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结核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中螺旋CT的应用价值

2021-08-07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胸片肺结核螺旋

张 剑

(张家港市鹿苑医院防保科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肺结核属于临床中多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肺结核疾病主要是因结核分枝杆菌造成,并累及多个器官、脏器。全球约有1 000万人次感染肺结核疾病,且因该病死亡人数达300万,占比30%,肺结核疾病感染人数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不断增加,同时肺结核的高传染性和高病死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因此,对肺结核疾病传染的有效控制的方法是有效的早期确诊,并给予介入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目前临床上诊断肺结核疾病常采用X胸片检查和螺旋CT检查两种。X胸片检查结果是二维检查,可以很好地呈现患者胸部有关组织重叠情况,但是对较小的肺结核病灶的诊断效果较差。螺旋CT检查技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误诊和漏诊率得到明显降低。本文即是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诊断,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7.6±6.5)岁。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咯痰、盗汗、咳嗽、咯血等;意识清醒、依从性高;未伴随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参加。

1.2 检查方法

首先,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X线检查,指导患者保持站立位,利用X线仪器对患者正面、侧面进行扫描,获得影像学图像。然后再对所有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检查,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医师使用同一设备进行扫描,仪器采用日本东芝16排螺旋CT扫描仪,管电压和管电流分别是120 kV和200 mA,层厚和间距均为5 mm,扫描时间定为11 s。具体检查如下:指导患者躺下并保持仰卧位,协助患者将上臂上举并保持不动,确定扫描位置后从肺尖位置扫描到肺底位置结束,整个扫描过程患者需根据医师要求屏住呼吸。增强扫描前,对患者实施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80 mL,注射速率设定为2.5 mL/s,然后在注射结束后的30 s和45 s分别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最后用层厚1 mm对数据图像做重建处理。再选取两位经验丰富、高资历医师对影像结果分别独立做综合诊断分析,然后统一两位医师诊断结果,如诊断结果不一致,则再请一位医师共同参与诊断分析,直至最终对诊断结果达成一致意见。同时对影像的肺内病灶清晰度、纵隔、病灶辨别度、肺门区淋巴结及其周围与纵隔大血管见的分界清晰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直至结论一致。

1.3 观察标准

比较X线和16排螺旋CT扫描的诊断准确性,同时比较不同影像学技术病灶诊断结果,如下叶背段、隐蔽部位、上叶尖后、上叶前、下叶基底等部位的检出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0.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当计量资料为正态分布时用(±s)描述,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扫描方法的诊断准确性比较

100例患者均进行16排螺旋CT扫描和常规X线扫描,结果显示16排螺旋CT扫描准确例数为100例,诊断准确率100%,常规X线扫描准确例数为90例,诊断准确率为90.00%,16排螺旋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X线扫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X线和16排螺旋CT扫描的诊断准确性比较

2.2 两种扫描方式病灶扫描结果比较

16排螺旋CT在对下叶背段、隐蔽部位、上叶尖后、上叶前、下叶基底等部位扫描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16排螺旋CT检查的正常率显著比常规X线检查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X线扫描和16排螺旋CT扫描病灶结果比较[n(%)]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继而使人们的免疫力不断下降,增加肺结核感染率。肺结核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乏力、咯血、盗汗、低热等,女性还会表现为月经不调,另外,消瘦和纳差等也属于肺结核疾病的临床症状。肺结核疾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危害性较大,临床上在治疗肺结核疾病上遵守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目前临床常采用螺旋CT和X线胸片对肺结核疾病进行诊断。X线胸片因为费用经济、操作简单等优点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X线胸片的分辨力较低,且在显示肺结核和肺部隐匿病症时较为模糊[2]。螺旋CT相比X线胸片可获得更多数据,不会出现结构重叠,具有较高分辨力,能清晰展示肺内各个异常影像,为临床医师诊断提供确切的、直接的诊断数据。螺旋CT扫描与X线胸片相比较,螺旋CT扫描的优势主要有:空间分辨率较高,对微小结核病变也可以清晰显示,对肺内部各异常影像都能清楚显示,因此可获得更多有效病症数据[3]。随着螺旋CT扫描技术的不断发展,低剂量螺旋CT技术在临床中不断应用,在刘林飞[4]的研究中显示,低剂量螺旋CT可在尽可能低的受照剂量中诊断肺结核疾病,不仅清楚显示多形性病变和提升诊断准确率,同时降低螺旋CT扫描的辐射危害。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结核疾病患者同时采取16排螺旋CT和常规X线检查,并分析两种扫描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研究结果表明,16排螺旋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常规X线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为90.00%,可见16排螺旋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X线(P<0.05)。这说明16排螺旋CT扫描技术的诊断价值更高。本次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高达100.00%,这或许与本次纳入病例较少有关,不具备普遍性,可能存在偏差,但仍可说明螺旋CT在对肺结核疾病中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分析两种扫描方法在对下叶背段、隐蔽部位、上叶尖后、上叶前、下叶基底等部位的检出率,结果显示,16排螺旋CT扫描下叶背段、隐蔽部位、上叶尖后、上叶前、下叶基底等部位的检出率分别为21.00%、19.00%、28.00%、14.00%、19.00%,常规X线对病灶扫描的检查率分别为10.00%、9.00%、16.00%、5.00%、9.00%,可看出16排螺旋CT对各病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X线检出率,这一点再次证实了16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肺结核疾病上的重要价值。本次研究结果与蓝顺[5]文献中结果一致,蓝顺的文献中显示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常规X线的诊断准确率为90.77%。由此可见,虽然常规X线扫描因其费用经济、操作方便,在临床中得到普遍应用,但是在诊断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也会因此延误最佳治疗时机[6-7]。运用16排螺旋CT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漏诊率,实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最大限度地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肺结核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运用16排螺旋CT扫描具有较高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较低,同时为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诊断以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效数据,在螺旋CT在诊断和鉴别肺结核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胸片肺结核螺旋
不同千伏的X线胸片检查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放射线胸片联合CT胸片对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分析
旋风“螺旋丸”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高仟伏X线胸片和DR胸片在尘肺病影像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奇妙的螺旋