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期中国制造业产业投资优化策略研究

2021-08-11孙雪马忠民

中国市场 2021年9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数字化

孙雪 马忠民

[摘 要]制造业产业是实现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判断产业投资变动趋向对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新冠疫情的爆发对我国的制造业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疫情时期制造业产业投资变化特征,探讨了后疫情时期产业投资变动趋向,提出了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产业投资优化策略。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产业投资;数字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9.044

制造业产业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基础,是保证国民经济不断增长重要动力源。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我国的产业经济都带来了严重打击,也在世界范围内对经济活动造成重大冲击。2021年伴随疫苗的落地,全球经济将迎来加速复苏,目前,国内虽然大部分企业已恢复运营生产,但疫情对社会与对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影响远未结束。为此,中央提出了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这就要求中国制造业产业投资必须要及时响应变动趋向,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市场与资源,提升投资质量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1 疫情时期中国制造业产业投资变化特征

1.1 制造业产业投资整体下滑

疫情期间,大量制造业企业停工停产,制造业产业投资也呈现下滑趋势。[1]2020年1月至10月,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5.3%,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2%。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降幅收窄1.0%;消费品制造业投资降幅收窄1.4%;高耗能制造业投资降幅收窄1.2%。制造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它同时受内需和外需的雙重影响。首先,就外需而言,2019年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兴起,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美国不断对我国外贸实施关税打压。再加上今年新冠疫情的冲击,当前出口形势持续恶化。上半年,在全球商品贸易降幅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我国工业出口降幅不断收窄,二季度实现了增长,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0.8%,而一季度为下降10.3%。疫情影响下出口订单取消或延时、新订单签约困难、物流不畅均对制造业投资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其次,就内需而言,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92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下降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6.6%。我国居民受此次疫情影响,对收入前景感到不乐观,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均下降。比起消费,居民更倾向于将资金储蓄在银行中。

1.2 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

受疫情冲击,非聚集性的生产与经营活动由于更有利于抗击疫情,使得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受青睐。在本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许多新产业快速发展。在互联网成熟的基础上,数字技术在医疗服务、复工复产、电子政务、社区管理、网上课程、线上消费、线上办公等方面被大量深度运用。人们对线上消费、办公、课程等的接受度提升。数字化对企业有很多有力之处:首先,数字化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及流程管理能力;其次,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全新的架构体系层次分工明确,可以帮助企业快速不断变化的业务发展需求;最后,数字化转型可以打破业务壁垒,同时推动数据流动。毋容置疑,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投资将驱动产业经济加速深化拓展。[2]

2 后疫情时期中国制造业产业现状与制造业产业投资变动趋向

2.1 后疫情时期中国制造业产业现状

2020年初为疫情防控需要,大量制造业企业停工停产。疫后为确保生产经营活动尽快恢复正常,中国政府从多方面综合施策,协调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复工,新老基建对相关制造业订单形成较强的带动作用,助力企业快速复工。国家统计局发布信息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0%,比上年同期上升0.5%,比三季度上升1.3%。2020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5%,比上年下降2.1%,见图1。分三大门类看,2020年第四季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8.4 %,比上年同期上升0.4%。2020年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增长2.8%,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3.4%,见表1。装备制造业增势稳健,持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2020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增速与2019年基本持平,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3.8%,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0.6%。2020年1—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9%,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0.1%,制造业投资下降2.2%,降幅收窄1.3%。数据显示,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6%,快于全部投资7.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5%和9.1%。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4%、22.4%;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0.2%、15.2%。走访调研显示,[3]多数制造业企业反馈信息显示市场需求正在稳步复苏,但幅度分化。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恢复较快,没有出现大规模裁员的现象。疫情过后,大小企业分化情况出现加剧,或加速行业长尾企业出局,老旧产能缺乏竞争力,企业的规模优势压低了市场价格,促进行业产能出清,龙头集中度有所提升。外部环境方面,受访企业表示对政府支持的感受增强,主要体现减税降费和金融支持两个方面。融资环境改善较为明显。由于国外疫情控制缓慢,中国制造业成了全球最为稳定的"供货商",中国供给率先反弹,疫情加速了中国制造产品的出口转移和进口替代。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的优势使得产品市占率快速提升。

2.2 后疫情时期中国产业投资变动趋向

判断产业投资变动趋向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战略价值。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暴露出了高度一体化化的全球产业链问题与弊端。面对新冠疫情所采取的停产“封城”与排查隔离等防控措施,引起人流、物流、资金流等重要市场要素循环的“物理阻隔”,人为阻碍了生产要素正常流动,为此全球经济出现了近年少有的“负向”发生。由于中国采取积极的疫情防控措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挥,从而取得疫情控制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得以快速恢复,成为世界上唯独“正”字的国家。综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为-6.8%;但二季度以后,经济进入V型快速恢复期,增速由负转正,二、三、四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3.2%、4.9%和6.5%。但也应该深刻意识到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冲击,尤其受制于全球疫情态势的持续发酵,产业投资充满不确定性,挑战与风险加大,产业层面的变化应该密切关注。由于疫情催化以及贸易摩擦影响,使得后疫时期,进一步加剧了国家间的结构性变化调整,防止由于产业链过长造成供应中断,更多转向“内循环经济模式”,强调了产业投资发展的自主可控。基于产业风险以及国家产业布局等综合性因素,全球产业链会重新进行配置。[4]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将更加脆弱,全球价值链重构呈现出新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技术发展趋势。[5]

3 后疫情时期制造业产业投资优化策略

3.1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对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促使众多企业为抵抗疫情冲击而转向“互联网+”“线上运营”“智能制造”等数字化发展模式。[6]“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进经济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应充分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与产业投资需求密切融合,推动产业投资决策向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化转型应注意:第一,产业投资决策方向应进抓客户的需求,由被动转型过渡到主动转型;第二,加大共性技术投资供给力度,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第三,加大金融资金对制造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巩固和提升供应链的韧性,使之与产业现状相匹配;第四,积极探索新型数字人才培养模式,重塑产业的整体架构,促使产业不断成长。

3.2 采取综合措施以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为基础

新冠疫情以及贸易摩擦无疑会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资金、人员、物资等的跨国流动都遭到阻碍,暴露了产业链过长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全球产业链演变的趋势转向体现在两个方向上:第一是纵向分工上将趋于缩短,使产品生产缩回到单个跨国企业内部;第二是横向分工上将趋于区域化集聚,形成产业空间集聚化的趋势。当前美国这个工业强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针对高端制造业对中国技术进行围堵,使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受到明显影响。因此为防范产业链断裂风险,在产业投资决策时需要做出综合调整,构建和稳固更独立、更完整、更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关系。一要构建新型经济国际关系,以相互尊重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准则,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大全球伙伴关系的发展,使目前存在的国际秩序变得更加合理化,也因此可以稳定国际的产业链供应链。二应强化和培育更多具有全球优势的产业链、供应链。要通过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做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聚焦产业投资重点领域,面向高端芯片、先进装备等影响产业竞争格局的,来夯实制造强国的根基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盘。

3.3 加大创新投入解决"卡脖子"问题

我国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关键领域“卡脖子”现象严重,主要是制造业所需要的一些关键零部件、基础材料等仍然依赖进口,问题最严重的主要是集成电路及其专用制造装备、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以及航空发动机方面。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卡脖子”问题的解决需要积极应对挑战,创新创造,向高质量、高端化发展。首先,政府应该全力支持重点企业加大创新和研究方面的投入,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其次,发挥企业创新活力,应围绕关键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和产业基础技术等薄弱环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再次,加大高技能、高端人才的培养与供给。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的加快,技能人才供给短缺以及高端人才不足问题愈加严重。原因在于制造业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因此,企业可与高校合作,使高校教育紧密对接产业转型对人才的需要,培养高技能人才,使我国大部分企业在高端领军人才、研发设计团队和技术骨干等方面不再缺乏,更易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3.4 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疫情期间智能制造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智能制造既是先进制造和高效率的重要方向,更是有效降低风险的重要方式,为制造业产业中高端攀升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后疫时期,应构建完整的产业供应体系,产业投资发展方向应该布局价值链中高端,向价值链中高端持续攀升,形成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新局面。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掌握了全球90%以上的核心技术,虽然我国科技发展迅猛,但是基础研究还是相对薄弱,研发投入不足,产业结构总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附加值低,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问题仍较突出。产业投资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有以下几点举措:第一,通过智能制造创新实现低端企业技术转型,形成主要靠创新、技术、人力资本和内需潜力的高质量发展[7];第二,建立以我国拥有的高端技术为主的全球价值链。目前我国在量子通信、高铁、超级计算机、载人航天等技术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利用这些拥有核心技术的优势产业建立以我国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第三,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与"一带一路"参与国之间建立广泛的资本和产能合作机制,推动国内高端技术和优质产能"走出去",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4 结论

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产生重要的影响。后疫情时期要进一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进经济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后疫情时期制造业产业应实施有效的投资优化策略,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投资,采取综合措施以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为基础,加大创新投入解决“卡脖子”问题,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不断推动制造业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参考文献:

[1]张厚明.制造业投资下滑:新冠疫情下的原因及建议[J].银行家,2020(9):48-50.

[2]汤铎铎 刘学良 倪红福等.全球经济大变局、中国潜在增长率与后疫情时期高质量发展[J].经济研究,2020(8):4-23.

[3]曹家宁.中国一带一路网.后疫情时期中国制造業现状调查与分析[EB/OL].[2020-11-16].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009803.

[4]李杨,车丽波.后疫情时期经济全球化变局与中国应对[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5):113-120.

[5]倪红福,王丽萍,田野.全球价值链重构中服务业位置及其政策逻辑[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72-83.

[6]那丹丹,李英.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工具研究[J].行政论坛,2021(1):92-97.

[7]李锦."十四五"中国企业发展大趋势[J].企业管理,2021(1):44-47.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期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提升心理资本,弯道超车成“黑马”
疫情防控与上海公共卫生危机治理体系现代化
后疫情时期职业院校信息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行动路径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