定制木柱填充。工具式大模板吊装就位后采用双拼10#槽钢@300mm~600mm 抱箍固定(柱底间距300mm,由下至上间距逐渐放大),抱箍之间采用直径20mm 的精轧螺纹钢对拉固定。

4.4.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为确保清水混凝土柱无色差,必须采用同一品牌、同一批次生产的水泥。为防止钢筋较密,混凝土浇筑不密实,碎石需采用5mm~25mm的小粒径石子及上海建工材料公司自主研发的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4.4.4 施工方案

(1)工具式模板拼装:拼装工具式模板需一块10m×10m的平整场地,将国产芬兰板以1220mm 的分缝模数平铺在地坪上,再将木工字梁以259mm间距放置在面板之上,用自攻螺丝从木梁背面将木梁与面板固定,拼缝处粘贴双面胶防止漏浆。异型柱凸边需定制木柱安装在大模板之上,按照设计图纸对劲性钢骨架埋件位置进行现场面板开洞。最后将大模板整体翻转后,用连接爪将双拼槽钢按照方案间距要求挂在木工字梁上。

(2)钢筋加工及绑扎:异型柱截面尺寸自下至下收小,采用三维建模技术放样,模型内1∶1 绘制钢筋,模拟施工时钢筋与钢骨架的碰撞问题,确认无误后进行钢筋加工。钢筋绑扎材料需选用20 号镀锌铁丝,防止扎丝生锈导致混凝土柱局部泛黄。垫块采用灰色圆形塑料垫块。

(3)工具式模板的安装:模板安装前需刷金龙鱼油,木工字梁末端安装吊装配件。采用25t 汽车吊将工具式大模板整体吊起平移至异型柱侧边,用钢管斜撑进行临时固定。待四块大模板均吊装就位后,采用M20 的精轧螺纹钢对拉螺杆将双拼槽钢斜向固定牢固。

(4)细部节点处理:阳角部位两面模板宜直接搭接,阴角部位应配置阴角模,角模面板之间宜45°斜口连接。异型柱底部使用L50×5角钢围成一个方框用于固定模板,使用直径8mm的自攻螺丝与地面固定。模板搁置在钢框外侧,为防止漏浆,在模板下垫0.5mm厚橡胶条。

4.5 施工效果

4.5.1 质量方面

异型变截面清水混凝土劲性柱利用工具式大木模进行施工,整体模板体系设计较为合理,各细部节点考虑周全,模板安装就位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出现漏浆及模板变形现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泽,无蜂窝麻面,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4.5.2 进度方面

采用工具式大模板施工技术,一旦大模板拼装完毕后,只要钢筋绑扎和钢骨架加工能满足现场施工进度要求。异型变截面清水混凝土劲性柱单个施工周期为4d。其相比钢模,重量较轻,分块较少,只有4大块面板,安装就位及精调可以在1d内完成,达到了预期的进度要求。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高层建筑工程实施中,为满足不同的建筑功能、平面布置要求,异型柱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结合建筑工程实践经验分析可得,异型柱截面不规则,施工复杂且难度较大,对此必须根据项目情况合理选择异型柱施工材料与工法,制定专项施工方案,规范落实各道工序,切实保证异型柱成型质量满足要求。

猜你喜欢

型钢骨架面板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火灾爆炸作用下型钢柱的动力响应与破坏模式分析
型钢再生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分析
“超级大陆”发现新物种完整骨架
骨架密度对炭/炭多孔骨架压力浸渗铜的影响
第 一 季度AMOLED面板出货量京东方全球第二
周博士考察拾零(六十六)日光温室前屋面开机具作业门处骨架的处理方法
面板厂商向大尺寸转移2015年LCD电视面板增长目标仅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