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地质条件对新疆乔诺水库坝址比选的影响

2021-08-08仝卫超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砾岩坝址第四系

仝卫超

(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地质勘察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52)

0 前 言

水利工程在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坝址,影响水利工程坝址选择的因素众多,如水文专业的库区积雨面积、河流的净流量、库区的淹没范围;地质专业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工专业的工程布置、施工条件、工程效益及投资等[1]。

1 工程概况

乔诺水库位于乌瑞克河中下游河段,是乌瑞克河上一座控制性水库,是一座具有灌溉、防洪等综合利用任务的水利工程。根据河段地形、地质条件,本阶段初拟上、下两个坝址进行比选,两坝址相距约2.5km,初拟坝型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坝址位于新疆乌恰县乌瑞克河中下游乔诺村附近。水库西距乌恰县15km,南距阿图什市40公里。工程区南邻3013国道与309省道,坝址前段为康什维尔村村道及阿克气田修建的便道,后段进入山区为沿河砂砾石便道,交通条件一般。

2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2.1 上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上坝址位于乔诺村下游2km,该段河谷中部窄,上下游侧较宽大。轴线处河谷呈“V”型,河谷底宽170m。左岸山体整体较雄厚,自然坡度50-60°。左岸坝肩段位于单薄山梁,山梁SE走向,山梁顶部宽2m-4m,底宽60-100m。右岸为一椭圆状基岩山体,山顶最大高程2740m,高出河床420m。右岸岸坡整体顺直,自然坡度45-55°。在洪沟出口端无完整的扇形地,岩性主要为洪积碎石土层,受河水的掏蚀形成陡坎,高出河床2-9m。

2)地层岩性

上坝址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古生界石炭系和第四系地层。石炭统岩性主要为微晶灰岩,巨厚层-厚层状构造,灰色,在坝轴线下游侧另发育薄层状灰岩。灰岩岩层产状280°NE∠50-55°,层面倾上游略倾岸外。受断裂构造的影响,右岸坝肩岩体多呈次块状结构,隐节理发育。岩块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24.7MPa,受构造影响岩块强度偏低。

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于坝址两岸及河床,第四系冲积砂卵砾石主要分布于现代河床上部及Ⅰ级阶地上。第四系崩坡积物主要分布于上坝址区两岸及洪沟内岸边坡脚一带,表层结构松散,下部结构中密。据钻孔揭露显示,第四系下更新统冲积物青灰色砂卵砾石,已胶结成岩,泥钙质胶结,分布于河谷覆盖层下部109.5m-123m,弱透水性。

3)地质构造

根据相关资料及本次调查,受托特拱拜孜-阿尔帕雷克(F7)断裂分支影响,坝址区小断层较发育,主要有4组断层破碎带及2条节理裂隙。f1:NNE向,产状30°NW∠35°,扭性,长度>100m,带宽1-2cm,带内主要为角砾岩及少量的糜棱岩。f2:NE向,55°NW∠75°,压扭性,长度>100m,带宽5-12cm,带内主要为角砾岩。f3:NNW向,350°NE∠75°,压扭性,长度>100m,带宽0.25-0.4m,带内主要夹角砾岩及碎裂岩。受构造运动幸运,节理裂隙较发育,L1:NWW向,280-290°NE∠50-55°,面粗糙,大部分闭合无充填,多沿层间发育,倾向上游,发育间距不等,小则1-2m,大则10m以上,延伸长30-100m,个别长达200m以上,两岸坡均有分布。L2:NE向,50-60°NW∠70-80°,面粗糙,表部多卸荷张开1-3cm,间距2-10m,大则30m以上,延伸长10-50m,个别100m以上。主要分布在左岸坝肩小山梁部位,节理玫瑰花见图1。

图1 上坝址区节理玫瑰花图

4)水文地质条件

坝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可分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在松散沉积物颗粒间,分布于第四纪现代河床砂卵砾石层中,主要受河水和大气降水的补给,地下水位随河水位变化明显。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沿节理、构造裂隙、风化裂隙和张裂隙运移,主要受冰雪融水及大气降水的补给,地下径流短,常以泉水的形式排入邻近的沟谷中。

5)岩(土)体透水性

上坝址两岸基岩为石炭统灰黑色、灰色微晶灰岩,受构造影响,岩体呈块状-次块状,局部呈碎裂镶嵌结构。现代河床段覆盖层透水性强。基岩岩体透水性据左岸坝肩上部ZKs3钻孔压水试验成果,0-24m深度范围内岩体透水率38-94Lu,24-60m深度范围内岩体透水率14-32Lu,60m以下岩体透水率5Lu。据右岸坝肩上部ZKs4钻孔压水试验成果,5Lu埋深35-75m,3Lu埋深45-85m。河床下伏基岩为上石炭统微晶灰岩,弱风化层厚10-15m。河床段5Lu埋深线一般在基岩面以下10-15m,3Lu埋深线基岩面以下15-25m。

2.2 下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下坝址距上坝址约2.5km,两岸岩性单一均为上新统砾岩。砾岩区受构造影响,右岸沟梁相间,切深较大,洪沟延伸较长。下坝址区河谷呈“V”型,两岸基岩裸露,谷底宽250m,现代河床宽150m。左岸高出河床约100m高程段为近于直立的砾岩陡壁,自然坡度60-80°,100-130m为宽60-80m的斜坡,自然坡度20-25°。130m之上为高100余米的砾岩陡壁,自然坡度50-65°。 右岸由于构造影响,多洪沟出露,沟内基岩多裸露,仅在出口端堆积碎块石土层。两组结构面相互切割使右岸砾岩山体受三面风化形成单薄山梁,整个岸坡沟梁相间。

2)地层岩性

下坝址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第三系上新统和第四系地层,第三系上新统为砖红色、棕褐色、钙质胶结砾岩,岩层产状285-300°NE∠22-24°,库坝区主要分布该套地层。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于下坝址两岸及河床,第四系冲积砂卵砾石主要分布于现代河床上部及Ⅰ级阶地上。第四系崩坡积物主要分布于上坝址区两岸及洪沟内岸边坡脚一带,表层结构松散,下部结构中密。

3)地质构造

地质测绘表明,坝址区为单斜构造,坝址区无区域性断裂通过。坝址区主要有3组断层破碎带及3条节理裂隙。f1:NNE向,25°NW∠80°,压扭性,长度>700m,带宽约1.5m,带内主要为碎裂岩。f2:NEE向,80°SE∠80°,压扭性,长度约300m,带宽5-15cm,带内主要为角砾岩及糜棱岩,已胶结,结构密实,与河床大角度相交,倾岸外,倾下游,影响带宽0.5-1.0m。f3:NWW向,280°NE∠50°,压性,长度600m左右,带宽0.1-0.3m,带内主要为角砾岩及碎裂岩。下坝址区裂隙较发育,延伸较长,相对发育3组,L1:NE向,30-45°NW/SE∠80-85°,面粗糙,间距10-20m,个别间距达50m,裂隙大多平直略起伏,延伸长度50-100m。L2:NEE向,70-80°SE∠75-80°,间距30-50m,裂隙多平直,延伸长一般>50m,该组裂隙主要分布于左岸。L3:NNW向:310-330°SW∠80-85°,面粗糙,闭合无充填,发育间距50-80m,延伸长80-100m。两岸均有分布。节理走向玫瑰花图见图2。

图2 下坝址区节理裂隙玫瑰花图

4)水文地质条件

下坝址区水文地质条件与上坝址相同,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据水质分析成果可得,地表水及地下潜水水质较好,对普通水泥无腐蚀,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5)岩(土)体透水性

据左岸坝肩上部ZKx3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左岸砾岩5Lu埋深线在基岩面以下35-45m。3Lu埋深线在基岩面以下40-50m。右岸坝肩上部5Lu埋深线在基岩面以下35-40m。3Lu埋深线在基岩面以下45-50m。河床段下伏基岩为上新统砾岩,强化层厚2-3m,弱风化层厚25-35m。河床段5Lu埋深线一般在基岩面以下25-30m深度范围内,3Lu埋深线在基岩面30-35m。

3 工程地质条件对坝址的影响与分析

根据上述两个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上、下两个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比较如下:

1)地形地貌:上坝址地形地貌两岸地形总体较对称,左岸坝肩为横向坡,自然边坡整体稳定,岸坡较陡,基岩裸露;右岸边坡呈椭圆状,整体稳定;上坝址天然河床宽180m。下坝址两岸沟梁相间,地形变化大,岩层为缓倾角,岸坡整体稳定;天然河谷宽280m。上坝址天然河谷宽度比下坝址窄约100m,因此上坝址地形地貌优于下坝址。

2)地层岩性:上坝址两岸山坡分布第四系崩坡积物,大部分基岩裸露,河床覆盖层以下基岩岩性为石炭统微晶灰岩,强风化层3-4m,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24.7MPa,为较软岩。下坝址两岸零星分布第四系崩坡积物,沟壑纵横,大部分基岩裸露,河床覆盖性以下基岩岩性为上新统砾岩,强风化层约3m,下坝址区砾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14.3MPa,为软岩。经比较可知,上坝址岩性条件优于下坝址。

3)地质构造:上坝址区主要有4组断层破碎带及2条节理裂隙;下坝址区主要有3组断层破碎带及3条节理裂隙,构造作用下,下坝址区整体呈现沟梁相间,切深较大的复杂地貌。经比较可知,上坝址地质构造条件优于下坝址。

4)岩(土)体透水性:上坝址左岸坝肩相对不透水层埋深60m,右岸坝肩相对不透水层埋埋深45-85m,河床段相对不透水层在基岩面以下15-25m。下坝址左岸坝肩相对不透水层在基岩面以下40-50m,右岸坝肩相对不透水层在基岩面以下45-50m,河床段相对不透水层在基岩面以下30-35m。经比较可知,上坝址岩(土)体透水性优于下坝址。

5)坝基稳定:坝基浅层抗滑稳定问题主要由混凝土与弱风化基岩接触面控制。上、下坝址均未发现顺层缓倾角不利结构面及其组合,上、下坝址的坝基稳定条件相当。

4 结 论

1)在进行坝址比选时,一般从工程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布置及工程量、建筑材料、施工条件及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比较[2-3]。通过对上、下坝址地貌单元、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体透水率、河床深厚覆盖层、坝基稳定等条件综合分析,两坝址均具备修建当地材料坝工程地质条件,上坝址建坝条件均优于下坝址。

2)坝址选择是水利工程建设中最基本、最具有整体意义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正常的运行管理。工程地质条件在坝址选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选择一个地质条件优良的坝址,既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又可以节约成本。对此,加强和重视水利工程前期对区域、库区、坝址的岩土性质和地质构造勘察,保障坝址选择的适当性,为水利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砾岩坝址第四系
渤海湾西第四纪以来差异性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指示
第四系胶结砂层水文地质钻进技术研究初探
青海大柴旦镇尕日力根砾岩型金矿成矿特征研究
浅析步亭水库坝址、坝线的方案比选
KS地区砾岩地层岩石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贵州某水库坝址选择方案分析
面向地质灾害防治的第四系空间信息提取研究
犬木塘水库工程各比选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选择
新疆北疆地区某水库坝址方案比选分析
江苏丹阳地区第四系物性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