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MSCT)在原发性卵巢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08-07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双侧单侧卵巢癌

梁 兴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放射科 广西 武鸣 530199)

卵巢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其病死率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1]。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体积较小在体表不易扪及,因此多数卵巢癌患者在早期并未发现症状,在出现临床症状就诊时已有70%的患者处于卵巢癌晚期,肿瘤往往向盆腔外广泛转移。晚期患者在5年内的生存率仅有25%~30%,但是早期卵巢癌患者在5年内的生存率可达70%~90%[2]。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卵巢癌患者的治愈与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临床检查时不仅要了解患者有无卵巢癌,还要准确判断患者卵巢癌的发病部位和严重程度。而多层螺旋CT(MSCT)是诊断原发性卵巢癌分期最有效的成像诊疗技术,可以帮助判断肿瘤范围、腹腔转移灶等,是检查原发性卵巢癌的首选检查方法,能够辅助临床制定诊疗方案[3]。基于此,本文研究将对2019年—2020年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予以多层螺旋CT(MSCT)检查,探讨分析MSCT在诊断原发性卵巢癌以及分期中的价值和意义。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对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的MS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年龄28~73岁,平均年龄(47.8±1.6)岁,其中黏液性囊腺癌2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1例,无性细胞癌9例,未成熟畸胎瘤7例,低分化鳞癌5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腹胀腹痛、下腹部包块、腹水以及月经不调、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等。本组所有患者在检查前均无放、化疗病史,患者及家属也已了解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

1.2 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的是德国西门子CT(型号:SOMATOM Definition AS)矩阵512×512。患者在检查前先进行肠道准备,在膀胱呈充盈状态后取仰卧位进行检查。扫描范围连续从膈面至盆底,扫描层厚5 mm,间隔5 mm。电压调节至120 kV,电流强度为200 mA。纳入实验患者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碘海醇,注射流速为3 mL/s,总量约为80 mL,扫描延迟时间为65 s。

1.3 诊断标准

卵巢癌的CT分期诊断标准如下:(1)包膜受侵破裂:表面图像不清楚。(2)子宫受压变形:子宫受压,T2权重像高。(3)输卵管受侵:输卵管消失或变形。(4)直肠、乙状结肠、膀胱受侵:组织与肿瘤间分界消失。(5)盆壁受侵:脂肪层消失,髂血管受压明显。(6)子宫直肠窝病变时会出现结节。(7)大网膜、肠系膜转移病变:T2权重像高,出现肿物结节、钙化现象,同时图像中有饼状结构,高密度成像。(8)腹膜转移:出现局限性结节及增厚现象。(9)小肠受侵:图像与直肠、乙状结肠、大网膜受侵时相同,此外还可见被包绕现象。(10)淋巴结转移:转移的最小直径可小于1.0 cm。

根据国际妇产科协会发布的卵巢癌分期标准:(1)Ⅰ期:肿瘤仅局限于卵巢,没有向其他地方转移。Ⅰa:见于单侧、无腹水,表面无肿瘤,包膜也具有完整性;Ⅰb:见于双侧,无腹水,表面无肿瘤,但包膜受侵、腹水成分检测时可见恶性细胞,或腹腔冲洗液中有恶性细胞。(2)Ⅱ期:肿瘤已向盆腔内转移,可在单侧或双侧卵巢。Ⅱa:在子宫或输卵管内转移;Ⅱb:在盆腔内出现多器官的转移;Ⅱc:可见Ⅱa、Ⅱb期的现象,除此之外表面有肿瘤,包膜可见受侵,腹水中有恶性细胞,或腹腔冲洗液中有恶性细胞。(3)Ⅲ期:在单侧或双侧卵巢可见肿瘤,有盆腔外腹膜转移以及肝脾表面的转移,侵犯小肠以及大网膜,但恶性细胞仍局限于真骨盆腔内。Ⅲa:仍局限于真骨盆腔内,还未向腹膜、腹股沟淋巴结转移;Ⅲb:胸膜有种植,但直径不足2 cm,仍未由于腹膜、腹股沟淋巴结的转移;Ⅲc:胸膜有转移,且直径大于2 cm以上,且存在腹膜、腹股沟淋巴结的转移。(4)Ⅳ期:肿瘤在单侧或双侧卵巢,且出现腹腔外转移以及向远处转移,在肝脾内脏也见转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与MRI核磁共振在原发性卵巢癌中的诊断特性

应用CT检查病变部位的单侧或双侧准确率与核磁共振在单侧或双侧检查的准确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应用CT检查病变部位的单侧或双侧准确率与核磁共振在单侧或双侧检查的敏感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T与MRI核磁共振在原发性卵巢癌中的诊断敏感度[n(%)]

2.2 CT与MRI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中的分期情况准确率对比

结果显示应用CT、MRI诊断中Ⅰa期分别为25例、24例,Ⅱc期分别为5例、5例,Ⅲc期分别为21例、20例。应用CT、MRI在原发性卵巢癌分期诊断中的准确率分别为80.00%、71.67%、80.00%,以上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CT与MRI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中的分期情况准确率对比

3 讨论

原发性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原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腹痛、腹胀、月经不调、不规则子宫出血以及绝经后出血等,卵巢肿瘤还会呈现转移的趋势,常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发生种植转移、大网膜转移以及肝脏和腹膜后淋巴结的转移。原发性卵巢癌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但该病在早期不易发现且预后质量较差,因此通过影像诊断早期发现对于做出正确诊断、早日治疗、改善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多层螺旋CT(MSCT)和核磁共振是诊断原发性卵巢癌最有效的诊疗成像技术,这两种诊断方法不仅具有作为治疗方案依据的作用,还能帮助临床医师辅助评估治疗结果。临床医师在诊断过程中充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既往病史,并结合CT的影像特点进行详细分析,这也将会进一步提升原发性卵巢癌的CT影像学诊断准确率[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T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原发性卵巢癌的准确性与敏感度达到75%以上,且在原发性卵巢癌分期中准确率分别为71.67%、80.00%。而造成诊断分期错误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患者的输卵管萎缩,直肠、乙状结肠受侵袭,且盆腔脂肪层较厚,这些因素均容易干扰检查结果,增加假阴性发生的概率。但CT与核磁共振是目前诊断原发性卵巢癌最有效的成像诊断技术,此次研究结果也表明,CT与核磁共振都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同时也发挥了较高的诊断敏感度。

综上所述,CT与核磁共振都能起到有效诊断原发性卵巢癌分期的作用,其诊断过程中发挥的优势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还能帮助判断术前的癌症分期,且诊断结果对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发挥了较大的治疗价值,因此具有较为可靠的诊断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双侧单侧卵巢癌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关于单侧布顶内侧安装减速顶的日常养护及维修工作的思考
保元排毒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TGF-β1、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Wnt3 a和TCF4在人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同期双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髋部疾病的临床比较
卵巢癌脾转移的临床研究进展
microRNA与卵巢癌转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