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谭竹青:为百姓造福的“小巷总理”

2021-08-09艾杰

新长征·党建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东站女方居民

艾杰

2005年12月3日,一位老人离世。遗体告别那天,天上飘着雪花,上千名群众冒着零下18摄氏度的严寒为她送行。人们站满了十里长街,为的是见她最后一眼。她究竟做了什么,让人们对她的离去如此依依不舍,让人们对她如此怀念?

这位老人是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谭竹青——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优秀居委会主任、“孺子牛”奖获得者、全国社区工作者楷模、感动中国双百人物……老百姓称她为“小巷总理”。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谭竹青工作了一生的“小巷”——东站街道十委社区,追寻谭竹青的足迹,找寻答案。

发展社区经济的领头人

社区五楼的谭竹青事迹展厅,记录着她一生的事迹和荣誉。这里的每一幅照片、每一件衣物都讲述着老人的故事。

谭竹青1931年5月出生,家境贫寒。15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她成了孤儿,不得不领着年仅7岁的弟弟流浪街头,乞讨为生。1948年,长春解放,解放军把她们姐弟俩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她帶着对党和政府深深的感激之情参加了工作。从此,她把自己全部的爱和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党的事业。谭竹青从1956年开始担任二道区东站街道第十居民委员会主任,一干就是半个世纪,直至去世。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环境优美、文明富裕的大社区,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人生之歌。

谭竹青最爱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上有国务院,下有街道办。”改革开放初期,东站十委社区面临“八大难”:子女入托难、买早点难、出门行路难、看病就医难、维修房屋难、理发难、孤寡老人生活难、待业青年安置难。谭竹青带给东站十委社区的变化是从解决买早点难——创办如意小吃部开始的。一穷二白的居委会根本拿不出钱建门市房,谭竹青就带着居委会工作人员去河边挖沙子,到处捡砖头,拿出自家的锅碗瓢盆,最后她又掏出自己和老伴仅有的450元养老钱。这样,如意小吃部终于开张了。在谭竹青的带领下,十委社区艰苦创业,以“燕子垒窝”的精神创办了大小企业17家,社区内500余名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社区居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完善社区服务的开拓人

曾经,社区内没有托儿所。大冬天里,社区的女职工只能挤公交车带着孩子去上班。谭竹青看着心疼,决心为居民建个幼儿园。幼儿园选址图纸显示,要是能拆掉谭竹青家的半间房效果会更好。谭竹青二话没说便将自家的平房拆去半间。此后,她一家数口就蜗居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平房里长达十年。

长春东站十委地处伊通河畔。过去人们叫它“二道洼子”。三条胡同一条街,清一色的低矮平房,居民的生活环境很差,被人们称为“都市里的村庄”。

为了改变十委面貌,建成一流社区,让居民安居乐业,谭竹青立下志愿:“一定让十委全体居民住上‘三气楼房!”

经谭竹青多年的奔走呼吁,1995年,三片棚户区被列入试点。这一年,十委土地上1.9万平方米的6层住宅楼拔地而起,230户居民迁入有煤气、暖气、上下水的新居。谁能相信,这次巨变从动迁施工到回迁,仅用时6个月。“从拆迁公告发布之日起42天,300多户全部拆完。这速度也就是在十委,在谭老太太这儿。”开发商如此感慨。

1996年,东站十委又开发了3栋2.8万平方米的住宅楼,300多户居民入住。10年间,东站十委先后分三批共改造棚户区16万平方米,使近4000户居民“像做梦一样住上了‘三气楼房”。就在谭竹青去世前4天,东站十委最后一批547户居民圆了住房梦。

社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人们一批接一批地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社区安居大厦。在大家一再劝说下,谭竹青才从住了十年的小平房搬进普通的两居室。直到去世,她一直住在那里。

社区群众离不开的亲人

谭竹青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她深爱着的社区事业和日夜牵挂的居民,她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高风亮节。原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居委会委员张玲曾经与谭竹青共事17年,她告诉记者:“老主任常说,社区工作必须踏踏实实。她放弃了很多招工招干的机会,在小社区里有大作为。”谭竹青从事居委会工作几十年,一直没有正式编制。她曾4次主动放弃招工提干的机会,安于做一名小小的居委会主任。

张玲说,小区进行棚户区改造,美化环境,谭竹青已经70多岁,仍带领大家清理垃圾。有人劝她回去休息。谭竹青却说:“大家都在干,我在这里更能带动大家好好干!”一直到去世前夕,她仍然工作在第一线。

十委居民郑玉苗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的邻居小两口吵架,男方动手打了女方一个嘴巴,女方一气之下,将兄弟姐妹全部找来,要揍男方。谭竹青闻讯赶来,她站在两方中间,大声说:“要打就先打我。”女方未动手,但放下话说:“离婚!”然后转身回了娘家。当天谭竹青就来到女方娘家劝说:“小伙子是我看着长大的,很有孝心。你们要好好过日子,不能离婚。我上门给你父母道歉。”随后谭竹青又找到男方,对他说:“你的条件没有女方好,必须高看人家一眼。吵架你动了手,你说你错没错?你必须承认错误,向女方道歉。”随后,便拉着小伙子的手去向姑娘道歉。谭竹青去世时,这小两口都去给她送行。凭着一颗共产党员对事业的诚心、对群众的爱心,谭竹青带领委上一班人相继调解大小纠纷300多起,防止矛盾激化80多件,解救失足青少年30余人。社区里的年轻人都称她为“谭妈”。

谭竹青的故事多得数也数不清,讲也讲不完。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党委副书记王新告诉记者,在谭竹青精神的感召下,十委社区带动社会各界成立了“竹青志愿者联盟”,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老主任在时,十委社区实现了居民基本生活“二十个不出委”,现在,社区在延续老主任为民服务工作理念的基础上,打造了服务升级版“幸福十进门”,将社区服务直接送到居民的家门口。踏着谭竹青的足迹,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居委会、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全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社区、全国创业就业示范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15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和160余项省、市、区各级荣誉。

记者恍然领悟,其实,谭竹青并没有走,她永远活在社区,激励后人继续奋斗,不负伟大的时代。

猜你喜欢

东站女方居民
视察桐庐东站 守护亚运出行
石器时代的居民
江干区
“济南新东站”呼之欲出
妻子出轨怀孕,丈夫可以提出离婚吗
节约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
孩子尚幼,不能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