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5A 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心功能的影响

2021-08-10张云胡秋利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心血管心功能依从性

张云,胡秋利

(1.济宁市中医院心内科,山东济宁 272000;2.济宁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济宁 272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当前治疗 AMI常用方法,能够尽快恢复闭塞血管血流灌注,缩短心肌缺血时间[1]。但PCI 治疗无法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术后仍面临冠状动脉再狭窄和缺血风险,易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影响心功能康复,预后不甚理想[2-3]。 因此,术后尽早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在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改善心功能水平中具有重大意义。 但AMI 患者多存在年龄偏大、疾病认知不足、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等情况,导致早期心脏康复锻炼参与依从性较低, 心脏康复护理实施难度增加,不利于心功能恢复。5A 模式是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含评估、建议、共识、帮助、随访5 个步骤,广泛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癌症等患者康复领域中。 本研究选择 2019 年 1 月—2021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96 例AMI 患者作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基于5A 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AMI 行PCI 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96 例AM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 例。研究组男20 例,女28 例;年龄 56~77 岁,平均(64.93±3.55)岁;体质指数21~28 kg/m2, 平均 (24.31±1.44)kg/m2。 对照组男 23例,女 25 例;年龄 55~78 岁,平均(65.01±3.39)岁;体质指数 22~29 kg/m2,平均(24.36±1.37)kg/m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4]中AMI 诊断标准;首次行PCI 治疗;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患者及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缩窄性心包炎者;存在先天性心脏病者;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者;术后经医生评估不宜康复锻炼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心脏康复护理。术后患侧肢体制动12 h,绝对卧床休息48 h, 且术后1 周内均以卧床休息为主,简单活动为辅;患者如无不适,术后3 d 由护士被动活动其四肢、关节,10 min/次,2 次/d;术后 4~7 d 增加翻身、 坐起等简单训练,10 min/次,2 次/d; 术后 1周后下床活动,进行缓慢行走等锻炼,运动量以患者耐受为宜,持续锻炼至出院,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居家康复期间坚持康复锻炼,持续3 个月。

1.3.2 研究组

实施基于5A 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1)评估:成立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小组,由4 名心血管康复护士、3 名心血管内科护士组成, 选取1 名心血管康复护士担任组长;邀请心血管医生与康复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结合康复运动七步法等制订PCI 术后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方案。 (2)建议:心脏康复护理方案实施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其自身存在的疾病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糖尿病、缺乏运动等,强调心脏康复护理对心功能恢复的重要性。(3)共识:护士与患者共同确认心脏康复护理方案, 在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 改善心功能等方面达成共识;护士指导患者完成每日康复运动, 并督促其戒烟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4)帮助:护士根据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方案指导患者行早期心脏康复运动,并于运动前后评估其身体情况,填写运动记录单;运动期间患者出现不适症状,立即停止运动,恢复正常后继续。早期心脏康复运动:①术后2 h,保护好穿刺部位的情况下协助患者翻身与床上坐起, 间隔4 h 实施1 次;术后12 h 待压迫止血装置解除后患者进行主动翻身与坐起,并由康复护士被动活动四肢,10 min/次,2 次/d。②术后24~48 h,指导患者行床上运动操,包括握拳、曲肘等运动,10 min/次,2 次/d。 ③术后 3 d,患者在呼吸锻炼与床上运动操的基础上增加床边站立,开始由康复护士协助,床旁行走15~20 m,2 次/d。④术后4 d,呼吸锻炼与床上运动操改为5 次/d;增加自由下床活动,逐渐室内或走廊步行50 m,2 次/d。⑤术后5~6 d,呼吸锻炼与床上运动操改为8 次/d,室内或走廊外行走5 min,2 次/d。⑥术后7 d 及以后,在上述基础上增加户外步行,持续锻炼至出院;出院前1 d,医生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制订出院运动计划 (视情况增加有氧、抗阻运动),嘱咐家属全程陪同,持续3 个月。(5)随访:护士通过电话或微信随访实施健康指导,1 周/次,每月患者门诊随访 1 次,持续 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前后使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elf-management scale,CSMS)[5]评价,包括情绪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3 个部分,共27 个条目,总分135 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高。(2)心功能水平:干预前后使用心脏彩超检测患者左心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3)运动耐力:干预前后记录患者6 min 内行走最大距离(six-minute walking test,6MWT)[6]。 (4)锻炼依从性:干预后护士根据患者锻炼行为进行评价,积极主动正确地完成医护人员安排的锻炼内容为完全依从;在他人监督下完成大部分锻炼内容为部分依从;不配合,难以定时定量的完成锻炼内容为不依从;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00%。(5)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 检验,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CSM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 CSMS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t 值 P 值研究组(n=48)对照组(n=48)t 值P 值73.46±10.45 75.63±11.72 0958 0.341 112.36±5.71 103.49±6.88 6.873<0.001 22.632 14.203<0.001<0.001

2.2 两组心功能水平、运动耐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 LVEF、6MW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 LVEF 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6MWT 长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运动耐力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运动耐力比较()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研究组(n=48)对照组(n=48)t 值P 值LVEF(%)干预前 干预后6MWT(m)干预前 干预后45.03±4.78 46.33±4.94 1.310 0.193 59.35±4.12a 53.11±4.20a 7.348<0.001 242.55±28.06 249.34±26.17 1.226 0.223 378.35±26.45a 344.22±24.89a 6.511<0.001

2.3 两组锻炼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锻炼依从性对比[n(%)]

2.4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AMI 是由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引起严重的心肌供血不足所致,病情进展较快,如不及时治疗,可加重心功能损伤,危及患者生命安全[7]。 PCI 治疗AMI 效果确切,在降低残疾率、改善预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8]。但PCI 术后冠心病危险因素仍存在,心血管不良事件频发,导致心功能持续降低,故术后开展心脏康复护理尤为重要[9-10]。

传统PCI 术后心脏康复护理以患者卧床休息为主,简单活动为辅,以预防活动加重心脏负担,但长时间卧床不利于身体血液循环,容易引起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减少及心肌收缩力下降,影响疾病预后[11-12]。 随着PCI 的发展与康复理念的更新, 临床对于AMI 的关注重点逐渐从疾病本身扩大至术后心功能的康复中。 美国心脏协会强调早期心脏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指出对于无缺血性不适、心力衰竭等患者应缩短术后心脏康复开始锻炼时间[13]。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 CSMS 评分、LVEF 均高于对照组,6MWT 长于对照组,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5A 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用于AMI 行PCI 术后患者中, 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锻炼依从性, 增强运动耐力,利于心功能恢复,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 王蓉等[14]研究显示,基于5A 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改善AMI行PCI 术后患者心功能水平与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锻炼依从性,并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将AMI 行PCI 术后心脏康复训练提前至术后2 h,在保护好患者的前提下进行早期床上翻身与坐起训练, 利于身体血液循环,通过协调肢体被动与主动运动,有效预防卧床引起肌肉功能下降,为增强患者运动耐力以及后续康复锻炼的实施奠定基础[15]。 持续早期康复训练能够加快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心脏供血,改善冠脉血流速度,从而促进心肌重塑,有利于心功能水平的提升。 出院后持续进行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 可增强肌肉功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增强心脏供血与容量负荷,进而加快心功能恢复。 但AMI 行PCI 术后患者多存在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参与依从性较低等情况, 因此引入5A模式。 5A 模式对AMI 行PCI 术后患者进行具体评估,严格把控心脏康复运动开始与终止指征,保障患者运动安全,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5A 模式的建议、共识、帮助环节可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促使其配合完成各项心脏康复训练, 保障心脏康复效果。此外,5A 模式出院后提供定期随访管理,能够持续予以患者健康指导,有效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保障康复训练的落实,提升心脏康复效果,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利于预后。

综上所述,基于5A 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用于AMI 行PCI 术后患者中, 能够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心脏康复锻炼依从性与运动耐力,促进心功能改善,利于预后。

猜你喜欢

心血管心功能依从性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心功能如何分级?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