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成像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效果及临床价值

2021-08-07高晓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误诊率风湿性关节炎滑膜

高晓龙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 陕西 西安 710038)

近年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日趋升高,该疾病属于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手足小关节是其常见发病部位,倘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患者病情加重后产生关节功能障碍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需提高其重视程度,实施准确及时的诊断方式,以此作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从而延缓患者的病情进展,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预后[1]。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多采用X线检查、MRI检查等,具有明显的效果。实施X线检查方式,不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因此,需对诊断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实施MRI诊断方式,对患者滑膜增生及滑膜炎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为患者治疗争取时间[2]。除此之外,在骨质破坏或者软组织病变方面应用价值比较高,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本文择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的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2例,观察磁共振成像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效果及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的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10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X线组(X线检查)和磁共振组(磁共振成像检查),各51例,其中X线组:女性患者例数为18,男性患者例数为33,患者的年龄为51~75岁,均龄(63.74±0.25)岁。磁共振组:女性患者例数为19,男性患者例数为32,患者的年龄为52~74岁,均龄(63.59±0.27)岁。两组基础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患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合并恶性肿瘤患者;(3)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4)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1.2 方法

X线组施行X线检查,利用万东公司的X线机开展检查,选择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进行检查,常规拍摄患者关节正侧位片[3]。

磁共振组施行磁共振成像检查,MRI型号GE1.5T,具体为:利用超导型磁共振仪器进行检查,首先实施MRI横断面平扫及冠状面平扫,并对仪器的参数进行调整,与此同时,医务人员指导患者直躺在检查台上并将双侧膝关节伸直,医务人员检查患者的双膝,分析临床症状,包括:关节积液、滑膜增殖、骨侵蚀等,了解患者的肌腱炎、腱鞘水肿等现象。医务人员针对患者的疾病表现位置实施扫描处理。在磁共振成像后,选择经验丰富的2名医生实施阅片处理,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将其作为最终诊断结果[4]。

1.3 观察指标

(1)分析诊断准确率,密切观察患者实际情况,详细记录并实施对比。(2)分析误诊率和漏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所有数据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形式(±s)表述并实施独立样本t检验,诊断准确率和误诊率、漏诊率以率(%)表述并实施χ2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诊断准确率

结果显示,磁共振组诊断准确率(96.08%)显著比X线组(68.63%)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分析诊断准确率[n(%)]

2.2 分析误诊率和漏诊率

结果显示,磁共振组误诊率(1.96%)、漏诊率(1.96%)均显著低于X线组(13.73%、17.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分析误诊率和漏诊率[n(%)]

3 讨论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发病机制不够明确,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生理痛苦和心理负担。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早期诊断是放射科的重点研究内容。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疾病病室,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能够明确诊断患者的疾病[5]。在诊断期间,实施X线检查方式,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基础检查方法,通过X线平片检查可以显示出患者病变晚期的关节破坏和骨质侵蚀现象,但是无法将患者的骨髓水肿和早期滑膜炎症充分显示出来[6]。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MRI检查方式,对软组织的具有较高的分辨率。通过磁共振成像,能够从任意方位进行成像,将患者关节的整体结构充分显示出来,在病变早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主要包括:骨髓水肿、腱鞘炎、滑膜炎症、软骨组织等[7]。实施增强扫描方式,可将患者的滑膜组织显示出来,有助于评估患者滑膜组织的类型。因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早期诊断过程中实施MRI检查方式,可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8]。

本文研究可以发现,磁共振组诊断准确率(96.08%)显著更高于X线组(68.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实施MRI检查方式,患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或者滑膜增生,可对患者疾病实施早期诊断。倘若患者疑似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实施MRI检查方式,将其作为影像学诊断标准,显示出软组织肿胀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实施X线检查方式,检查软组织的分辨率比较差,患者增厚的滑膜组织无法直接显示出来。患者在炎症的影响下产生组织肿胀现象,才会出现阳性症状。实施MRI检查方式,可以发现患者增厚滑膜呈现出快速强化方式,且滑膜增生的程度和范围比较清晰,相关医务人员能够有效区分关节邻近组织的结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断准确性。磁共振组误诊率(1.96%)较X线组误诊率(13.73%)显著更低(P<0.05)。磁共振组漏诊率(2.00%)较X线组漏诊率(17.65%)显著更低(P<0.05)。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MRI检查方法,可以发现腱鞘炎属于主要表现,最常见的是尺侧伸肌腱腱鞘受累现象,且累及多个腱鞘。患者实施MRI检查方式,将增厚的滑膜显示出来,对腱鞘积液非常敏感,能够有效减少病灶组织的误诊现象和漏诊现象。与此同时,累及患者的关节肌腱,患者主要表现为肌腱炎后者肌腱断裂等症状,但是信号不均匀,处于连续性增高现象。在患者骨质破坏的时候,损害了患者的关节功能,且伴随有骨质侵蚀现象。实施X线检查方法,骨质侵蚀较轻无法显示,在病情发展至一定程度后才可发现。但是MR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高,能够检出更小的骨质病变破坏现象。对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骨髓水肿也是重要表现,一旦发现骨髓水肿现象可能存在骨髓炎症。滑膜炎和骨髓水肿具有很大的相关性,部分患者单独发生,主要出现在骨质破坏灶边缘,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严重的影响。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应该告知患者疾病发病机制、诊断流程及注意事项等,促使患者加深对疾病的了解,从而提高疾病诊断的依从性。除此之外,部分患者检查期间,情绪状态比较差,医务人员疏导患者的情绪,促使身心处于最佳状态面对检查,从而保证检查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针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开展MRI检查方式,不但提高了诊断准确率,还降低了误诊率和漏诊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断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误诊率风湿性关节炎滑膜
基于滑膜控制的船舶永磁同步推进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滑膜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蒙医证型与AKA相关性研究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