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骨鞘碱性蛋白表达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2021-08-10张伶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腓总传导氧化应激

张伶君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2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是代谢障碍、免疫机制、降糖药物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仍需进一步研究[1]。 DPN 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研究表明, 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与DPN 的发病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3]。 骨鞘碱性蛋白(MBP)是与神经髓鞘结构、 功能密切相关的重要营养因子, 研究证实,DPN 患者的血清MBP 水平明显增高,这与髓鞘结构改变、神经血管病变等病理过程有关,因此可将MBP作为反映神经系统有无实质性损伤的特异性指标[4]。既往临床针对DPN 的常规药物治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但治疗效果仍欠理想;α-硫辛酸(ALA)属于抗氧化剂,能够有效改善机体的神经传导速度,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DPN 的临床治疗中[5]。 为进一步探明 ALA 治疗 DPN 的效果,本研究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200例DPN 患者为对象,探讨ALA 联合甲钴胺对其MBP表达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200 例DPN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中男 54 例,女 46 例;平均年龄(51.6±4.3)岁;平均病程(6.4±2.3)年;1 型糖尿病 16 例,2 型糖尿病例 84 例。 观察组中男 56 例, 女 44 例; 平均年龄(51.1±4.5)岁;平均病程(6.6±2.4)年;1 型糖尿病14例,2 型糖尿病例 86 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糖尿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家属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6];心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及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中至少存在两项减慢。 排除标准: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心、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神经系统疾病者;合并严重感染及糖尿病急性病症者; 近期接受过抗氧化药物或α-硫酸锌治疗者;不配合本研究治疗方案者及存在语言沟通障碍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降糖、降压调脂等药物治疗,及加强锻炼、控制饮食等日常生活干预,嘱患者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给予患者甲钴胺(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8993, 规格:1 mL∶0.5 mg)0.5 mg+100 mL 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 次/d,持续治疗1 个月,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血压水平[7]。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ALA 治疗: 给予患者硫辛酸注射液(江苏神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737, 规格:12 mL∶0.3 g)0.6 g+200 mL 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 次/d,持续治疗1 个月。 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1)神经病变自觉症状评分(TS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 个月后,采用TSS 量表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该量表包括烧灼感、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4 个项目,依据患者症状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等进行评分,每项评分 0~3.66 分,总分0~14.64 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神经病变症状越严重。症状评估均由经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且治疗前后评估人员相同。

(2)神经传导速度。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 个月后,采用肌电图仪[美国Medtronic 公司,全功能肌电诱发电位仪key-point,国食药监械(进)字 2013 第3214136 号]测定患者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

(3)骨鞘碱性蛋白(MBP)水平。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 个月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000 r/min离心 15 min 后取血清, 采用 ELISA 法测定 MBP 含量。 检测用试剂盒购自上海北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实验检测操作。

(4)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 个月后, 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000 r/min离心15 min 后取血清, 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邻苯三酚比色法测定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所有检测试验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5)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自觉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烧灼感、疼痛、麻木、感觉减退评分及总症状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症状评分比较[(),分]

组别烧灼感治疗前 治疗后疼痛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100)观察组(n=100)t 值P 值3.21±1.97 3.19±2.02 0.071 0.944 1.69±0.62*1.22±0.41*6.323 0.001 2.78±0.61 2.79±0.70 0.108 0.914 1.67±0.45*1.24±0.43*6.909 0.001

续表1

2.2 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骨鞘碱性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SNCV、MNCV 及 MB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SNCV 及观察组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MNCV 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两组的MBP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 SNCV、MNCV 均快于对照组,MBP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和骨鞘碱性蛋白水平比较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和骨鞘碱性蛋白水平比较比较()

组别腓总神经 MNCV(m/s)治疗前 治疗后正中神经MNCV(m/s)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100)观察组(n=100)t 值P 值37.51±2.32 37.73±2.14 0.697 0.487 38.23±2.81 44.12±2.73*15.034 0.001 41.75±1.82 41.39±1.74 1.430 0.154 42.38±1.71 46.15±1.43*16.912 0.001

续表2

2.3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 SOD、MDA 及CA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 MDA 水平均明显降低,两组的CAT 活性及观察组的SOD 活性均显著升高, 且观察组MDA 水平低于对照组,SOD和CAT 活性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SOD(U/mL)治疗前 治疗后MDA(nmol/m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100)观察组(n=100)t 值P 值23.54±3.75 23.81±3.72 0.511 0.610 23.96±4.45 40.84±4.54*26.553 0.001 6.08±3.27 6.11±3.23 0.065 0.948 4.91±3.30*3.18±1.49*4.778 0.001 CAT(U/L)治疗前 治疗后30.56±4.57 29.98±4.86 0.869 0.386 33.45±6.12*37.09±5.84*4.303 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过程中,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无患者退出。

3 讨 论

DPN 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为氧化应激[8]。机体血糖升高,线粒体活性氧自由基及过氧化物生成过多,体内脂质过氧化,使Na+-K+-ATP 酶活性受到抑制,影响神经电生理过程,造成神经传导速度减慢[9]。 而机体体内氧化-抗氧化机制失衡、活性氧自由基积聚又使得MDA 水平进一步增高。 SOD 和CAT 在机体抗氧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能够有效清除机体氧自由基和过氧化物,减轻神经组织的微血管损伤。 既往临床上常采用降糖、降脂、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措施治疗DPN,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0-12]。

ALA 属于活性较强的抗氧化剂, 可在体内转化为二氢硫辛酸而发挥活性,能够有效清除体内过氧化物、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同时还具有促进其他抗氧化剂再生、螯合金属离子的作用。 大量的动物及人体实验表明,ALA 能够改善神经细胞Na+-K+-ATP酶活性和感觉神经的传导特性, 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减轻神经组织病变,抑制神经细胞凋亡[13]。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不同方案治疗后,观察组的灼感、疼痛、麻木、感觉减退各项自觉症状评分及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 ALA 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显著,优于仅使用甲钴胺治疗, 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分析认为,ALA 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能够清除机体过多的过氧化物和氧自由基, 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抑制机体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 而通过检测患者治疗后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发现,观察组的MDA 水平低于对照组,SOD 和 CAT 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分析结果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吻合。此外,ALA 的不良反应极少,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提示联合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良好。

MBP 是神经髓鞘的重要营养蛋白, 在髓鞘的形成及维持髓鞘结构、功能稳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4]。当机体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时, 血脑屏障遭到破坏,血管通透性发生变化,血清中的MBP 水平明显增高。国内外学者的报道指出,MBP 水平可作为判断感觉神经受损范围和程度的重要指标[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SNCV、MNCV均快于对照组,MB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ALA 联合甲钴胺治疗能够有效增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同时降低患者血清MBP水平,延缓病情进展,改善微血管循环,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ALA 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氧化应激状态,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骨鞘碱性蛋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腓总传导氧化应激
超声引导下神经水分离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1 例*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神奇的骨传导
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MR检查方案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I3K/AKT/Bcl-2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S蛋白对人精子氧化应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