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侵犯诊断分析

2021-08-07官逸群朱尚宁皮永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乳头状造影结节

官逸群,秦 蕾,朱尚宁,皮永前

(柳铁中心医院超声医学科 广西 柳州 545007)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现阶段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分化型甲状腺癌。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当PTC出现甲状腺外侵犯时,患者的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升高[1]。目前二维超声是诊断PTC被膜侵犯的主要影像学手段,但其存在着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相对不足的情况,而超声造影(CEUS)是一种能有效反映病灶组织血供状态和周围浸润状况的影像学技术,在临床中应用日益广泛[2]。本文将就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技术在PTC被膜侵犯诊断时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 取 我 院2018年1月—2021年2月 收 治 的89例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1例,女性58例,年龄在20~68岁,平均(46.39±3.95)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经术后病理确诊为PTC;(2)超声观察病灶位置与手术病灶位置一致;(3)患者影像学资料完整,均行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4)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

排除标准:(1)影像学资料不完整者;(2)未获得手术病理结果者;(3)行甲状腺结节消融术者;(4)病理结果不明确者;(5)伴其他情况,导致甲状腺被膜形成瘢痕者;(6)由于非肿瘤侵犯所导致被膜被破坏、中断等情况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设备为迈瑞Resona 7超声仪,线阵探头,设定频率为7.5 MHz~10 MHz,选定甲状腺条件。患者仰卧,将头略微后仰,充分暴露颈部,采用二维超声模式对患者甲状腺进行扫描,观察记录患者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与周围组织及与甲状腺被膜的关系,再用彩色多普勒模式对结节血流分布、血管是否向被膜处延伸等信息进行观察,分析结节是否存在着甲状腺外侵犯。随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选择意大利公司研发生产的声诺维造影剂(SonoVue)。使用前向装有干粉末的小瓶内注入0.9%氯化钠溶液5 mL,然后用力振摇混匀,切换探头至造影模式,经肘前静脉团注2.0 mL造影剂,随后立刻注入0.9%氯化钠溶液5 mL,在注射造影剂的同时开启计时器,连续实时观察2 min并储存图像。多个结节的患者分次造影时间间隔至少15 min。随后选取结节内部(ROI)感兴趣区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再选择复制ROI,移动选择框至结节周边正常甲状腺组织内,绘制TIC,选择表格显示,获取峰值强度(PI)、始增时间(AT)、达峰时间(TTP)。AT为造影剂注入后到病灶开始增强所用时长,TTP为病灶由开始增强至增强水平达到峰值时所用时间。并观察患者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被膜的关系。

1.3 诊断标准

被膜侵犯的二维超声诊断标准:甲状腺被膜区域的回声出现中断或者消失。

被膜侵犯的超声造影诊断标准:结节处的甲状腺被膜出现连续性中断情况,或结节增强范围超过甲状腺被膜[3]。

以患者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侵犯的定义为:病灶组织突破甲状腺被膜,对周围临近组织造成侵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对比采用NcNemar进行检验。采用ROC曲线下面积对诊断效能进行评估。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被膜侵犯和无被膜侵犯的PT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经手术证实,研究纳入的89例患者共计存在肿瘤结节102个,其中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侵犯情况的为43个,无PTC被膜侵犯的为59个。对比存在被膜侵犯和无被膜侵犯的PTC患者临床资料,可见两组患者PTC分布位置、结节直径、结节、PI以及结节是否与被膜存在接触等存在着显著差异性(P<0.05),但其他指标对比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存在被膜侵犯和无被膜侵犯的PTC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2.2 不同方法对于被膜侵犯情况检测结果

行二维超声检查时,共计检出存在被膜侵犯情况甲状腺结节52个,总符合率为62.79%,超声造影检查被膜侵犯的甲状腺结节总符合率为78.43%,而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PTC被膜侵犯检测时的总符合率为93.14%,显著高于两种技术单独应用时的检测效果(P<0.05),见表2。

表2 不同方法对于被膜侵犯情况检测结果分析(%)

3 讨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侵犯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变侵袭表达,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4]。本次研究纳入的89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存在甲状腺结节共计102个,其中存在被膜侵犯的43个,无被膜侵犯的59个。发生被膜侵犯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等与无被膜侵犯患者基本接近(P>0.05)。虽然被膜侵犯可能发生在甲状腺任何位置,但是本次研究发现,存在被膜侵犯情况患者峡部侵犯比例要显著高于未出现侵犯的患者,因此临床中对于甲状腺侧叶结节患者应更加注意观察。存在被膜侵犯和无侵犯患者的PI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PTC被膜侵犯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时多表现为等增强或者是高增强情况,而未出现被膜侵犯患者则多表现为低增强情况,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接近[4]。另外,发生被膜侵犯患者的结节与被膜多存在着接触情况,其主要是由于结节与被膜发生接触时,更加容易侵犯被膜进而引起被膜形态的改变,导致被膜的连续性被中断、消失,侵犯并突破被膜外,侵袭临近组织或者向着远处的淋巴结转移。另外,发生被膜侵袭与结节大小也有着一定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其也是影响患者病理分期和预后危险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当肿瘤直径超过1cm时,可考虑将其作为预测是否存在被膜侵犯的参考指标。常规超声技术在用于被膜侵犯检测时,准确性和特异性并不太高,易导致漏诊、误诊。超声造影为纯血池显像,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病灶组织及周围的血供情况,分辨病变范围,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分析病灶被膜侵犯情况[5-6]。本次研究表明超声造影在用于PTC被膜侵犯诊断时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均要高于常规二维超声,但是两者联合应用时,准确性和特异性均超过90%,检测效果更加理想。但在基层医疗机构或者甲状腺结节初筛时,二维超声同样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因此可作为基础检测项目应用。本研究的不足之处:①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对结果判断评估受图像质量、操作者等因素影响,不能实时全面观察结节与被膜的关系;②有被膜侵犯组及无被膜侵犯组的病例数不均衡,可能会存在抽样误差。

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在用于PTC被膜侵犯诊断时均有着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时检测效果更加理想。临床诊疗过程中,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诊断方案,以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猜你喜欢

乳头状造影结节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