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8-10李坤浪钟伟章

北方药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腰背痛骨细胞骨密度

陈 滨,李坤浪,钟伟章

(高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 茂名 525200)

骨质疏松症属于临床中以骨量持续减少为主的疾病症状,骨微结构的退化和骨脆性的提升属于临床中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1-2]。临床中对于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的治疗方式比较多,但是大多数治疗措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对此,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症状并提高患者预后质量,本文以我院部分患者为例,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6月选取我院部分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102例进行研究分析。基于随机数表法思路完成分组,分组结果为实验组51例,男性3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平均(71.5±12.5)岁;常规组51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平均(72.0±11.9)岁。所有患者均因腰背痛而被确诊,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为骨质疏松性腰背痛。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不突出,对比结果无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之后提供电解质与肝肾功能检查。

常规组采取钙尔奇D、骨化三醇进行治疗,前者每次600mg,每天2次。后者每次0.25μg,每天1次。

实验组采取唑来膦酸注射液进行治疗,每次用药5mg,加入到25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每次治疗前一天嘱咐患者多喝水,同时服用布洛芬缓释片,每天2次。并在用药前肌肉注射方式采用鲑鱼降钙素50IU,总共用药3次。用药周期1年。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情况以及疼痛情况。

骨密度主要是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评定,应用Hologic Discoverywi,测量部位:腰椎L1-L4和股骨颈。疼痛采用VAS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统计,评分范围0到10分,10分为疼痛严重无法耐受。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SPSS 21.0软件完成数据的处理。本次研究数据录入期间由2名人员进行核对。基于数据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对于均数与百分比数据分别采用t值、χ2值进行检验。数据对比应用P值进行判断,在P<0.05则代表对比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密度相差不大,计算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骨密度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组间计算差异较大且有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对比

2.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相差不大,计算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组间计算差异较大且有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n(%)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主要是因为骨量减少、骨组织纤维结构退变而导致的病变,疾病特征在于骨脆性提升、故障风险提高,属于一种全身性的骨疾病。骨质疏松性腰背痛属于老年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骨质疏松属于临床中相对普遍的一种慢性病,大多数患者都是因为出现腰背疼痛后才可接受检查,此时诊断结果便是骨形态与结构遭受损坏,导致骨骼的内环境改变,其中软组织周边也会呈现出一定损伤,骨内压力的提升促使微循环受阻,从而形成瘀血。骨膜的应力提升会导致张力性的疼痛改变,此时椎体会发生压缩性的变形,此时脊椎便会失去原本的稳定性。为了更好的维持这一稳定性,肌肉张力需要代偿性的增长,再加上变形椎体对于肌肉的刺激影响,导致痉挛性的疼痛。临床中对于骨质疏松性腰背痛主要是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等方式进行镇痛治疗,整体效果较好,但是容易反复,患者在治疗后仍然会在一定时间后并发疼痛症状。另外,临床中治疗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药物还涉及到双磷酸盐以及降钙素等,虽然具备一定治疗效果,但是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用药也不便利,所以整体用药价值较低。对此,临床中对于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急需要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用药便捷的治疗方案。

唑来膦酸属于临床中全新的一种双磷酸盐注射制剂,因为用药次数少且用药方便,所以具备较高的用药舒适性。唑来膦酸属于第三代含有氮的双磷酸盐类药物,早期的用药在于骨肿瘤和肿瘤骨转移的患者,具备比较突出的镇痛效果。在具体作用机制方面,唑来膦酸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三个方面:①药物可以选择性的聚集在破骨细胞的周边,其能够实现对破骨细胞活性以及破骨细胞表现过程的抑制作用,并促使其逐渐凋亡,并实现骨溶解过程的逆转,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并减少前列腺素所导致的疼痛与炎症介质的释放影响,可以最大程度的缓解骨疼痛;②作用在成骨细胞方面可以实现破骨细胞对于成骨细胞的刺激性影响,从而提高成骨细胞的活性能力;③唑来膦酸可以和羟基磷灰石结晶的强力性结合,其能够有效对抗酶消化过程,在体内唑来膦酸可以实现对破骨细胞及其骨髓表面的吸附作用,并实现骨表面生物活性的抑制,降低破骨细胞的寿命并促使其逐渐凋亡,从而达到抵抗骨吸收的作用与目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密度相差不大,计算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骨密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组间计算差异较大且有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相差不大,计算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组间计算差异较大且有意义,P<0.05。这一结果证明唑来膦酸注射液可以有效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对于腰背痛症状的预防控制作用明显,可以作为常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唑来膦酸注射液可以有效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优化作用明显,能够补充骨密度降低疼痛风险,值得普及。

猜你喜欢

腰背痛骨细胞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老年人腰背痛的防治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成骨细胞调节破骨细胞功能的机制及途径研究进展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骨细胞在正畸牙移动骨重塑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实习前护生腰背痛认知现状及知识需求调查
骨细胞网络结构对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
某部战士非特异性腰背痛的分级治疗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